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圣主唐太宗,开启贞观之治,至今华人叫唐人

雁门关救驾,崭露头角

唐太宗李世民是高祖李渊的次子。

李世民四岁时,有个书生(据说就是袁天罡)擅长算命,觐见李渊时说:“你是贵人,而且有贵子。”当看见李世民时说道:“仪表非凡,龙凤之姿,不出20岁必定能济世安民。”

李渊就取“济世安民”的意思给他起名为“李世民”。

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巡游北方,被突厥始毕可汗几十万精兵围困,就把求救的诏书捆在木板上,放到汾水中顺流而下,命令各路诸侯来救。

李世民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招募入伍的,在屯卫将军云定兴部下任职,他向云定兴建议:“白天遍设旌旗几十里,等到夜里则擂鼓相应,敌人一定以为大量的救兵已到,就会知难而退,望风而逃。”

云定兴依计而行,突厥人果然中计,引兵退去。

李世民初出茅庐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等到李渊称帝后,太子李建成要留在长安辅佐李渊处理政务,收拾各种残余势力,收复江山的重任就落在李世民身上了。

他也不负众望,在“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洛阳之围”、“虎牢之战”等战斗中,一一击败了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势力,收复了大片河山,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十三棍僧救秦王

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战斗中,不幸被围。

幸好少林寺的惠场、昙宗、志坚等十三名棍僧赶来助阵解围,方才脱险。

后来,李世民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

这就是十三棍僧救秦王的典故。

少林寺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叙了这一段历史。

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大佛寺,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

玄武门兵变,夺取帝位

由于李世民为统一全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笼络了一大批人才,在朝野上下威信日增。

朝中大臣也分为了太子集团和李世民集团,竞争日益激烈。

太子见李世民谋略过人,手下人才济济,唯恐地位不保,就和四弟李元吉联合,一边拉拢李渊身边的重臣,一边散布谣言诬蔑李世民阴谋叛乱。

李渊听信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谣言,决定在昆明湖畔杀死李世民。

李世民得到消息,不愿意把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决定先下手为强。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必经的玄武门埋下伏兵,等到李建成、李元吉经过玄武门时,弓箭手一拥而上,万箭齐发,李建成当场死亡,李元吉负伤逃跑,边跑边战,最后还是寡不敌众,被大将尉迟恭杀死,史称“玄武门兵变”。

六月七日,唐高祖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

这年八月,李渊自称太上皇,传位给李世民,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

还在李世民做秦王时,他就积极笼络人才,到贞观年间,手下已经汇集了房玄龄、杜如晦、陆德明、魏征等十八位能人,史称“凌烟阁十八学士”。

李世民即位后,因为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所以常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示自己和下属,他像荀子一样,常常把君主和人民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常常感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他在十八学士的辅佐下,惟才是举,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他在农业上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使人民衣食有余,安居乐业。

在文化上,鼓励学术,修订诸子百家经典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允许周边国家皇室子弟来唐朝留学,促进文化交流。

此外,他还对外用兵,降东突厥、平薛廷陀、征高丽、服吐蕃、平回纥,使唐朝威震四方,边疆稳定,出现了空前的太平盛世,称为“贞观之治”。引得万国来朝,从此华人叫唐人。

参考资料:《全历史》《中国通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历史故事》。

声明:想要了解更多故事,请向原作者购买原版图书;相关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