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成语“亡羊补牢”中,“牢”的由来
牢。读lá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闲,养牛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这是个会意字。“闲”,是栅栏的意思。养牛马用的圈,用栅栏围成。所以牢的本义就是关牛、马等牲畜的圈栏。这个字的字形许慎认为是“冬省。”就是说它的字形与冬天的冬字字形相仿。我们来看两个字的小篆字形对比。
(冬与牢的小篆字形对比)
的确有点像,许慎说原因是“取其四周帀也”,两个字都是四周封闭的样子,所以用这个字形来做关牛马的圈栏的“牢”字。但冬字是从“夂”从“仌”,意思是季节的结束,是“四季尽也”,仌是冰,夂是终的古字,意思很好理解,因为结冰了,一年到头了,四季尽了,所以是冬天。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字形相像外,“牢”字的字义似乎跟“冬”字并无渊源,看“牢”的字形演变:
(牢的字形演变)
我们看“牢”字的甲骨文,其实就是圈栏牲畜的形状,字形中不管里面是关了一只羊,还是一头牛,或者干脆是一只动物的象形,总之是被圈栏围住的牲畜。到金文基本无变化,战国文字顶部多了一个凸起,到秦简这个凸起被误写而保留。 陈英杰先生在《字源》中称:“《说文》小篆因秦简写法而误增一笔,许慎遂以为从冬省,非是。睡虎地秦简是处于隶变中的文字,它包含有篆体和隶体两重因素,即篆、隶合一,李斯所制小篆即源于其篆体因素。”所不同者是小篆又加了封闭栏口的一笔,这个完整的演变过程,“牢”字本来就这样写,与“冬”字似无关系,显然,许慎认为“冬省”对字义研究意义不大,就是两个字字形相似罢了。
李孝定在《甲骨文集释》中认为:“所谓从冬者,实象牢形,即许言‘取其四周币者是也。’”或许许慎的本义就是说说这个字的字形跟冬近似吧,与字义并不相关。
以上是对许慎“冬省”两字的解释。
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篇》引罗振玉曰:“牢为兽栏,不限牛,故其字或从羊。”牢并不仅关牛,还关羊,所以甲骨文字形有时下面是个“牛”字,有时是个“羊”字。《甲骨文字典》称:“古代放牧牛马羊群于山野中,平时并不驱赶回家,仅在需用时于驻地旁树立木桩,绕以绳索,驱赶牛羊于绳栏内收养,解放前四川阿壩地区大金县一带豢养之牛羊,仍以树立木桩绕绳……为牢,与甲骨文字形完全相同。”
(现代社会农村的牛圈)
许慎说牢的字形本义就是关牛、马、羊、豕的圈栏,这应当是肯定的。比如《诗经.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从猪圈里捉猪做佳肴,用葫芦瓢盛满了酒浆。这里用的就是这个本义。再比如最常用的一个成语“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称“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羊丢失了,再去补好羊圈的漏洞,通常用来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这里面的牢,用的也是牢的本义。
(亡羊补牢)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甲骨文里所提到的牢,并没有用牢的本义,而是用的引申义,即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甲骨文里,牢的字形有从牛的字形,也有从羊的字形,在殷商时代,用牛祭祀,称为“太牢”,用羊祭祀,叫“少牢”。比如:《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太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到周秦以后,祭祀用“牢”的概念又有所发展,一般指牛、羊、豕各一称“太牢”,羊、豕各一称“少牢”。
(太牢祭)
本义之外,牢字还有很多意思,举常用的说说:(1)公家发给的粮食。《玉篇.牛部》称:“牢,廪食也。”廪,就是粮仓。开仓放粮,当然是公家发给的粮食,到裴駰的《史记集解》又说:“牢,禀食也。”禀的意思就是“赐谷也”。比如《后汉书·董卓传》载:“牢直不毕,稟赐断絶,妻子飢冻。”粮草不继,赐谷断绝了,妻子孩子又饥又冷。
(东汉末年的灾荒)
(2)监狱。牢的引申义,牢是关住牛、马等牲畜,使其失去自由。监狱是让人失去自由。《释名.释宫室》:“狱,又谓之牢。”这也是常用义。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上画(圈当作)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叫人不敢进去;(即使是)一个木制的狱吏,也不敢跟它对质。现代汉语也称监狱为牢房。比如鲁迅《药》:“这小东西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鲁迅《药》插图)
(3)坚固;牢固。引申义,为了不让牛马逃走,所以要修的坚固。《广雅.释诂一》:“牢,坚也。”比如《韩非子.难一》:“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读yǔ,指恶劣、粗糙),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东夷的陶工制出的陶器质量粗劣,舜到那里制陶,一年后,大家制出的陶器很牢固。再比如韩愈有诗《赠刘师服》有句:“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读niè,指不安、摇动)。”他羡慕别人的牙齿长得牢固,叹自己牙差不多掉光了。
(4)古代州名,牢州,唐代置州。在今广西玉林县。(5)古代水名。就是现在广东省西南部的新兴江。
此外,牢还是姓,《广韵》有载。牢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牢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