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讲伤寒27:各 论24-(81、82、83、84、85、86)条
田 氏 健 康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各 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81)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82)
这两条分别论述火郁影响气分和血分的证治。
“发汗,若下之”,是病的来路。“烦热”,既可指心烦而身热,又可指心烦特甚,二说皆通;“胸中窒”,窒者塞也,胸中气窒塞不快。第81条的重点在于新增的胸中窒,提示只影响了气分,还没影响到血分,因此胸中窒而不痛。热结于气分,症状虽异,病机却没变化,因此仍以“栀子豉汤主之”,不必加枳壳之类的利气药。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是病的来路。“身热不去”,身热还不解;“心中结痛者”,“心中是狭义的,不要当胸字理解,就是心里。火郁进一步加重,影响了心主血脉的功能,不通则痛,就会出现疼痛,所以说“未欲解也”。热结于血分,症状加重,病机依然没有变化,因此仍以“栀子豉汤主之”,不必加丹参、郁金之类的活血化瘀之药。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83)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 厚朴四两,姜炙 枳实四枚,水浸,去穰,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一条论述虚烦兼腹满的证治。
伤寒误下以后,热邪内入,上到胸中,故见心烦,甚则卧起不安;下到胃脘,胃气不利,故见腹满。这种腹满和阳明胃家实不同,只是热与气结而壅于胸腹之间。如果有实邪的话,就应该出现腹痛便秘。治以栀子厚朴汤清热宣郁,利气消满。
栀子厚朴汤由栀子、厚朴、枳实组成;实际就是小承气汤去大黄加栀子。因其腹满仅是气滞而无腑实,故不用大黄泻下;因其表邪已化热入里,迫及脘腹,故不用豆豉之宣透。方用栀子清热除烦,枳实、厚朴利气消满。
我到湖北潜江县看过一位董姓妇女,37岁,主症就是心烦懊憹,越到晚上越厉害,必须跑到空旷之地看一看,心里才觉得好些。同时,还有脘腹气胀,如有物堵塞,脉弦数而舌尖红,舌根部苔黄,小便色黄,大便尚可。我辨为胸膈心胃火郁,胃气不和,就开了栀子厚朴汤。她服了以后就好了,也没发生吐。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84)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一条论述虚烦兼中寒下利的证治。
“丸药”,就是汉朝流行的一些泻下丸药,一种是巴豆制剂,为热性泻下剂,另一种是甘遂制剂,为寒性泻下剂。这两种泻下制剂的力量都很强烈,所以说“大下”之。
伤寒在表,大下徒伤中气。太阳之邪在表不解,故见“身热不去”;邪热已有入胸中之势,故见“微烦”;大下之后,脾阳受伤,运化失职,故当有续自下利之证。
针对这种情况,应当用“栀子干姜汤主之”。方中栀子清热除烦,干姜温中止利。这是寒热并用的方法。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85)
这一条论述栀子豉汤的禁忌证。
“凡用栀子汤”,包括第79条到第85条,如果“病人旧微溏”,脾胃阳虚之人经常出现溏便,即使出现了烦热证,也不要用栀子鼓汤。这是因为中医治上者必顾下,治热者必远寒,栀子豉汤性寒,走而不守,能使脾肾阳气受损,所以不能服用。
我个人的体会,实在要用栀子豉汤,要注意两点:其一,量要小;其二,援栀子干姜汤例,加入温补脾肾的药物,寒热并用。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6)
这一条论述太阳病过汗伤阳而致阳虚水泛的证治,要和五苓散证联系起来体会。
“太阳病,发汗”,太阳病应该发汗,“汗出不解”,如果汗出太多,会损伤少阴肾中阳气,病必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少阴阳气亏虚,水寒之邪内盛,阳气外越,故见发热。肾为主水之脏,阳虚则主水无权,阴邪搏阳,故见心下悸,头眩。阳虚阴盛,周身经脉失于阳气的充养,故见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振振就是振摇,欲擗(倒、仆之意)地就是站立不稳。以上就是水邪泛滥周身的典型证候。
关于“心下悸”,有的注家认为是心下(胃脘)悸动,有的注家认为是心悸。根据我个人临床的观察,这两种情况都有。水邪上逆,阴来搏阳,到了胃脘就会心下悸,到心脏就会心悸。陈慎吾老大夫用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合方治疗水气凌心的心悸,效果非常好。
阳虚水泛证不但会出现头目眩晕,还会出现头疼。我看过一个司机,主症是一到晚上就头疼,有时要把脑袋往墙上撞,或者用拳头打脑袋,才能缓解,屡治不效。我开过三四个方子,也都不见效。我就跟他细谈,病究竟是怎么得的?他说自己是司机,夏天上班喝不着水,下班以后很渴,就喝凉水,喝完觉得挺舒服,可是头疼了。我再一看这个人,脸色黧黑,脉沉,是典型的水证。我就又开了真武汤,服了以后就好了。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用真武汤驱寒镇水扶阳。少阴阳气坐镇于下,镇伏下焦寒水。此方能扶少阴阳气以制水,故原名玄武汤。后来因避讳才改为真武汤。陈修园方歌说:“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在这里就不讲真武汤的组方意义了,等讲少阴病篇的时候再介绍。
真武汤证与五苓散证均为水证,应加以鉴别:前者是少阴水脏阳衰,司水无权而水邪泛滥,主症是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后者是太阳水腑气化失常而水液停蓄,主症是口渴、小便不利、心烦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