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常见于锁骨中1/3处。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锁骨骨折,但以间接暴力为多。跌倒时肩部外侧或手掌先着地,外力经肩锁关节传至锁骨而发生骨折,以斜形或横断骨折为多。骨折端除有重叠移位外,内侧段因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则由于上肢的重力和胸大肌、斜方肌、三角肌的牵拉而向下方移位。幼儿骨质柔嫩而富有韧性,多发生青枝骨折,骨折后骨膜仍保持联系,在胸锁乳突肌的牵拉下,骨折端往往向上成角。直接暴力所致者多因棒打、撞击等外力直接作用于锁骨,而造成横断或粉碎骨折,临床上少见,骨折端无明显移位。粉碎骨折若严重移位,当骨折片向下向内移位时,有时会压迫或刺伤锁骨下动、静脉或臂丛神经,甚至刺破胸膜或肺尖,形成气胸,血胸。若骨折片向上向前移位,有时会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
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正位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辨证论治
1、证候分类
(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方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后上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2、治疗幼儿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固定并限制活动。轻度移位者用“∞”字绷带或双圈固定1到3周,有移位者可按下列方法治疗。
(1)手法复位:患者坐立,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用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从而改善前折移位,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但骨折端仅轻度移位,因日后对上肢功能妨碍不大,固不必强求解剖复位。
(2)固定方法:在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对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到12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儿童2到3周,成人4周,粉碎性骨折6周。
(3)功能锻炼:固定期间,开始可作手指、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和用力握拳,中期可加作肩后伸的扩胸运动,后期可逐渐作肩关节外展和旋转运动,防止肩关节因固定时间太长而致功能障碍。
(4)药物治疗
a、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内服可用活血止痛汤(当归12g,川芎6g,乳香6g,苏木5g,红花5g,没药6g,地鳖虫3g,三七3g,赤芍9g,陈皮5g,落得打6g,水煎服)。
外敷可选用消肿止痛膏(木瓜60g,栀子30g,大黄150g,蒲公英60g,地鳖虫30g,乳香30g,没药30g,共为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或双柏散(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热调厚糊状外敷患处。也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b、中期宜接骨续筋:
内服可选用新伤续断汤(当归尾12g,地鳖虫6g,乳香3g,没药3g,丹参6g,自然铜(醋煅)12g,骨碎补12g,泽兰叶6g,延胡索6g,苏木10g,续断10g,桑枝12g,桃仁10g等,水煎服。);
或肢伤二方(党参12g,当归12g,桔梗9g,白术9g,香附9g,白芍9g,郁金9g,茯苓15g,炙甘草6g等,水煎服。)。外敷接骨续筋膏药。
c、中年以上患者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并发肩关节周围炎,故后期宜着重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可内服六味地黄丸或肢伤汤(当归12g,白芍12g,续断12g,骨碎补12g,威灵仙12g,小木瓜12g,天芪粉12g,黄芪15g,熟地黄15g,自然铜10g,土鳖10g)。
外敷坚骨壮筋膏。第一组:骨碎补90g,川断90g,马钱子60g,白及60g,硼砂60g,生草乌60g,生川乌60g,牛膝60g,苏木60g,杜仲60g,伸筋草60g,透骨草60g,羌活30g,独活30g,麻黄30g,五加皮30g,皂角核30g,红花30g,泽兰叶30g,香油5000g,敷成膏药后温烊摊贴;
第二组:血竭30g,冰片15g,丁香30g,肉桂60g,白芷30g,甘松60g,细辛60g,乳香30g,没药30g,麝香1.5g,共研细末,临贴时撒于药末。
儿童患者骨折愈合迅速,如无兼证,后期不必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