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匮】治风水的两个药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两则治风水药方

文/张馨匀

风水:风气相击引起,是本身有水气,又感外邪,就是外感加上身上肿这种病。脉浮,骨节疼痛,恶风。风水,一般不太恶寒,如果恶寒的特別厉害,这是极虚之候,是由于发汗发得太厉害了。恶风者,风水相博,身体洪肿。

脉浮紧,麻黄汤证,本当骨节痛,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用麻黄加术汤(倪海厦),大青龙汤(胡希恕)

寸口脉沉滑,面目肿大,眼泡肿像卧蚕,颈脉动,时时咳嗷,按其手足,陷而不起。(按下去弹起来是气肿,气肿不能用汗法)肚脐以上水肿用汗法,肚脐以下水肿用利尿法,用越婢汤。

1,风水,脉浮,(表虚)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耆汤主之。

这个方子是利尿实表。

特别恶风的,表虚,是黄耆证。

防己黄耆汤方

处方防己1两,甘草半两(炒),白术7钱半,黄耆1两1分(去芦)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固表散风水。主肌表气虚,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渐恶风,不欲去衣;及风水客搏,腿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木防己汤(《外台》卷二十引《深师方》)、汉防己汤(《活人书》卷十七)、防己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九)、逐湿汤(《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风科集验方》)、白术煎(《仙拈集》卷一)、黄耆防己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加芍药3分;气上冲者,加桂枝3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3分。

别名汉防己汤(《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黄耆防己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处方防己30克 甘草15克(炒)白术22.5克 黄耆37.5克(去芦)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浮肿,关节烦疼,自汗出,腰以下重,小便不利,脉浮。现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虚湿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5克,加生姜4片、大枣1枚,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皮肉中有虫行感,腰以下冷,可坐于被上,再以被绕腰,温覆微汗。

喘者,加麻黄15克;胃中不和者,加芍药22.5克;气上冲者,加桂枝22.5克;下有胨寒者,加细辛22.5克;腹痛者,加芍药。

备注方中重用黄耆补气固表为君;防己祛风行水为臣;白术健脾胜湿,助黄耆以益气固表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姜、枣调和营卫为使。诸药配伍,表虚得固,风邪得除,脾气健运,小便通利,则身重、浮肿诸证自愈。

临床应用1.功能性水肿:赵某,女,46岁。半年前出现水肿,经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心脏听诊及尿常规检查亦属正常,诊为功能性水肿。曾服西药利尿剂,水肿消,但不能巩固,且出现乏力。诊见下肢浮肿,按之没指,晨轻暮重,乏力肢麻,白带多,大便溏薄,舌苔白薄而腻,脉濡。用防己黄耆汤加味:生黄耆、防己各15g,生炒白术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赤小豆,玉米须各30g。煎服7剂后肿消,半个月后浮肿又起,仍投上药,再服7剂,病即痊愈。随防半年,未复发。

2.更年期综合征:王某,女,47岁。常自汗出,手足发麻,小便量少,下肢浮肿,舌质淡胖,月经错乱,舌苔薄白,脉濡。曾在内分泌科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指征,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用生黄耆15g,白术、防己各12g,生姜3片,大枣3枚。煎服14剂,水肿消退。

3.狐臭:以防己黄耆汤治疗狐臭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4岁,病程1~25年不等。处方:防己、黄耆各30g,炒白术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若水湿甚者,加茅术、车前子(草);脾虚明显者,加茯苓皮、泽泻;肥胖者,加茵陈、焦山楂各20g。结果12例全部治愈,平均疗程3.5月

2,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老出汗)无大热(不是阳明病身大热)越婢汤方。

越婢汤方

处方麻黄六两(18g)、石膏半斤(25g)、生姜三两(9g)、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二枚。

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主治宣肺泄热,散水消肿。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自汗不渴,无大热,脉浮。现用于急慢性肾炎而见上述症状者。

这两段都是说风水,很相似,在临床上千万要注意:如果没有热,恶风厉害,就是防己黄耆汤。纯粹是表虚,千万不要用麻黄汤,那是黄耆剂。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