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做物流,恒大卖米油,碧桂园5亿造火箭!
跨界这事儿,在地产圈不新鲜。
万科做物流,也在做服务;恒大卖米面粮油,还能踢足球;碧桂园之前搞智慧农业,隔段时间又开始研发机器人?好像也OK。
但谁能想到,这两天地产商又开始准备造火箭了?!
至于你想不想得到,我反正想不到。
这不,蓝箭航天在近日发布消息,完成了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朱雀二号液体火箭的研制、发射准备工作以及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的验证。
领投他们家的,就是碧桂园。
跨界,是个技术活
在楼市横盘甚至阴跌的2019,政府调控一日紧似一日的档口,房市的需求趋冷已成定局,市场规模的天花板似乎也清晰可见。
在蛋糕的大小几乎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增长点,进军其他领域,已经成了房企们的“传统艺能”。
但这事儿,偏偏只有头部房企才有可能做。除了身处行业顶端挣得多,“不差钱”;看到的东西也比别人多得多。
反过来讲,排在后面的房企连活下去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割一块肉去做其他领域了。
但是又有区别。因为无论你做物业、物流,还是文旅或商业,都和地产行业本身息息相关,跨界的幅度并不算大。
做得好了,是举手之劳;做得不好,那也没关系,再接再厉,卷土重来即可。
像碧桂园,近一年在跨界业务的投入也不少,
先是在去年5月,全资设立了碧桂园农业控股;仅仅时隔两个月,又成立了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到今年11月为止,已经提交超过1200项专利。
甚至在投资这块,他们还专门成立了碧桂园创投——这是一家CVC机构(Corporate VC),专门利用自有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其大部分投资行为都是对母公司业务的补充或对新业务领域的拓展。
他们此前最著名的一次投资项目,是贝壳找房。
在11月26日,碧桂园创投还获得36氪发布的“中国最具影响力传统领域CVC TOP10”,同时入围的还有复星集团、中国平安等多家老牌CVC机构。
而此次碧桂园进军商业航天,想必大家也有不小疑问。
地产所谓的跨界产业,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没有跳出地产配套的窠臼。
物业是住宅的配套;文化和文旅是商业建筑的配套;甚至物流也成为了住宅产品的配套!
换句话说,就是“地产+”。
碧桂园之前的投资也是如此:投资机器人的方向是建筑机器人,换句话说是对建筑劳动力的替代;
智慧农业,虽然是第一产业的再造和升级,但最终还是服务于业主的生活,提供更为优质的农产品。
而此次投资造火箭,完全跳出了这个既有的框架,难道投资火箭,会给碧桂园带来业绩增长吗?
02 火箭,市场还挺大
所以在拍板之前,碧桂园创投也对商业航天的市场前景做过长期且深入的调研。
“具备高需求、高收益、高壁垒的中大型液体火箭是我们所看重的赛道,也是民营火箭公司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路线的关键选择。”
碧桂园创投的首席风险官沈烨如是说, “作为产业资本,碧桂园创投对高科技及高技术领域有充分的了解、敏锐的洞察力和足够的耐心,将给予蓝箭航天长期持续的支持。”
而这部分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呢?央广网信息显示,根据市场预测,2020年全球的商业航天市场将超过1.7万亿元,中国本土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运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等将达到8000亿元。
这个规模,对于一个才兴起没几年的产业来说,已经是一块不小的蛋糕。
2015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距今不过四年有余。碧桂园此次进军航天领域,完全是瞄准了一个方兴未艾,但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的新领域。
“碧桂园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这是在2019的年会上,杨国强给碧桂园的新定位。
克而瑞数据显示,碧桂园今年操盘销售额达到7139.6亿,已经一骑绝尘,登顶国内年度销售第一几乎已成定局。
在主业已经“独孤求败”的前提下,寻求向高科技的转型其实非常正常。一方面,背靠现金流充足的地产业务,进入完全陌生的商业航天领域,
就算出现一时的亏损,就算长期不盈利,凭借地产提供的充足资金,持续输血,也能撑到最终涅槃的那一天。
况且,也不用亲自介入管理,只作为投资方即可。地产资本一旦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在整个研发周期内,会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两年内,如果蓝箭的“朱雀二号”成功升天,航天也会成为碧桂园最有力的一次品牌推广。
未来,凭借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开花,或许碧桂园将会出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毕竟火箭他都造了,还有什么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