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蓝瑛传世名画赏析(4)
蓝瑛出生在“浙派”的发源地杭州,因而在画史上亦将其作为明末武林画派的开派宗师。由于他出身于家境贫寒的下层平民家庭,因此在其孩童时代便开始跟随画工作学徒以谋生计。二十岁左右时,可能是经历了科场的困顿与生计的艰难,蓝瑛终身放弃了科举前程,以绘画为业,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而此时正是董其昌执掌画坛风气之时。
也许是出于个人爱好,也许是从市场角度考虑,蓝瑛很快就接受了文人绘画的趣味和思想,开始刻意学习元四家尤其是黄公望的笔意,向文人画的领域进取。这一选择无疑促使其绘画风格展现出极大的张力,亦使得他逐渐获得了文人阶层的认可。他甚至还有幸能在董其昌家中观览、临摹大量的法书名画,受到董氏的悉心指点,亦结识了许多松江文人。《明画录》说他“画山水初年秀润,摹唐宋元诸家,笔笔入古,而于子久究心尤力”。由此可见,高超的摹仿能力和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是蓝瑛形成其独特个人画风的基本原因。
蓝瑛《秋壑飞虹图》是其兼容文人画风与浙派风格之长创作的作品。他在作品中体现出的艺术风格,并非是对吴门山水的现实再现,其中明显体现出了浙派山水的典型特征。因此,这应该不是蓝瑛的写生作品,而是其艺术心灵的直观体现。
明 蓝瑛 九夒清泉图 水墨绢本 香港佳士得2013秋拍 成交价196万港元
明 蓝瑛 九夏清泉 绢本设色 上海嘉禾2014春拍 成交价356.5万元
纵观蓝瑛的绘画生涯,他在山水画上遍师宋、元名家,用力最勤,成就最高。蓝瑛的学画经历也是从摹古开始,《明画录》上说他“画山水初年秀润,摹唐、宋、元诸家笔笔入古,而于子久(即黄公望)究心尤力”,在他看来黄公望的山水画,就如同书法中的真楷,由此入门始能各极变化。中年自立门庭,上窥晋、唐、两宋,集取诸家笔法优长,不但取法郭熙、李唐及马、夏,而且对米家云山也精心研究。此外,对当代前辈沈周的画也热心师效,加之漫游南北涉猎既广,眼界自宽,故落笔纵横奇古,风格多变。晚年作品渐趋成熟,表现手法亦多样,或笔墨含蓄隽雅,或设色浓丽鲜艳,或画法工细,愈老而愈工,或苍劲疏宕,伟峻老干,且尤以大幅为长(见《国朝画征录》)。由此可见,他的画风是从师法众家而来的,虽力追古法,但能融会贯通,自成风范。
此作画面以遒劲的笔墨营造一种苍茫雄奇、高古豪迈的意境。画中云霭缭绕、泉瀑清流间隐士怡然自得,仿佛桃源仙境。山石的轮廓线苍劲、灵动,以破笔点苔,以侧锋皴擦,气象嶒峻;山中杂以树木房石,在整齐有序中见笔力苍劲老练。画上题款用笔苍劲而流畅,与绘画风格融为一体。此画反映了蓝瑛深厚的笔墨功底和高超的绘画技巧,是其从中年博取众家之长以后,逐渐走向成熟时期之作,信为其中晚年时佳作。
此画原系清末海上著名画家杨伯润旧藏。杨伯润(1837-1911)字佩夫,一作佩甫,号茶禅,南湖外史。室名南湖草堂。语石斋。海上画派名家之一,著有《南湖草堂集》、《语石齐画》。
蓝瑛画从南宋院体入手,虽称浙派,而雅好元人画,故笔底多圆厚之趣,与浙派张平山辈霸悍之习迥然有别。此图写危岭高耸,泉落深谷,雾霰成云,有高士策杖渡桥。画境巍伟幽深,笔墨圆厚遒劲。幅式巨大而精神聚集,是蓝瑛山水画中精品。
蓝瑛是明末武林画派的领袖,画史上总要提文人画派们对其“野逸”风格的厌恶,不过蓝瑛在世时却与松江的文人画者多有来往,也曾受到过董其昌的指点,明亡以后,又去南京投奔“画中九友”之一的杨文聪——其实在门户观念颇深的晚明,记录画史的写手又有多少沾染著修辞的成分,这都亦未可知。《北垞霜林图》从风格上看可能是在明亡左右的作品。此时的蓝瑛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又不脱离早先所临摹的唐宋诸家的笔意,甚至有几分松江画派的影子;书法已经脱胎了早年的稚气;所画位置经营每每考究再三,有时会用类似炭笔的物体先打底稿,从细笔矃驳綐情w都颇为工致,似乎于画事讲究最深。蓝瑛在署款中言及仿作李成的画法,李成是蓝瑛早年用力最深的几位画家之一,而此处显然已是自出机杼。又题模仿辋川图,因为吴绢的细长所以只作一角,这虽然算是托辞种种,但霜林中的人物悠然而居,大概可以算作辋川别业的精神所在。而向蓝瑛索要此意的,正是一位彻彻底底的文人墨客宗元鼎。宗元鼎是渔阳山人王士祯的学生,善诗文辞赋,与其家元豫、元观及侄儿之瑾、之瑜并称为“广陵五宗”,此人又与戏曲家孔尚任相友善,蓝瑛去南京投奔杨文时,正被孔尚任遇见,因此把蓝杨二人一并写进《桃花扇》中,真不知此画与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再者,此作过了百年以后,又被一位干嘉年间的文人画家顾鹤庆赏识,顾氏的好友徐青霞可能重新装裱了此画,于画心上下镶嵌了两张当时的洒金宣,以供后人题咏,末了再请顾鹤庆于天杆处题名“蓝田叔辋川庄图神品”。这样看来,《北》图除了有那些风格上的出彩之处,又颇有几分文人色彩的因缘传奇。
蓝瑛作为美术史上浙派的殿军人物、武林画派的创始人,其艺术成就,早有公论。这位地地道道的杭州籍画家,他的许多载入史册的传世名作都是以杭州的山水为题材,或者借作画地点为杭州留下了许多历史信息,这十分值得后人珍视。这三件蓝瑛山水,都是他七十岁前后的作品。两幅绢本山水从不同方向征集而来,但是非常巧合,不仅画法都“法赵仲穆”,而且构图绘景也相匹,其中一幅名“苏堤春晓”,所绘是苏堤以西即今日杨公堤以外所谓新西湖那一片山水。风光旖旎,舟船行水,游人湖中笛歌行乐。真要感谢蓝瑛,因为他的妙笔,让我们400年后还有福缘感受当年湖上风情。
《泉壑秋睛图》作于1653年,时年蓝瑛69岁。在明代画家中,蓝瑛的模仿能力是首屈一指的,而69岁时的蓝瑛,他的这种能力和与生俱来的山水感悟早已交合互融,所以每作山水往往气随势出,得心应手。此幅构图以高远法取势,峰石交错攀援,循势渐上,至高处愈见奇峭,树木点染也老辣多姿,极见功力。而且尺幅大,品相好,是难得的蓝瑛妙构。
明 蓝瑛 仿黄公望山水图 扇面 美国大都艺术会博物馆藏
明 蓝瑛 仿黄公望山水图轴 纸本设色 153.6x80.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蓝瑛《仿黄公望山水图》有两件,一为上海博物馆藏,立轴;一为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扇面。两幅画虽然叫同一个名字,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作品。但无论如何,都是源自蓝瑛对黄公望的学习和理解。
蓝瑛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 ,有人许其与文征明、沈周并重。蓝瑛绘画特点较明显的是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在作品的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用云法"等,实则所画都是他自己的面目。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作钩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突目,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作品。这两件蓝瑛《仿黄公望山水图》应该是属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