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春卷•散文篇◇】《宅家抗疫写诗文》||□ 王怀远

知名·专业·权威

2021.02  第13期  总第537期

散文显示屏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华、李敬伟
摄影顾问:王红军       法律顾问:吕庆根
本刊总编:清涟一荷    本刊主编:汪兴钊
执行编辑:零下(综合)   陈革非(诗歌)
魏社岗(小说)周毓麟(小说)
雪霏(综合)甜蜜凉爽(散文)
□ 美文聚焦 □ 

宅家抗疫写诗文

一一我的2020年生活记实

(散文)
文/王怀远  (北京)
极不平凡的二零二零年
已成为过去
有多少艰难横空出世
又有多少英雄让我们铭记
一名“80后”的愚叟
不敢以英雄自居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
自觉地宅家隔离
不给社会添乱
是我行为准则的根基
读书看报写诗文
经受特殊时期的磨砺

——题记

先报帐单

从2月8日在网上发表第一首诗起,到12月31止发表本年度最后一首诗止,先后在《南方作家》、《南粵作家》、《当代文学家》、《神州文艺》、《燕山文化》、《京西文学》、《京西记事》等微刊发表诗歌四十九首、抗疫新儿歌三十九首、小小说和快板各一篇。

在网上发表的作品中,在纸媒上刊登诗文15篇(首),如《快乐老人报》《兴星》《首都公共文化》《常青藤》《当代文学家》等报刊。此外,还有N篇文章被收入大兴区教育关工委编写的《关心下一代丛书》,Y首儿歌被大兴区教委编写的书中。还有两篇征文获大兴区“万人万家,志愿创城”奖。

实际写的诗和文是见刊的3倍多。我数了一下底稿的稿纸(400字的稿纸),诗歌120页,散文等185页,共计近130000字。我不会使用电脑,每篇诗文都是先打草稿再誊写到正式的稿纸上,最后写在手机上往网上发。每篇文章不管能否见刊见报,都要经过三次手工劳动。仅以重复抄写三遍计算,将近四十万字。如此工作量,对一名视力、听力、记忆力三力均差的“80后”老头而言,工作量不算轻了。正因如此,宅家有事可做,生活才没感到寂寞。

对生活的热爱是写作的动力

鼠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在武汉肆虐起来,令人猝不及防。在严峻的疫情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对我国进行污蔑、抹黑、甩锅、要求赔款,大有“雪压冬云白絮飞”之势。而国内一小撮亲西方势力里应外合,大叫中国要向世界“道歉”。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率领全国人民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并无私地对国际社会做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在抗疫斗争中,我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虽然年龄已达80,又没有抗疫的专业知识,做不了逆行武汉冲锋陷阵的战士,我起码要做到宅在家中,不给社会添乱。如果还能以一己之力为社会做点什么,那岂不也很有意义?认真地思考后,我决定把歌颂党和国家,歌颂抗疫英雄和普通劳动者,歌颂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我向病毒宣战的武器。为抗疫斗争呐喊,同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样为晚年生活添彩。

决心已定,必见行动。在这极不平凡的二0二0年,我的生活以读书看报,提笔写诗文为主要内容。我曾这样自嘲:“在2020年的抗疫斗争中,我的表现及格了!”

歌颂白衣天使。疫情暴发后,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逆行到武汉救死扶伤。他们的英雄行动是我写作的动力,也是我写作灵感的宝库。在多家网上发表了诗歌:“武汉情” “心声” “女医护的长发” “女医护的脸颊” “致李文亮” “赞钟南山院士” “致90、00后的医护工作者” “婚礼”、快板“抗疫情  赞英雄”等。

歌颂人民子弟兵。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定会有解放军的身影。我们能逃离战乱之苦,安享幸福生活,是因为有人民子弟兵为我们站岗放哨。在抗疫斗争和抗洪抢险斗争中,人民的军队更是一支中坚力量。我被他们的精神所鼓舞,发表了诗歌“老兵观升旗”“老兵请缨”“转战”等诗作。还有散文“两张弥足珍贵的照片”。

歌颂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歌颂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初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发表赞美他们的诗歌有:“别忘了民族英雄”“疫情中的普通劳动者”“人生价值”“重阳节致老友”“摆地摊的老奶奶”。散文“去大卖场购物”“生在中国真好”“尽快适应宅家生活”“为最后的胜利而坚持”“开小轿车上下班的环卫工人”等。

给学生送去精神食粮。离开教学岗位整二十年了,但心系学子的热情不减。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情况下,中小学生不得不离开校园而宅在家中,虽然有线上听课的机会,但时间仍很充裕。他们活泼好动,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喜欢集体生活的天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假如不能和家长很好沟通,对青少年健康性格的培养是不利的。给他们送去健康的精神小食品,应该是老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和义务。我专门给孩子们写了好多首诗。如:“庆`六一'组诗4首”“不要叫我`神兽′”“开学了组诗5首”“老师,请您不要拖堂”“带学生游园”“我忽然长大”“写给高考生”等诗篇。小说“寻找郝绍年”。散文有“又当一回班主任”“别把孩子当成攀比的工具”“收到匿名人送的生日蛋糕”“小树不修难成材”等。此外,还给孩子们写30多首抗疫新儿歌。

热爱教师职业。我天生没有商人的头脑,也没有做官员的智慧,几十年如一日“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人生”。虽然辛苦耕耘几十年也没干出一件让人眼前一亮的业绩,但一心扑在工作上,我尽心了,我尽力了,问心无愧了。尽管离开校园几十年,但我仍以曾当老师为自豪。哪怕在疫情没有完全清零,教育关工委又不能组织集体活动的情况下,我用手中这支秃笔尽情歌颂人民教师。见刊的诗作有:“教师的双眸”“我骄傲,我自豪”“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职业的奥妙”等。散文有“健康、充实、快乐的二0一九年”等。

作品与社会共鸣。我大学学的是政治教育专业,工作后到退休,一直教中学思政课。传授和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分析社会现实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高中会考和高考的要求。多年的职业惯性我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的习惯,在写作中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作品内容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比如,临近牛年,我发表了“撕下鼠年最后一张日历”、纪念周总理逝世45周年,我发表了长诗“敬爱的周总理,我知道您在哪里”,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国庆节、中国人民警察节等,我都及时发表诗或文抒发情感。这够不上写作特点,是我职业习惯的自然表现。

随时随地地进行家庭教育。做大报告、讲座式的家庭教育不一定是最好的形式。主讲人名气再高,举的例子再生动,不一定有普遍性和针对性。对症下药才会有疗效。家教最好的主讲人是家长,家教最生动的例子是孩子言行的一闪念。家教的真谛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为了对小孙子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一次吃饭时他剩碗底,我给他讲了我所经历过的“粒粒皆辛苦”的故事。后来我把这些内容整理成“忆抢收小麦”和“难忘那碗咸汤拌面”的散文。为了对小孙子进行艰苦朴素作风的教育,给他讲我的过去,后来整理成诗歌“一台缝纫机”“冬天的回忆”。为了让小孙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把我对我母亲的点点滴滴说给他听,后来整理成诗歌“过生日思念爸妈”。每个家长都能做好教育后代的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人都有七情六欲的生理需求和喜怒哀乐忧的心理反应。我也是如此。不仅物质生活充足,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我发表的抒情叙事诗“朦胧的初恋”很有浪漫色彩,见刊后有位同事打电话说:“王老师,真没想到您还有这么浪漫的初恋史呀?”我回答说:“这是文学创作,不是向组织汇报,生活中有原型,但不一定是作者本身。”对方笑了说:“我明明知道你没当过兵嘛!”我还把生活中的趣事写成诗或散文,如“漫步在林荫道上”“咏柳”“咏梅”“我长得老”等。这些反映了我对生活的热爱,而散文“我和高考的故事”和“祖孙三代上大学”则反映了我对新社会的热爱。

疫情的肆虐是坏事。但它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去歌颂真、善、美。

以上罗列这些,足以说明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没被疫情吓倒,而且还能有点点作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合唱中,虽然我不是主旋律,但起码不是杂音怪调。有这一点我很知足。

朋友的鼓励

大学同窗唐润给我发来微信说:“老兄,你好。看了你近日写的佳作甚喜,故以打油诗赞:“多产作家王怀远/近日诗文有数篇/文思泉涌汩汩来/怀旧诵今寓意涵。”

其实,老同学只看到了现象,他并不知道我身后有一个了不起的智库。特级教师、《常青藤》主编吴伟民老师,高级教师欧绪伟老师,都是有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本人又是写作高手,鉴赏能力很强,指导我写作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更重要的是,我们是知心朋友,我每写好一首诗,一篇散文都会先发给他们,直接说:“只求指教。莫点赞。”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总是坦诚地指出优点和不足。有时欧老师的点评比我写的文章还长,还深刻,足见朋友间的真诚。

张茂珍老师和李润森老师都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和精深的语法知识,他们的点评更是一针见血,点中要害。身后有这样的智库做后盾,我在前台演出实属“功劳有我的一半还有智库的一半”。

我能够不停地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章引起的社会效应。大学同学左淑清和她爱人丁振先老师看到我写的“过生日思念爸妈”的诗后引起共鸣,在微信里写了一千多字的读后感,检讨自己因工作的原因没能全力尽孝的愧疚,不自觉地热泪盈框。他们夫妻俩还把我写的这首诗转发给他们的子孙,作为孝道教育的内容。文章能对他人有所启迪,无疑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

2020年,我还有幸被大兴区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让我激动不已。我不敢保证今后能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但我敢表示我会继续努力的,会珍惜“作家”这个称号。

一日一画

YI RI YI HUA 

秦嘉业,女,汉族,画家,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南昌书画院名誉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作者风采
北京诗人:王怀远

作者简介:

王怀远,笔名,皎石、心元,中学高级政治教师。中国教育电视台高考复习(政治科)现场咨询电视直播节目主讲教师之一,2000年退休。
  西城区作家协会会员,教育教学评论、学法指导、散文、诗歌散见全国40多家报刊。多篇文章获国家、市、区级奖和被收入专集。本人著有《让学生喜欢政治课》《说给家长的心语》《校园哲学釆撷》《怀远琐谈》。退休后被大兴区教育关工委聘为"五老"志愿者。

本刊顾问团队介绍

文学顾问:

孔灏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文学顾问:

相裕亭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文学顾问:

徐继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文学顾问:

李锋古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此栏正在建设中,尚未完工)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

法律顾问:吕庆根先生

书法顾问:

侍少华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李敬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摄影顾问:

王红军先生(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采编)

特约主播:

水.寒傲似冰女士、宁静女士、清山先生、愚人先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