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厚闲逸 古韵深长 ——谈谈老凹的笔墨与情怀

‍ 2014年12月25日,我从北京到山西稷山参加姚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学术活动,入住宾馆时与一位老先生分到同一个房间,老先生严肃地说:“我晚上打鼾。”我说:“没事。”心里想:“不就一两个晚上吗?”进房间后聊了起来,我告诉他我的职业,他也礼尚往来,自我介绍是永济电机厂的。我心里不由地嘀咕:“咦,是电机厂的。为什么参加这样的学术交流会?”接着,他递给我一本画册——《只将胸臆付笔墨》,我翻开一看,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书法家。

他的笔名很有意思,叫老凹,是其本名牢娃的谐音。我对书法界并不熟悉,因此不知道老凹是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也不懂拘束,就一边继续跟他聊天,说:“您的名字真是很特别呀。”一边翻阅画册中的书法作品。谁知就这么一翻阅,马上被里面的作品吸引住了,那种古朴无华,那种闲逸从容,一见面,就让我感到韵味深长,很合我的审美趣味。

“气和无燥念,神定有清风”,老凹的书法以行草居多,按说行草多以洒脱连贯见长,而老凹却能将行草写得神定气闲,拙中藏巧,自在传神。这显然与他多年的功力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恐怕与他的精神世界有关吧。他的字让我想到了林散之的一些作品,但论古拙味道,老凹的作品似乎更为浓厚。他所用的笔可能要比林散之要秃一些,所以多了一些这样的味道。

因为喜欢他的作品,于是话也就多了起来。我一边与老凹聊天,一边继续琢磨着这些作品中的内涵,觉得古拙中还藏着巧妙,在枯、润之间变幻自如,似乎是林间散步,娴雅从容,一支秃笔不经意地在宣纸上行走,其实已将篆隶古韵融于行草,而自创一番天地。这天地中有老凹自有的一贯的风格,而在不同作品中又能呈现出万千的气象。就像打太极拳,有时候伴随着悠缓的音乐,其步调基本稳定,笔墨变化不大。有时候却是兴之所至,静动之间,大珠小珠落玉盘,且随着兴致的强烈与舒缓,其作品也呈现出鼓点不一、节奏不同、时浓时淡、时润时枯的多样性,然观其整体作品,又自然形成一种错落有致、高古纵横的感觉,有一股从容而神贯的气势,浑然天成,诚为难得的上乘之作。

王国维曾评论诗歌,以“隔”与“不隔”为标准。好的诗歌与读者是“不隔”的。这个标准若用在老凹的书法上正合宜,我对他的作品,感觉一点都不隔阂,不自觉地就感觉很舒服,还很耐咀嚼,越咀嚼越有味道,且咀嚼出一种盎然的古意,又咀嚼出其中的自在心态。

老凹爱写自己的诗作,他谦称这些诗为打油诗。可这些打油诗不一般,能直抒老凹的情趣,阐发老凹的品味,其怡然自得、悠然自在,而又暗藏风骨、傲骨铮铮,常常是陶渊明一样的心境。这些诗作,与他的书法一道,形成了老凹的精气神。且看这首自撰诗:

作书未肯计工拙,只将胸臆付笔墨。

兴来信手三五纸,好赖由他世人说。

再看这首:

近老方觉意气平,浮名虚利转头空。

案上纸墨无言语,任我秃笔写性灵。

下面这首更有陶渊明不争五斗米、敢与古贤争的风骨:

怯和世人争斤两,乐与古贤究短长。

尊卑贫富天决定,毁誉臧否我主张。

行笔至此,感觉老凹似怀隐士的情怀,既有文人气,又超逸淡出,颇有山林气。他夫人杨林画了一幅丑石黄菊图,他在上面题诗:“石因貌丑遭群弃,老妻赠它一株菊。待到秋寒霜露重,粲然一笑慰孤寂。”又在紫砂壶上题诗:“葛氏紫砂壶,陈年普洱茶。香气升腾处,不拟作仙家。”

在写诗作书中,老凹也在悟道,渐渐地,他能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自在从容地生活,闲淡而又乐观:“不为利害生烦恼,乐把痴憨作性情。此理悟透胸无碍,世间何处不春风。”

记得那天晚上跟老凹很聊得来,本打算十点多就睡,没想到不知不觉快十二点了。在我的请教下,他为我讲述了书法界的一些人和事,提到了我们所敬重的姚奠中、启功、林鹏等先生,也褒贬了书法界的一些恶俗。他也阐述了一些书法心得和书法评论,原来,他虽然在企业工作,但一直具有浓郁的文人情怀,他深赞文人书卷气在墨迹中的流露,认为书法是书家精神气质的迹化,在审美上的追求是和谐与自然,是一种自在状态,不同的书家呈现不同的风貌。而凡是在书法史上能占一席之地的大家,无不是以自己迥异于他人的鲜明风格开一代风气。例如楷书四大家,颜真卿宽博沉实,欧阳询险峻崇高,柳公权法相森俨,赵孟頫流丽滋润。而对于行草大家,他欣赏王羲之的清健俊逸、颜真卿的沉雄苍涩、苏东坡的含和蕴藉而难掩机锋峥嵘、黄庭坚的收放自如间泄露俊逸洒脱、米芾的风樯阵马超迈不群,此外,张旭、怀素、王铎、傅山等等都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这是他们各自的阅历学养、性格审美等综合因素形成的。所以作为书法家,想要提高书法境界,关键还是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家的学养。

老凹也介绍了河东这片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可以初步了解到他的学养。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到自己常去找一位高僧聊天。我当时未听清高僧的法号,事后从老凹的书法作品中看,这位高僧应是万空法师。老凹在《赠万空法师》中写:

佛在我心不在天,

澄思清虑乃通禅。

倘得心田为净土,

无须高香焚青烟。

这里面颇有禅意,而老凹在感悟这些禅意时,又将其融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这样的境界令我神往。那晚老凹还邀请我以后到古寺一游,机缘到时一定过去。

写这篇文章,不知不觉已到了凌晨,我也该睡觉了。突然想到了老凹初见我时提到的打鼾。其实那天晚上,我比他入睡快,反而是他首先听到了我的打鼾声,声音并不大,似乎有点节奏,过一会就没了。他说,他的打鼾声也是这样。呵呵,原来如此!

(此文最早写于2015年,刊登于当年的《中国文化报》,2018年略作修改)

(此为老凹与夫人杨林的诗书画,诗曰:“此君生来性无贪,不近烟火远腥膻。供养只须一鸿水,便教清气满人间。”)

(0)

相关推荐

  • 任薰绘画作品,笔墨如行草,气势如沉雄

    任薰绘画作品,笔墨如行草,气势如沉雄 原创云生活ABC2021-01-12 16:33:07 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之一任薰,他与任熊.任颐时称"三任".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一位著名画家, ...

  • 曾繁永书法作品欣赏

    曾繁永,江西赣州人,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一直将书法艺术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由于自己的喜欢和坚持,再加上用心去学习,书法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先后得到老书法家刘炳森,田英章,大师书法家的指点,转 ...

  • 元代一幅厉害的书法,被称为是“将军笔墨”,可惜后人难以模仿

    如果领悟能力高一点的,那将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好书法.但这一类的人并不多,尤其是一些古人的传奇书法作品,后人怎么模仿也无法超越. 一张元代大学者陆柬之的<文赋>作品,被珍藏在了台北故宫博 ...

  • 赠作家张建安君(附张建安文章:谈谈老凹的笔墨与情怀)

    ‍ ‍   我因喜欢老凹先生的书画,写了一篇<朴厚闲逸   古韵深长 --谈谈老凹的笔墨与情怀>文章,刊登在<中国文化报>.当时也没有及时告知老凹先生,没想到他因此视我为君子, ...

  • 王羲之法帖251《思想帖》草书译文,闲逸飞动。

    释文:   羲之顿首:不复见君,甚有思想,得告慰之.故苦乏气兼欲痔下忧深.小佳克面.王羲之. ·王羲之<思想帖>.5行,33字,草书.<余清斋法帖>.<余清斋法帖续> ...

  • 山东青年画家管仁和:画面空灵闲逸、意境空灵清旷的山水画作

    管仁和,山东日照市莒县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现为职业画家.2010年其画作作品由山东美术馆出版<水墨流年>专刊,并发行联展:2012年7月参加杭州共同体邱志杰艺术工作室的<墨 ...

  • 闲情闲逸,身心自在

    菖蒲草堂  展一卷诗书,享片刻清闲.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携一卷诗书入世,享几多闲逸出尘.庭院深深深几许,门前枣花簌簌,院中静坐藤椅,檀木香氤氲芬芳,一杯清茶一卷诗书,烟雨江南,塞外风沙,帝 ...

  • 王家训国画仕女图:读出一份平和,享受远离喧嚣的闲逸

    美人难画好,难画好美人.在中国画中最难画的是人物,男女老幼,不同身份和年龄段变化难画,画好不易.这其中最难当属仕女,心理.个性.情感.姿态.美感度的把握,要求画家具备坚实的人物画功底.宽厚的学养和高品 ...

  • 闲逸与忧虑的《野望》

    唐诗学习之一 闲逸与忧虑的<野望> 大家公认律诗是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开始逐渐定型,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其实早他们六七十年的王绩有一首<野望>,已经是标准的五律了. 王绩 ...

  • 人有一颗闲逸之心,才有人生最美的画境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张潮<幽梦影> "闲"字,古代人是怎样写的? 繁体字写为"閒" ,原来是在门里望见月亮. 多美!让人想起有 ...

  • ​画屏墨语《古韵专辑》 | 老愚公《摄影展》

    画屏墨语作品 七律初夏美 初夏游旅燕郊亲,跳望花堤百鸟真. 鹊唱桃源千卉笑,莺鸣绿叶嫩芽新. 山腰幽谷僧声近,水面鸳鸯戏浪频. 倩女粉颜云衣舞,笙歌喵妹乐红尘. 七律诗妹 桃花柔媚暗生香,鹊喜莺声柳下 ...

  • 周末的劳作与闲逸

    在明媚的阳光中醒来,鸟语与蝉鸣此起彼伏,然而还只是很早的清晨.五点五十分,父亲已经在浴室刷牙洗脸,各种器皿碰撞的声响.我闻声而起,到厨房烧水.洗锅.蒸鸡蛋和点心.煮云吞和面,种种诸如水声.厨具触碰的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