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度”代表了做人的分寸和做事的格局。为人处事,有了“度”,才能进退自如。

01

说话要适度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能量,超乎我们的想象。

《论语·公冶长》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是不善言辩。

孔子回复道:“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就是说伶牙俐齿、咄咄逼人经常会被人讨厌,若是一味地言无不尽,触及谈话对象的痛点,那么身边的朋友必定会一个一个离你而去。

多铁的关系,都禁不住口无遮拦,说话不懂尺度,最后必有祸难。

知人不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苛尽,苛尽则众远

说话,是本能,但能说好话,则是修为。

01

办事有力度

真正层次高的人,面对任何事都会干得漂漂亮亮、利利索索

你越是浑浑噩噩,就越没有跳板可言。

由工作态度反映出来的状态,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格局、思维方式、耐力等重要品质。

曾国藩在家书中有这样一句:

男虽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不苟就是不苟且、不随意,态度端正、一丝不苟;不懈就是不松懈、不拖沓;尽就条理,就是一切都有条有理。

即便目前所做的事你不喜欢,只要在其位,就要履其职,工作有力度,事事有着落。能够做到的人,哪怕没有大成,也会常有小获

日本实业家铃木正三说:“工作坊就是道场。”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工作也是一种修行。功夫下得越深,根基也就扎得越稳。当你用力工作,踏实进步,靠谱办事,也就开启了自我进阶之路。

01

读书有厚度

清代文学家张潮将读书分为了三个境界: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由于自身阅历有限,读书如缝隙中看月亮,管中窥豹、一知半解。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由于阅历的增长,理解也愈发深刻,这时候读书,是经世致用。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人生行至暮年,能在书中欣赏大千世界,玩味万般人生。

袁枚曾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是不一样的。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而一个人读书的厚度,就是他为人的深度

读的书越多,你越会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样的事,过什么样的人生。

01

追求有高度

《孙子兵法》上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意思就是:追求上等的,可以得到中等的;追求中等的,可以得到下等的;追求下等的,什么都得不到。

当年,曾国藩十年之内七次升迁,从一个普通进士迅速成为二品大员。这时的他,本来也可以像其他官员一样,安坐在庙堂之高,享受着荣华富贵。

但追求高远的曾国藩,却不止于此。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由文臣变成武将,白手起家练就“湘军”。

《菜根谭》里说的,“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灌足,如何超远。”

一个人的追求若没有高度,就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像在灰尘中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脚一样,怎么能够做到超凡脱俗呢?

有句谚语说: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

一个人的未来,就是这张大饼,而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则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也就是你所追求的高度。

有怎样的追求,就有怎样的命运。

做人一定要向着月亮去追寻,即便最终得不到,你还可以坠落星间

说话要适度,这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办事有力度,是“言出必行”的执行力

读书有厚度,这是做人的深度

追求有高度,是“不囿于苟且”的格局

有度,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