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浅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恭敬兄长。谨小慎微,言而有信,同时,博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以上这些后,便可以学习文化知识。

弟子:一指,年龄小,为人子,为人弟;二指,学生。入:在家,学习时。出:在外。泛:博爱,广博。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古话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慧命。所以,在家要孝顺父母,敬重老师;外出要恭敬兄长、尊重年长的人。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小慎微,言而有信,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恭敬年长的人,如此,长期修身,自然而然便可做谨而信。同时,博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靠近正能量,以此精进修身。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好以上的五件事(孝顺父母、恭敬兄长、谨言慎行、言而有信、博爱他人)后,若还有精力,可以开始学习文化和思想,让其进一步指导我们的身心,做到内有修养,外有学识,文质彬彬。

这句话亦有其时代背景,春秋时期,只有富家子弟,身份尊贵显赫之人,才有机会学习文化。大部分人只有行的命运,没有学的机会。当今时代则不同,我们从小便可接受文化教育,学和行可同时进行。

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行的重要性,行到一定程度,再学文,更容易理解其意,甚至一读便懂,因为有经历、有体悟。

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行的是质,学的是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中的孝、悌、谨、信、爱、亲都是质,是人性本有的质朴的光辉。可是若只有这些品质,而不学文,没有文化底蕴,则无章法,不成系统,显得粗野,无法衬托、彰显人性的美好、可贵。是故质胜文则野。

可若只学文,而不懂恭敬、爱护他人,做不到诚实守信,不亲近有仁德的人,丢掉了立身之本时,就会刻板、教条、固执,容易学成书呆子。是故文胜质则史。

文与质,二者结合,才是真君子。

现在很多孩子都在《论语》,父母切记在孩子学文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其美好的品质,如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本浅解记录,取自虚空先生直播的音频,由于直播中穿插有听众问答,稿件冗长,虚空先生未能过目,编排和整理是在确保先生解读原意的基础上,由热心听众完成,舛误难免,恳请读者海涵指正。

整理 | 虚空流光

校对 | 虚空流光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论语使用手册1.6

    论语使用手册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孝悌的顺序与结构 2.谨而信,泛爱众与兼爱的不同 3.怎么理解行有余力? 1."弟子" ...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6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3),泛爱众,而亲仁(4).行有余力,则以学文(5)." [注释] (1)弟子入则孝:弟子, ...

  • 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1-6)

    大家应该还记得<学而>第二章有子讲的"其为人也孝弟".有子的看法与孔子的看法有什么差异?孔子的观点和有子的观点相比,又在哪些方面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呢? 子曰:&quo ...

  • 6.孝悌藏于心学生先学做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一大串儿话大家读起来是不是感觉一头雾水呢?老先生说的这是什么呀?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概括起来就讲了三件 ...

  • 【第6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quo ...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浅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指言辞动听,令人愉悦.令色,面容和善,使人高兴.言行.举止.态度,一切旨在取悦对方,是谓巧言令色. 孔子说,巧言令色之人,鲜少有仁德.何以见得? 巧言令色,刻意逢迎的背 ...

  • 我们在彼此羡慕各自的生活 | 论语浅说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六十八岁之时 ...

  • 不怕路远,就怕行迟 | 论语浅说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竭尽全力仍无法企及,气力不足所生的 ...

  • 努力提升自己,一切不求自来|论语浅说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 此人颇具争 ...

  • 生命因厚重而充满力量 | 论语浅说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被人围困于一个叫"匡"的地方,源于一场误会,当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浅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由外入内,如读书.听课等.思:内在自主自发地思考.罔:迷茫,不理解.殆:倦怠:危险,陷入困境:疑惑. 译文:只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论语浅说

    孔夫子没有这四种问题:不会臆测:不会认为某事必当如此,不会固执不化.持守己见:不会执着于自我. 这句话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痛苦与烦恼都来源于这四点,意.必.固.我.何为意?念头.想法. ...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浅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庄重自持:自修.自重.君子若不庄重自持,就没有威严.而庄重一般从四个方面体现,即言.行.貌.好, ...

  • 命运早已注定吗? | 论语浅说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与人主动谈及"利"."命"."仁".为什么呢?首先说"利". 司马迁曾在<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