太极拳“方架子”推广一百年了,是时候回归太极之本色“圆架子”
001 “ 方架子”从何处来回何处去
若以1921年许禹生首次公开出版专著《太极拳势图解》为标志性事件,那么太极拳的体操化改造、适应集体口令操练法一一方架子的推广至今正好一百年。
方架子解决的是简单直接化、易于推广的问题,但“方架子”确实与“太极圆转”之理偏离太大,只含有一点点的太极哲理成分,没有从根本上修炼、开悟心性思维,严格说来,不配挂上“太极拳”之名!
圆架子则是太极拳之本义,也是解决推广普及后的升级提高、回归传统的问题。
002
请看网上练杨式、吴式的哪个不是“方架”?
“方架子”一式一断劲,内劲根本就做不到“绵绵不断”。整套拳的内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所有的杨式、吴式太极拳视频使用频率最高的文字就是“行云流水”,我敢说真没有一人做到了,都是一式一断劲、断断续续而已。
相较之下,反而不如早期的陈家炮拳,虽也一式一断劲,还能加入一个“划圈”的衔接动作“如封似闭”,把内劲“断而复连”。可见今日之杨式、吴式太极拳褪化至何种境地。
003 方架子内劲有断续的病根在这里
方架子之所以“一式一断劲”,病根就在于没有真正领悟和实践“劲起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的真谛,没有领悟“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的真谛。
方架子以大弓步大马步为主流,是用脚蹬地发力,这就是外家发力法,有发有断,是“脉冲式”的一发一断。这样的练法还在自称“行云流水”,去糊弄不解中华文字的神韵风情的老外还可以,这样子还在无意无形中保护了太极拳精华不流失海外,无心之过,反而是大功一件了呢。
004
圆架子才是真正太极拳的入门,“劲由内换”、由心意为主导的“内劲”绵绵不断。拳架也是以腰为轴、手足为轮,式式相承,圆圆相续,神聚、气敛、劲整、身灵,一举动周身轻灵,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起落旋转开合自如,不借地之力,不借天之力,我自立一太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平时练功,处处用蓄,从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触之旋转自如。蓄为合为吸,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谓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这都是对应配套“圆架子”练法的太极拳论。
以近今一百年的主流“方架子”练法的不入门的太极拳,去套用和实践传统的拳论,就是削足适履、掩耳盗钟、自欺欺人、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不知自我反省、自我改变、自我提升。
005 方架子是舍本逐末,圆架子才是太极本色
方架子犹如婴孩蹒跚学步,步走稳了、自然协调了,就要进入圆架子,追求圆转无碍无滞的“太极真理”,岂能终身停留于蹒跚学步的步步为营状态?
看网上无数之人,天天讲动作标准、纠正架子,在“蹒跚学步”的方架子中精耕细作、用心劳神,何所为来哉
咦,吾不能做太上之忘情,古云我佛慈悲为怀,吾知之矣。
太极拳是智慧拳、哲理学、心意神拳,首先要开悟、开发智慧哲思,心悟“太极中和一气”,则举手投足不凸不凹,无过不及,混元一气,圆通玲珑。
若心中不识阴、阳、太极之变换流通妙理,出手行拳心意一片混沌,那还练个啥子“太极”了?只能是后天习气的直来直去了。
经云: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痴。
变转虚实是阴阳,“不痴”是心中明晓阴、阳、太极之三位一体,拎得清也合得拢,意到气到劲也到。
意是无极,气是太极中和一气,圆满中正。劲是阴阳相济之劲,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所以《拳论》有言,“先识阴阳,/ 阴阳相济方谓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 渐至从心所欲。”
“先识阴阳”是“着熟”。
阴阳相济是“懂劲”。
太极、无极是“神明”,唯是神气圆满无亏而已,返回婴儿之先天状态,返老还童。
006
古人云,若教凡俗皆知“道”,天下神仙似水流。
用《太极拳谱》的真知灼见,去观照考察自民国以来的所有挂号“太极拳大师”的,有几个真能悟透“无极生太极生阴阳五行八卦”的心学哲理的?
心思及此,想起真大文豪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看到那些称大师的人,反倒助长了我看不起人的毛病来。嘿嘿嘿。!
本头条号《太极拳天下第一门》
古典《太极拳谱》中兴第一人
2021/07/19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