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浅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恭敬兄长。谨小慎微,言而有信,同时,博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以上这些后,便可以学习文化知识。
弟子:一指,年龄小,为人子,为人弟;二指,学生。入:在家,学习时。出:在外。泛:博爱,广博。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古话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慧命。所以,在家要孝顺父母,敬重老师;外出要恭敬兄长、尊重年长的人。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小慎微,言而有信,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恭敬年长的人,如此,长期修身,自然而然便可做谨而信。同时,博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靠近正能量,以此精进修身。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好以上的五件事(孝顺父母、恭敬兄长、谨言慎行、言而有信、博爱他人)后,若还有精力,可以开始学习文化和思想,让其进一步指导我们的身心,做到内有修养,外有学识,文质彬彬。
这句话亦有其时代背景,春秋时期,只有富家子弟,身份尊贵显赫之人,才有机会学习文化。大部分人只有行的命运,没有学的机会。当今时代则不同,我们从小便可接受文化教育,学和行可同时进行。
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行的重要性,行到一定程度,再学文,更容易理解其意,甚至一读便懂,因为有经历、有体悟。
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行的是质,学的是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中的孝、悌、谨、信、爱、亲都是质,是人性本有的质朴的光辉。可是若只有这些品质,而不学文,没有文化底蕴,则无章法,不成系统,显得粗野,无法衬托、彰显人性的美好、可贵。是故质胜文则野。
可若只学文,而不懂恭敬、爱护他人,做不到诚实守信,不亲近有仁德的人,丢掉了立身之本时,就会刻板、教条、固执,容易学成书呆子。是故文胜质则史。
文与质,二者结合,才是真君子。
现在很多孩子都在《论语》,父母切记在孩子学文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其美好的品质,如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本浅解记录,取自虚空先生直播的音频,由于直播中穿插有听众问答,稿件冗长,虚空先生未能过目,编排和整理是在确保先生解读原意的基础上,由热心听众完成,舛误难免,恳请读者海涵指正。
整理 | 虚空流光
校对 | 虚空流光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