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琐忆‖抠仙家·摸仙家·照仙家

​在我们寿光,把蝉的幼虫叫“仙家”。我觉得我们的先人在给一些东西起名时,确实有“两把刷子”。

“仙家”这个名字起的很贴切,听说蝉从下籽到幼虫从地里爬出来,需要经过七八年的时间,这七八年就躲在地下,承受着黑暗、阴冷、寂寞。这七八年等待的过程,也是“修炼”的过程,从这方面来说,叫它“仙家”也不为过。

怎么能找到“仙家”呢?必须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仙家”破土的时候先是用“爪子”抠一小洞,然后逐步扩大,这个时候就得考验“眼力”了,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小洞也不错过。当然不是所有的细微小洞就是“仙家窝”,有时也能抠出“蜘蛛”、“叮当”来。最笨的办法就是用锨贴着地皮“戗”一层,然后根据窝的大小就能判定有没“仙家”了。

有的“仙家窝”很深,手指头抠着“不够长”,如何把“仙家”请出来,那就要借助“秘密武器”了,“找一截细树枝伸进'仙家窝’,你看吧!不一会'仙家’就扒着树枝被提溜上来了”。虽然叫它“仙家”,看来也很“弱智”。

在“抠仙家”方面,我绝对是外行!我的“眼劲”不行,我走过去的地方,后面的人照样能抠着“仙家”。说白了就是不细心,没用心观察。俺娘就经常说我“这个孩子是'慢眼’”。

从小到大,我抠的“仙家”总共不超过二十个。

除了“抠仙家”还有“摸仙家”,当然“摸仙家”是一种无奈。“仙家”一般都是选择傍晚或晚上爬出来,在那个“缺油少盐”的年代,为了省油,晚上都是“摸黑说话”,哪有多余的洋油来照着“找仙家”呢?也就只能“黑灯瞎火”的顺着树摸索,天黑看不见,听说还有摸到“长虫”的。

后来有了“电棒子”,(手电筒)日子过得也“宽快”了,也有余钱买电池了,(电棒子很早就有,只是舍不得买电池)“电棒子照仙家”就开始了。

我们村西是磨坊,那年夏天跟着俺娘去磨坊“推磨”,(这里所说的推磨不是原始的围着磨盘转圈,是机械化的磨面,只是还沿用早先的称呼)磨坊前面是一片杨树林,俺娘和我说“反正我推磨你也没事,去树林子里看看有没有“仙家……”。我拿着“电棒子”进了树林,乖乖!从小到大我就没见过这么多“仙家”!可以用密密麻麻来形容,我把背心脱下来,用茅子草扎住领口,一个简易的兜子就做成了。可以这么说吧!那一晚上“照仙家”,背心做的“兜子”照了一背心!最后盛不了了散了伙……。记得那年冬天,隔三差五的就要来一顿“炸仙家”,一直吃到了过年……

邻村老张,好吃仙家!一个仙家一口酒,喝的不亦乐乎。他有个毛病,虽然好吃仙家,却反对家里人“抠仙家”。一是嫌耽误干活,二是舍不得“电棒子”里的那点电。而且还振振有词“仙家有什么好抠的?和屎壳郎子似的看着就难受……”家里人只好背着他偷着“抠仙家”,抠了仙家,油炸上桌,你再看老张吧!简直是换了一个人!“恁先白吃!我先尝尝……”

(寿光老卜图文原创)

(0)

相关推荐

  • 二茬毛毛

    二茬毛毛 作者:那风筝飞了 去年这个时候,大部分棒子都长了二茬毛毛,说是毛毛,其实不是,它们很强壮的,看-- 这些二茬毛毛有的像突然伸出来的两只小胳膊,胖乎乎的,茎粗叶茂,好富有生命力啊:有的直不楞登 ...

  • 我的故事:家是我永远牵挂的地方

    不知道为啥最近突然看到妹妹发的照片,非常的想回去看看,也觉得好像好久没有回去看了,看看那片从小长大的土地.看看家里的山水,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我的印象中,在儿童时代,看到大班车,我 ...

  • 红磨坊

    红磨坊

  • 达岳竹 《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指导教师:李佳佳

    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六(1)  达岳竹 我们都知道,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今年国庆节,我有幸再一次体验到了劳动的意义和快乐. 今年国庆节,我到山东姥娘家玩,一走进她家的院子,就 ...

  • 于恩胜|拜街

    拜街 于恩胜/文 一 张道续一家的好人缘在十里八街是出了名的. 整条射步亭街上,张道续家的日子称得上殷富.祖上留下二十亩地,到张道续父亲,又置了一间点心铺子.等张道续成人后,平日里跟着爹在铺子里,庄稼 ...

  • 我家的中秋

    我家的中秋   西北坡 01 清晨,妻醒了.她溜到我这边,唤我也醒来,在我耳边呢喃细语:"你出发这些天,把我一人舍在家里,陪我说说话吧!" 我努力睁开惺忪的睡眼,随口道:" ...

  • 二娘

    [二娘] 二娘住西边,二爷住东边.二娘姓李,二爷姓赵. 前几年,二娘的当家的胃癌,去了,撇下了二娘一个人,孤苦伶仃. 偌大的院子,二爷也是一个人住.七八年前,二爷的老伴中风,接着,也去了. 二娘和二爷 ...

  • 《西北作家》左军明||小说:玉米棒

    作者简介:左军明,河南省作协会员,曾在<小小说选刊><百花园><金山><甘肃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七十余篇,有作品入选年度选本. 夜幕里,飘香的玉米棒 ...

  • 乡情琐忆‖大哥家的骡子好酒量

    ​喝酒,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就大半斤的酒量.当然也有酒量大的,一斤二斤的喝的稀松平常,那是少数. 邻居大哥,养着一头骡子,农闲时节就套上骡子赶着大车去山上.窑厂"拉脚",(" ...

  • 乡情琐忆‖青丘、寨子、苑家庄……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的童年时光,几乎是在苑家庄度过的,村西是青邱,村南跨过丹河就是寨子. 我们家的亲戚几乎都是附近村里的.比如我父亲的姥姥家是寨子村,他姨跟我姥姥一个村,而且还是邻居.我父母的婚事就是我的那个姨姥姥介 ...

  • 乡情琐忆‖嫲嫲的石碾

    ​碾棚,在村子的前街.从我记事起,碾棚就只剩了下碾,没有了棚. 随着粉碎机.磨面机的到来,就"碾前冷落车马稀"了. 但也有用场! 比如俺嫲嫲,就经常在石碾上"做文章&qu ...

  • ​乡情琐忆‖挖炭泥

    小时候,虽说吃的不好,但是没饿着.因为小嘛,饭量也轻,生产队分的口粮基本就够了.父亲在外工作,省下的粮票还能补贴家用.劳力壮的就有些窘迫了,干活多,饭量大,不够吃的时候就只能细粮换粗粮的调剂,比如麦子 ...

  • 乡情琐忆‖白蒿芽·扒拉儿·烟袋杆

    ​一开春,白蒿芽就冒出来了,一到这个时节,俺嫲嫲就开始忙活开了-- 白蒿芽又叫茵陈,具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胆退黄的功效. 俺嫲嫲可不懂什么"茵陈",什么"功 ...

  • 乡情琐忆‖二大爷打猎

    ​邻居二大爷是"神枪手",一开始玩"洋铳",后来玩土炮(一种短筒土枪)再后来玩长瞄(长筒猎枪),至于什么气枪弹弓之类简直不值一提. 洋铳不像枪支,没有" ...

  • 乡情琐忆‖又是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是歌曲中唱的. "风筝"是课本或普通话中的叫法,在我们老家把风筝叫"鹞子",风筝的叫法也就最近几十年的 ...

  • 乡情琐忆‖“开火”

    ​村北有后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村子筑有圩子墙,后埠就是村庄的天然的屏障,村子有东门.西门,南门,因为有后埠阻挡,所以没有北门,后埠成了圩子墙的一部分. 后埠成东西走向.绵延一二里路,高约三丈有余.由 ...

  • 乡情琐忆‖“开火”旧事

    ​小时候"开火",(分成两队,扔石子土块,模拟战争,冲锋)把小叔的头打破了.他一露头,我正好扔过去一块硬土坷垃,正中脑门,瞬间淌血.一见血,他捂着头哭着回家了,我也吓得哭着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