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被问到职业规划,怎样回答才最加分?
相信大多数求职者在面试的时候都会被问到过这个问题。
实际面试时,HR和业务部门的面试考核维度不同,这也代表着公司评估一个应聘者的能力不仅仅是技术能力,还可能是稳定性、沟通、价值观等等综合因素。
简单来说,HR无非是想知道你对自己的认知、你的个人规划是否与公司发展方向一致?你能在公司干几年?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分析,怎样如何描述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合适。
你对自己的定位?
在做职业规划时,我们要对自己的能力、擅长、优势、兴趣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根据这些认识,来判断自己适合做哪些工作,也就是常说的“自我定位”。
想要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最好是去做你擅长、有优势的事情。因为你不擅长,就说明你不会,或者是掌握得不够,公司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去培养你,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太容易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的。
之所以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是因为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有想要拥有的欲望,而这个欲望恰恰是促使自己去“获得”的驱动力。
很多时候,“兴趣”也是优势的一种。因为只有你喜欢了,才有竭尽全力去做好这件事情的热情,并且这股热情能持续很久很久。
以这些为据,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后的职业道路相比会容易走很多。
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通过职业目标,可以看出面试者的个人发展是否与公司发展需要相一致。
举个例子来说明:
“我有2年的运营相关的工作经验,对一些新媒体平台运营规则比较熟悉,目前想专注于某音平台运营,但是我最近在学习测试内容,还报班进行系统的学习,希望以后2年内能从运营转测试。”
虽然“我”有说明自己在岗位的优势,还表明自己愿意为了目标,还报班进行系统的学习,可以看出是个比较努力、上进的人。
但这与公司发展需求出现严重分歧,公司需要的是一个能把运营做好的人,但绝不是一个一心只想转测试的运营!
你能在公司待多久?
不要再抱有“实力,可以忽略换工作的频率”之类的天真想法啦~
虽然跳槽已成为当代青年涨薪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你换得勤了,HR也不敢来撩你呀。
因为从员工的招聘,到入职,到完全上手,公司要付出时间、金钱、资源等一系列成本,启用一个稳定性不高的求职者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你能在公司待多久?”这种问题HR不会直接问,因为问了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毕竟口头承诺不能信。
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特曾在一本《选择一个职业》书里提出了职业设计三要素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各种职业必备条件及所需的知识,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足和补偿、机会、前途。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自身规划是否与岗位、企业发展一致。
人与职业互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所在,所以HR会通过职业规划与公司发展的契合度,来间接判断求职者的稳定性。
对于如何回答的几点建议
因为“职业规划”属于偏人性化的题目,没有什么正确答案,也不建议大家上网去背模板,这很容易被有点经验的HR看破。
在这里,我总结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实际则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回答:
围绕岗位来叙述自己的职业目标,最好是能把个人发展和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来表达自身的价值规划;
做自我规划时,难免会谈及自己不会或者不熟悉的东西,这时候要尽量避免面试官将注意力放到你的弱项上,突出自己会做什么,包括自己储备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积累的人脉等等,这会很加分的。
可以适当突出自己对工作的期望。HR是很希望求职者能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希望求职者能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资源、平台,大展身手,展示自己的能力。
其实对于大多数求职者来说,HR并不想了解你所谓的理想抱负,他们想知道的是你对自己,以及当前这份工作所要求的能力水平有清晰的认知,并且愿意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职业规划没什么用,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毕竟未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未来3~5年内,你可能会因为行业兴起衰退、年龄家庭、职业瓶颈等等原因,而从事另一份完全不一样的工作。
但我们心里也清楚的知道:
找准自己定位的人,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做到极致,最容易成功。
而职业规划恰恰就是能帮助我们,从兴趣出发,找准自己的定位,朝着某个既定的方向前进,让我们的职业生涯不迷茫。
所以,就算不为面试,不为求职,大家也要认真做好职业规划,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哦~
最后,祝大家万事顺意,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