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成为社会公益资助一大热点
九月九日,99公益日即将来临。
上海华侨基金会,日前推出“99公益日”五大板块 专属议题激励,以专属议题资金激励,共同汇聚大众爱心。
其中第一板块就是“乡村振兴议题”。
议题介绍:为乡村提供产业发展支持,通过对乡村发展核心难题的关注和资助,乡村发展议题的倡导,为建立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激励方向:农户农资补助、农业技能培训、农村人才培养扶持、项目运营人员补贴。
无独有偶。进入三伏酷热。上海成为全国最热。而徐汇区又是上海最热区域。
7月15日,应邀走访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部“蹭热点”,听吴总干事长团队谈乡村振兴主体、核心与社会公益紧密结合,获益匪浅!
前不久吴总干事长带领团队冒着酷热来到云南昆明云县,走访贫困山村,发现了回报家乡助推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
让农民忙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阿华是一位云县走出去的毕业于云大农学院的大学生,早在其就读普洱茶专业期间,就爱上了普洱茶这个专业,这份热爱既源于其外婆制茶世家的熏陶,更建基于阿华对普洱茶这份事业的前瞻思考与判断。在校期间,阿华一边学习普洱茶专业,一边整合家乡的蕨根粉、菌子、普洱茶等资源,进行市场化探索。
在市场化探索的过程中,阿华以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二百多人的大群里,宣介家乡的普洱茶等特产,并主动加了群里在国企就职的阿娜为好友,大力推介特产进国企采购体系,因此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这是后话。
从普洱茶学院毕业之后,阿华放弃了在体制内工作的爸妈劝告他报考公务员的机会,主动返回家乡,打算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脱贫攻坚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做点什么。
阿华返回家乡后,看到乡村父老守着祖祖辈辈“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般留下的茶山,在普洱茶行情日渐见长的情势下,因为制茶技术落后及其传统炒制工艺流程的不合理,加之过度采集和茶树护理意识淡薄,依旧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尤其是阿华看到在采茶的流通环节,一心牟利的中间商,刻意压低收购茶叶原材料的价格,甚至以仅仅16元一公斤的价格压榨茶农的干茶收购价格,然后联合制茶大厂,还时不时像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样滞后支付茶农的费用。
阿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先联合乡邻及亲朋通过营销葡萄酒,掘得了第一桶金。然后立刻把这些资金投放到家乡的普洱茶振兴之中。并通过爸妈的帮助,从银行担保贷款,开始涉足茶山承包、生茶制作,并接手经营外婆家的茶山,建立了普洱茶的制作基地,同时在昆明搭建起了普洱茶营销平台,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普洱茶专业的营运系统构建。
事业小成的阿华并不满足于现状,早在他回乡创业初期,就加入了一个志愿服务组织,看到许多大老板投身于乡村助学、济贫救困等壮举,他也奉献自己的时间和车辆,与这些爱心人士一起做有爱的事。
同时,他依旧牵挂着乡村的父老,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为茶农添置一些简易的制茶设备,帮助茶农改进传统制茶工艺,尝试和乡村的茶农一起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成果,进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凡事因果效应,阿华在帮助乡村茶农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制茶品质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供货系统的货源,自己的普洱茶生意也越来越兴隆,尝到甜头的阿华似乎找到了自己作为返乡大学生创业的初心。
独行快,众行远,阿华立誓要建立一座普洱茶培训学院,整合普洱茶界的资源,为乡村茶农提供从制茶理念到制茶工艺及其茶文化传播一系列的培训,让刚刚脱贫的乡村教育茶农忙起来,富起来,形成一种“春秋季制茶,夏冬季采蜜,捡菌子,业余文化丰富”的乡村振兴新风貌。
得知阿华的这些新的梦想后,已和阿华喜结连理并喜得贵子的阿娜也毅然辞去国企稳定的工作,与阿华一起携手共赴助力茶农赋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逐梦之旅。
这是阿华和阿娜个人的返乡大学生创业的故事,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时代缩影,我们且祝愿逐梦人和这个时代同行,且汇集力量,让爱心凝聚成澎湃的洪流,共同投身于这项充满爱心的服务之中……。
乡土难离,共创我们的新时代
(这是返乡大学生阿华的心声)
我和朋友常说,我们这代90后是一出国就爱国,一离乡就思乡。在外求学期间,每每涌入脑中的是除了那舂干巴、土鸡米线、大山里的蕨菜和菌子,还有那神奇瑰丽的大雪山、莽莽苍苍的林海、云蒸霞蔚的杜鹃花、烂漫如锦的木棉、温竹河上三叠瀑、澜沧江的一堤一坝。还有家旁边的杂树林、茶树、竹子、核桃等。
最让我思念不已是那高山云雾间生长着的百年野生古茶树,还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种植的大叶种茶。虽每天都在昆明做普洱的学术学习,但却吃不到,抓耳挠腮地想。
在家乡临沧云县,这里的农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要都以采茶为生,茶叶成为了每家每户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这是自然馈赠给当地人的,但对于老乡们而言接受这份馈赠却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瞬息万变的天气、不便的交通、落后的设备、闭塞的信息等原因,大家拼命地埋头苦干并非能换取到对等的回报。这是促使我回到生我养我地家乡,尽我所能用知识改善家乡面貌的力量。
我们这景好,茶好,人更好。例如云县大朝山小唐,一家四口人,每当春茶采茶季,自己加上父母以及请的采茶工人早晨5点半便出发走路去茶山采茶,到太阳落山结束山里的劳作,晚上再把采摘完的茶鲜叶通过简易的做茶工具进行晒青毛茶的加工。日日如是,每天和阳光、水分赛跑,一个春茶季约50天下来,收入约为6万元人民币,而这基本就是他们一年的收入了,有时候采摘下来的鲜叶因一时无法加工和运出,收入还会大打折扣。
一家四口住在一个简易二层的钢结构小房子里,一楼做茶,二楼晒茶,仅留10平方左右的位置,那是一家四口的居住地,没有太阳能的洗澡间,没有电灯的洗漱间。面对如此朴实且用心追求美好生活的小唐,同为茶农家庭出生的我感同身受。但我出来见过大千世界,学习掌握了可以改善现状的知识,也有想法和能力让山里的家人们过上现代城市里的人所向往的生活。痛定思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决定因地制宜地提出想法和解决方案,让和小唐一样在临沧这片土地上的茶农们在茶叶产业、茶文化及大山的其他馈赠中可以因为知识的力量而获取和提升经济收益。
尽我所能,提供实际经济帮扶:改进设备 提升产能 扩大出口
没有专业的机器和人工指导,产量就得不到提升,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而产量及品质是决定小唐辛苦一个春茶季能否赚到钱的关键。我在具体考察了小唐的生产情况后,尽我所能垫支为他增添了一台朝天锅(炒锅)、两台揉捻机、一台搓条机以及租赁了80平方米的茶叶晒场。
设备的添置让从前一个春茶季只能炒制20吨鲜叶的小唐,到现在一个春茶季的产量已可达30吨以上,同时利用机器炒制出来的茶叶,叶片受热均匀,并且通过机器与人工结合的技术指导,做出来的茶叶品质得到了很大一部分提升,价格每公斤比往年卖得更高。相比往年,小唐一家四口一个春茶季就得到了12万元的增收,今年小唐已经开始打算盖自己的住房了,而这丰硕的果实是来自耕耘地浪漫,我相信只要用对了办法,就不会有困难,小唐脸上露出的笑容就是方向和答案。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除了春茶季做茶,其他季节小唐一家都是闲置着,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然而自然孕育在大山深处值得挖掘的天然特产很多,我发现在春茶季结束后,每年的6-8月正好赶上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茶山上就有几十种可以食用的菌子:鸡纵菌、牛肝菌、青头菌等,大家餐桌上耳熟能详的菌子在这里都能找到。
以往春茶季结束之后,村里农户就会去找菌子,但因为菌子这个东西保质期很短,采下来后没有好的保存技术第二天就会坏,所以当地农户都只是习惯性上山采一些供自己家人吃。我在山里和小唐同吃同喝的那段时间里了解这情况后,这让我高兴了一晚上:整体售卖菌子!这样就可以填充小唐夏季的收入问题了,我把野生菌整体售卖思路跟小唐沟通,并通过咨询专业机构学习专业的保鲜方式,随后教会小唐如何保鲜。另一方面我也深知这是个颜值至上的时代,所以包装很重要,我一边整理设计包装,一边联系客户,确保销售的稳定。2019年夏季野生菌的收入就为小唐一家四口额外增收了2万元,至今为止每年夏季野生菌都会为其家庭带来额外收入。除了新鲜菌子的销售,我也在产品上反复考量打磨,和小唐一起研发把菌子烤干进行销售,这样便能克服菌子因季节关系只能带来短期收益的情况。
春季有茶,夏季有菌,那秋冬两季还有什么呢?秋天也是茶叶采摘的一个季节,谷花茶也被很多客商所喜爱,秋高气爽的天气,采摘的谷花茶,特别是古树茶,也值得珍藏。秋茶忙完即将进入冬季时,大山深处还有一大稀有产物便是“岩蜜”。岩蜜也叫石蜜是蜂蜜家族的名贵品种,它主要出产在深山老林的悬崖峭壁上,是野生蜜蜂采集自然界中的花粉菊花以后酿制成的蜂蜜,它是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蜂蜜,是所有蜂蜜中营养价值最高的。但岩蜜的产量特别少,很多人对它根本不了解。物以稀为贵嘛,我觉得冬天可以通过寻找岩蜜让生活继续忙活起来,富裕起来。所以在冬季我又带着小唐到他熟悉的深山中找岩蜜,事实证明这无疑也是一个好法子,每年蜂蜜让小唐达到两万左右的创收!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年四季繁忙的景象带动着小唐在云县大朝山、邦东、昔归三地忙活,采茶、采蘑菇、种水稻、玉米这样周而复始且怀着好心情劳作着。我在前头为他解决销路问题,小唐就忙着一年四季搞好不同类型产品地生产,我俩都不亦乐乎,忘乎所以。
授之以渔
帮助小唐的同时,我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能力和知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日整夜泡在山里,让我接触了更多像小唐背景的伙伴们,从小唐到其他农户,一户传一户的帮扶,但我同时清醒意识到,单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希望通过自己对普洱茶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能通过培训传授出去,让他们也实现增收。我连同小唐就着空闲时间组织大家进行学习,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工艺最后到市场营销,用专业的知识为自己赋能。现在的小唐,通过我教他的专业技术以及使用购买的专业设备进行产品加工,同时系统地学习后,再结合自身多年种茶、采茶及做茶的经验,已经开始在村里给需要帮助的贫苦户们授课,教他们如何做茶,前前后后他们已带动云县大朝山、邦东、昔归三地茶农20余口共同创收共同致富 。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群人的故事,从一到百这是新时代我们这代90后年轻人的青春与奋斗、理想与坚持。
我是90后陈建华。
社会公益让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普洱看云南,云南普洱在临沧,包括云县在内的临沧普洱茶产区占据了云南普洱茶产业的五分之四强的份额,其江湖地位不言而喻。
云县,云南省临沧市辖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地区及大理、普洱、临沧3个州市的交界处。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辖7个镇、5个乡;常住人口近50万人。
云县是临沧地区的交通要道和云南省广大腹地交往的北大门,澜沧江、高山、河谷、热坝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和自然风光,境内有大雪山、大丙山原始森林、拿戈河、温竹河、拿鱼河、河谷温泉等;还有西汉铜鼓、铜矛、元明陶器、茂兰长安桥、县城文笔塔、古老清真寺、雄伟的大武庙等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2018年9月29日,云县已基本脱贫。目前处于稳固阶段。
80%路程穿梭在隧道内的从云县通往大理的高铁更承载着党和国家“要致富先修路”的战略部署,也是向海内外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的最好窗口。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边陲小城的勃勃生机,乡村振兴的主体:返乡大学生的智慧回报,加上职业教育培训等,这些综合元素汇集起来,都值得社会各界持续关注与支持。
发生在云南临沧云县的故事,也说明缘何2021年“十四五”规划实施第一年,乡村振兴会成为社会公益一大热点。
如今,陈建华和他的团队,又在孕育着另一个可以让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蓝图:建设生态文化茶场,打造乡村茶旅文化。“让茶叶和文化创意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文化交流和合作方式,让临沧茶走向全国、走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