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帮人垫付学费,十几年后,他遇难之时,阴兵来相助
宋徽宗年间,书生通敬圣去郡城读书。郡城城郊有一座依山傍水的书院,是顾老先生创办的。顾老先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与科举无缘,累次名落孙山,后来便创办了书院,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顾老先生培养了许多名士,都在朝中为官,可以说桃李满天下。故此他的声名远播,天下不少才子,慕名而来,投在他的门下读书。通敬圣也是慕名而来,带着书僮,晓行夜宿,往书院赶去。
这一天,离书院不远了,通敬圣在小镇上的小饭馆里打尖,看见靠墙的桌子上,坐着一名中年文士,满脸愁容,不住地唉声叹气。他的面前摆着一盘牛肉,一壶酒,却迟迟没有动筷子。
通敬圣打量了中年文士一下,虽然面带愁容,却掩饰不住不凡的气质,不禁好奇起来,走上前询问他遇到了什么难事?这一问,中年文士又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本想去书院求学,不远千里赶来,谁知却忘了带银两,交不出学费。有心返回去拿学费,只是路途遥远,恐怕耽搁了求学的日期。不回去吧,交不出学费,没法进入书院,徒劳无功。故此忧愁叹气。”
听完中年文士的话,通敬圣思考片刻,笑着说:“这算不了大事,我先帮你垫付学费,等日后你有了,再还我不迟。”
中年文士歪着头问道:“万一我还不上呢?”通敬圣大度地说:“钱财乃身外之物,还不上也就算了,就当和你结交的见面礼了。”
中年文士大喜,邀请通敬圣落座,一起饮酒。通敬圣呼唤店小二,加了几个下酒菜和一壶酒,坐在下首相陪,书僮站在一旁斟酒。
两人各自自报家门。中年文士自称姓卓名求道,泰山人氏,家住泰山脚下。通敬圣也述说了自家身世。两人边饮酒边讨论起学问,很是投机。卓求道便说:“我俩脾性相投,不如结拜为异姓兄弟,以后在书院里读书,也好相互有个照应,不知意下如何?”
通敬圣大喜,两人当即离座,跪在地上,洒酒敬天地,结成八拜之交。卓求道年长十几岁,称呼通敬圣为贤弟。
吃罢饭,两人结伴同行。到了书院,通敬圣代交了学费,两人住在一个房间里,成为室友。这以后,两人基本上形影不离,除了读书,依然是读书。遇到节假日,书院放假,两人便会到附近小镇上的酒馆里,饮酒作乐,当然都是通敬圣买单。
转眼间一年期满,卓求道学业有成,才学得到很大的提高,便和顾老先生辞别,启程回家。通敬圣依依不舍,令书僮担着酒食,一路相送,走一百步便敬一杯酒。到了十里长亭,卓求道让书僮把酒摆在石桌上,到亭外回避,有话要单独对通敬圣讲。
卓求道满饮一杯,放下酒杯,说道:“贤弟呀,今日一别,再无相见之期。我有句实话相告,贤弟资质虽然普通,然而苦学之下,必然有成,六七年之后,会高中进士,成为一县之主。望贤弟好自为之。”
通敬圣惊讶地问道:“兄长如何得知?”卓求道微微一笑,说道:“因为我不是人,乃是东岳大帝麾下的阴兵将领,深受东岳大帝的重用。只因我才疏学浅,恐不能胜任,故此请假一年,来书院求学,充实自己。”
卓求道虽然想求学,却拿不出学费,因为他使用的是冥币,而不是银两。日常吃饭喝酒的小钱,他还能想想办法,至于学费这种大笔银子,他却无法可想。幸亏遇上了通敬圣,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卓求道继续说:“贤弟的银子,我是没法还了。不过,我也不能白拿你的银子,他日你如有难,对着东方大声呼唤我的名字三次,必然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说完,叮嘱通敬圣对于他的身份一定要保密,然后洒泪而别,挥手远去。
通敬圣继续在书院里苦读,六年后,果然高中进士,被分配到北方小县担任县令。通敬圣为官清正,官声颇佳,但是不擅长逢迎上司,故此一直得不到升迁。
十年后,通敬圣仍然是县令。这一年,北方闹匪,被官兵剿杀,残部一百多人流窜到县境内作乱。通敬圣责令马步捕快剿匪,多次失利。上司得到消息,多次发文斥责通敬圣办事不力,通敬圣只得亲力亲为,带着县尉,以及马步捕快两百多人,追剿乱匪。
哪知道乱匪早已得到消息,在险要地势埋下伏兵。等到马步捕快进入到伏击圈,一声锣响,四面涌出众多土匪,约有四五百人。最近一段时间,又从北方流窜过来几股土匪,合在一起,声势浩大。
通敬圣猝不及防,土匪人数众多,而且战斗力极强,这一次恐怕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土匪们挥舞着长矛,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马步捕快围成一个圆圈,保护县令和县尉。一时间喊杀声四起,惨叫声连连。
正在这个危急之时,通敬圣猛然想起了卓求道,赶紧面向东方,高声喊叫了三声卓求道的名字。话音刚落,就见东方翻滚来一阵乌云。乌云到了上空,顿时天昏地暗,阴风惨惨,从乌云里跳下无数骷髅,手持长矛,冲向乱匪。
这些骷髅兵,被长矛戳中后,化成粉末,落地的同时,又聚合在一起,变成骷髅兵。像这种杀不死的士兵,乱匪哪里是对手?不一会,乱匪死伤无数,剩下的一百多人,举手投降。
接着,骷髅兵跳入乌云,乌云翻滚着飘向东方。不一会,烟消云散,晴空万里。自始至终,卓求道没有露面。
因为剿匪有功,过了不久,通敬圣得到升迁,调到南方担任知府。上任的途中,他专门绕道去了泰山,摆下香案,祭祀卓求道。
到了晚上,卓求道现身相见,两人饮酒通宵达旦。天亮后,卓求道拱手告辞,自此后,再也没有出现。
有时候,通敬圣在官衙里闲坐,暗自思索,要是当初没有遇见卓求道,没有资助他读书,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本故事采用了阴兵的元素,在于借事喻理,劝人为善,与封建迷信毫无关联,特此声明。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推荐评论,你的支持,就是我坚持的动力源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