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男女天癸

世谓女子之经血.为天癸.非也内经明言男子亦有天癸.而注内经者.又不能实指为何物.王冰旧注.知其所至之地而于天癸.究未明言.吾尝细考经文.参证西法.旁及丹经别录.于阴阳水火血气数端.颇能分析.因详注之.又此章元微.西洋医法所不能知.故西人于女子之经水.男子之精气.皆不能洞悉源委.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七为阳数.八为阴数.离为女.坎为男.皆阴阳互换之道.故男阳而得阴数.女阴而得阳数.女子七岁更齿.二七而天癸至.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癸水.乃肾中一阳之气.化而为液也.至者谓肾气化水.至于胞中也.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人身总统阴阳者只是任督两脉.任居前面属胃属心.主后天.督居背脊.属肾.主先天.二脉交会.则在胞中胞居大肠之前.膀胱之后.乃是油膜中一个夹室.此胞之膜.上连网油.又上则归结于背脊中间是为肾中之系即命门也.督脉贯之为先天阳.气之根源气即水也.西法于水中取气.凡人口鼻之气.着物皆化为水.而肾中.天一阳气所生之水则为癸.水至者癸水发于肾.系之中下八网油.而至于胞中也.此是督脉所司.先天肾中之阳.交于胞中是水非血也.属先天之气分其属后天血分者.则为冲任两脉波任丽于阳明属后天主奉心化血.阳明饮食所.化之精汁上归.于肺奉心火之化则色赤为血既化成血.则由冲任两脉.导引而下行.以入胞宫.与天癸之水会合.所谓任脉通者.盖任脉起于胞中.天一阳气所化之癸水.既从督脉下入胞中.则后天任脉感阳气而通畅.其丽于任脉者为太冲脉.亦得天癸之阳而所化之阴血.更加盛满.于是阴血循冲任.亦下入胞中.与癸水会合.则为经血年月一行.是为月事.故曰月事以时下.女子属阴.以血为主天癸之水气.亦从血化皆为赤色.其实中有水液也.督脉癸水之阳不足.则经迟经滞.冲任之阴血不足.则经淡经枯.

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

男女虽有不同.而其先天皆主肾.后天皆主胃.男子二八.先天肾中生阳之气.所化癸.水亦至胞中.女子之胞名血海.名子宫.以其行经孕子也.男子之胞名丹田.名气海.名精室.以其为呼吸之根藏精之所也.胞乃先后天.交会之所先天督脉肾阳.所化之水既至胞中则后天冲任.奉心所化之血.与水相应而冲任通畅亦下胞中为阴.与阳应气与血交女子以血为主.则水从血化而为经男子以气.为主则血从水化而为精.精清者血不足.精不射者气不足.精少者.气血均不足.

精气溢泻.

血从水气之化.而非清水.必稠浊者.以其水中有血质.故也惟其血与水合化.而后精气溢满.得泻出矣.西医言精是外肾睾丸所生不知睾丸只是发精之器.非生精之所.西医因剖视.只见睾丸内有精.而别处无精.不知精生则营运不见.既死之人.而求其化生所在决不得矣.睾丸中之精亦死精耳.安可据此以为生精处哉.详全体总论篇.

阴阳和.故有子.

此又统男女言之.天癸水为阳.冲任之血.为阴和者.谓会于胞中.协议而化也女和则经行.男和则精溢.故能生育而有子.今人不知此理.而妄行服药.以求有子.能无误乎.

此节乃血气交会.化为.月信变为肾精.之原委最要之义也.化为精者.上行循督脉而入脊.上脑是生骨髓.循任脉而上.颊绕唇.是生髭须出.于皮肤生毛亦较女子更重.盖男子之血不下.泻化精气而上行.外达所以多须毛也.血主阴主下行.女子之水从血化而为经则内行下达每月一泻其余血气既下泻所以上无髭须.外少毛毫也.且女子之骨较弱.亦以经血下行.而上生骨髓者少矣.西医论髓而不知髓是何物.所生只原未识气血变化之理也.另详于后.

(0)

相关推荐

  • 天癸

    天癸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语言 页面选项 查看源代码 历史 天癸,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维持妇女月经和胎孕所必需的物质.它来源于男女之肾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盛.&l ...

  • 肾气:藏极而启本性与玄鹿形真炁象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 ...

  •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42

    <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二段,肾气与生命的阶段性及生殖能力的关系)[理论阐释]    现在看265页[理论阐释]   第一.肾主生殖与生理发育    因为我们这一段突出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 ...

  • 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解释《灵枢•五色》面诊

    望形察色 形是肢体.色是面部.此理最微比脉更难.今且举其大略.使人得其门径.西医于察色未深考. 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言五色命于 ...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七方十剂

    七方出于岐伯.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上下内外之不同.故立七方以制之.十剂出于北周徐之才.谓十种是药之大体.详之则靡遗失.惟十剂内缺寒热两端.后人又加寒热二剂.足成十二剂医者但熟七方十剂之法. ...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性味宜忌

    凡药之性味.各以五行归五脏.而生克好恶具焉.故各有宜忌.盖药得性味之偏所以调五脏.之偏胜也.偏而得中则病已.偏而太过则不宜.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肝木性主散达.急而不散.则宜辛 ...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气味阴阳

    西医言.彼国用药.历试而知.较有实据.不比中国专以色香气味分发脏腑则影响无据矣.不知西医此说.适形其陋.曰历试则毫无把握.惟凭尝试矣.彼惟不论五行.专以形气立说.所以得半遗全.譬如彼言养气能养物百果羹 ...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审治处方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诸法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攻散补平.皆易知之.惟微者 ...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诊脉精要

    察脉知病.精之至矣.然内经仲景.皆合人迎趺阳合诊.今则独取寸口.盖去繁就简为得其要兹所引注.皆独取寸口之法.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之法何谓也. 寸口即今掌后诊脉之所.此难经发 ...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问察原委

    病家不可讳病.医家不可护短.须察问其原委.乃不昧于治法. 问尝贵后贱.虽不受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 此是问病之原由也.问法不止于此.当 ...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闻声别证

    声音之道微妙难通.故闻而知之谓之神. 肝木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心火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脾土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肺金.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肾水在音为羽.在声为呻 ...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望形察色

    形是肢体.色是面部.此理最微比脉更难.今且举其大略.使人得其门径.西医于察色未深考. 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言五色命于五脏.每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