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谈:物理高效学习的双星模型和三维结构
特级教师谈:物理高效学习的双星模型和三维结构
口述:孙恒芳 整理:张虎岗
前几天,整个网络被双子星引力波的新闻刷屏了。
[张氏物语]<引力波>就像两个黑洞彼此旋近激起了“时空涟漪”,能悄无声息不停地把“宇宙的声音”传递,恋人们踏着华尔兹节奏旋转,用舞步谱写着心有灵犀,也在不断地向空气中弥散爱的讯息。
看到这里,各位不要以为今天的话题跑偏了。
放心,今天的主打不是浪漫,是理性的物理。
因为在昨天晚上,就像引力波狂刷了网络,我被孙恒芳老师的双星模型刷脑了。
――这要从一次视频聊天说起。
昨天晚上,在微信上与北京二中的特级教师孙恒芳老师聊物理教学,聊现在的教学模式。
在半个小时的微信视频中,孙老师提出他对智慧课堂的认识,提出了“物理高效学习的双星模型和三维结构”,我当时顿感受益良多,今天下午抽空整理出来,仅凭记忆,或有遗漏。
孙老师认为,特色是魅力的最佳境界,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他心中的智慧课堂既不是教师的“个人秀”,也不是学生的“舞台剧”,而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
换言之,理想的课堂不只是教师或学生的“单极”,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双星”辉映。
孙老师将之命名为:双星课堂。
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以“问题探究”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同周期、同频率、同向心,通过“质疑-探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是双星课堂的典型特征。课堂上的“问题”,既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老师抛出的问题。
在双星课堂模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可概括为“体验、思辩、表达”三维结构型。
孙老师解释说,体验是基础,没有体验就没有意识。这里所说的意识包括实验意识和解题意识。体验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需要经历的。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体验,强化体验。
思辩是把感性的体验获得的意识延伸为理性的思维。如果仅有体验而没有思辨,获得的认识也只是肤浅的,表面的。只有通过思辩,我们才能在体验之后获得理性的知识。
表达则是应用思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清晰、完整地表达,可以检验思辩后获得的知识是否正确。
听到孙老师的描述的这个三维结构模型,我不禁想起了初中物理中对“物体浮沉的条件”的探究学习。于是我问,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不是符合这个三维模型呢?
孙老师让我说说看。
我解释说,学生通过向水中不断地加盐使鸡蛋浮起,在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物理的奇妙,很自然地激发了他们想要探寻隐藏在现象背后物理道理的欲望。这时老师通过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从“力与运动”的角度分析鸡蛋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进而通过受力分析归纳出物体浮沉的条件。然后进一步明确,物体的浮沉是通过改变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来控制。所以,要想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可以通过改变浮力来实现。比如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增大了钢铁可以利用了浮力,可以使钢铁制成的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同。如果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容易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来控制浮沉。比如潜艇在水中潜行时,由于自身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所受的浮力也不能发生改变,这时可以通过向两侧水舱中排水或进水来改变潜艇自身所受重力,从而使潜艇实现上浮或下潜。
听了我的解释,孙老师示赞同,并进一步强调说,体验是基础,没有体验就没有意识。思辨是思考,没有思辨的体验是无效的体验。表达是应用,不会表达则说明没有理解。
以上是我所记的昨晚聊天的零光片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最后,让我们在一条浪漫而又励志的物语中结束今天的话题。
[张氏物语] <沉与浮>向水中不断加盐搅拌,鸡蛋一定可以浮起;在受挫后不灰心放弃,梦想才能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