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杰、陈曦、郭豆,他们如此幸运,有着在新西兰来说最美的职业
文/精彩杂志主笔 莫慧莉
封面照片/Sammy Zhu 个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7月,由于一个新机构——基督城推广总局(ChristchurchNZ)的成立[1],来自基督城-坎特伯雷旅游局的厉杰、陈曦,以及基督城国际教育推广局的郭豆成为了同事。
8月初,原本在不同地点办公的他们,同时搬进了市区的BNZ大楼,合作变得更为方便与密切。
在中国,这样的职业是人人羡慕的“公务员”。而在新西兰,对于厉杰、陈曦以及郭豆来说,这与铁饭碗或者金饭碗无关,这是一份他们都非常热爱的事业。
厉杰:为爱奔赴基督城
“初见面跟人自我介绍,都会说厉害的厉,杰出的杰,哈哈,父母起的好名字。”厉杰这样介绍自己。
很多人认识厉杰的人,都会亲切地把他叫做“厉老师”。他的工作搭档Cissy笑称:“对厉老师的第一眼印象是严肃,工作很认真。说话间,经常就不经意地露出老师的本色。”
其实,翻开厉杰的个人履历,才发现叫厉老师是事出有因: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作5年,教过大学英语和雅思;路易艾黎中文学校工作一年,教过新移民英语和孩子中文;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罗文大学工作一年,教过美国大学生汉语和中国文化。
“(我)教过英语和汉语,大大小小的学生,上至85岁老奶奶,下至5岁孩童。”厉杰说。
厉杰是在国内念的大学,本科就读于南京邮电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其后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英语语言文学的硕士以及博士。原本,他以为自己会一直从事教师职业,做些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然而后来却阴差阳错地和旅游业扯上了关系。
“当时我与女朋友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同学,毕业后一起留校工作,日子也许会在上海按部就班地度过。”厉杰说,后来由于一个机会,他女朋友来到新西兰进修时喜欢上了基督城,喜欢这里的安静简单,就决定在此定居。
历经了三年的异地恋,在2013年博士毕业后,厉杰辞去了国内高校的工作,与女朋友重聚基督城。下飞机一周后,厉杰与女朋友去内政部注册结婚,当时的女朋友也正式成为了他如今的妻子。
“妻子现在在中国驻基督城总领馆工作,是总领馆第一个本地雇员。家里有一个爱笑的孩子。日子平和,应该是在基督城继续下去了。”厉杰说。
在基督城生活的日子里,厉杰喜欢在厨房钻研各种吃的,用上海话说就是一个快乐的“马大嫂”。另外,他也非常喜欢徒步。“基督城和坎特伯雷地区周边有很多不错的徒步步道。”
或许,正是对新西兰户外环境的这种热爱,让厉杰与旅游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4年9月,厉杰正式开始在基督城-坎特伯雷旅游局工作,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工作内容是负责行业培训发展、社交媒体运营、官方游客指南译写、旅业对接培训等。
厉杰表示非常享受目前的工作——不用天天坐办公室,也不用天天在外面跑。
厉杰说,“有时上天入海体验旅行产品,有时接待国内旅业考察团带领他们了解基督城和坎特伯雷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时在办公室写微信(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基督城坎特伯雷旅游)和微博(欢迎搜索新浪微博:新西兰基督城坎特伯雷旅游局),给游客介绍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有时给新西兰景点供应商谈谈中国旅游市场、中国文化和中国游客行为习惯,顺便做回老本行,教他们几句中文。”
聊起喜欢的工作,厉杰总是能侃侃而谈。目前,他们正在开展一个项目,与坎特伯雷地区的15家景点活动供应商合作,从社交媒体、产品开发、翻译宣传、讲座培训等方面帮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做好迎接中国游客的准备。
内敛、踏实、有责任心,这就是厉杰,尤其面对与旅游业相关的事情,他觉得必须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让厉杰最深刻的是去年的凯库拉地震:“深更半夜,但是国内新闻媒体半小时后就放了一张大白天路面开裂的图片,之后还使用日本福岛地震时海啸吞噬村镇的视频,让我们又气又笑。”
厉杰说,在坎特伯雷地区,由于地震多发,往往看到国内媒体各种夸张的、耸人听闻的宣传,让游客望而却步。他认为,这些时候就要全力以赴,把正确的信息发布出去。
“告诉旅游业界、游客,还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基督城、新西兰南岛的大门常打开,我们这里活照干,舞照跳,完全没有外界说得那么夸张嘛!”
陈曦(Cissy):早已把新西兰当成家
陈曦(Cissy),是厉杰的工作搭档。厉杰直言,一开始觉得Cissy有点高冷,一起工作久了之后却发现,其实“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俩人虽然性格不一样,但是合作得非常愉快。”
在认识他们的人眼里,厉杰和Cissy是绝佳的工作团队;对推广旅游业,Cissy也是同样的不遗余力。
在基督城坎特伯雷旅游的一篇公众号文章上,这样形容Cissy:
“这女子绝对是一个工作和生活不是一个状态的人,表面高冷,内心却住着逗逼。她爱旅行,爱弹琴,爱美拍,爱说笑,爱她用心推广的坎特伯雷地区。”
坎特伯雷旅业的小伙伴们,喜欢叫她“娘娘”。对此,Cissy自己的解释是:“估计够热心吧,喜欢帮助别人?哈哈……”
2002年,那是在她高中毕业的时候。“当时无意听说了新西兰这个国家,觉得离家够远,然后本着爱玩爱自由的心态,觉得山高皇帝远,没人管我了。”Cissy说。
直至到现在,Cissy已经在新西兰待了15年,早已把这里当成一个家。这也是她决定留在这里不走的原因。
Cissy说,她喜欢新西兰的风景,也喜欢当地人的那种热情善良。“新西兰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安定下来的国家,小小的南北岛,融汇了温泉、雪山、瀑布、河流。经常有一句话叫做:玩遍新西兰,相当于看过一个小欧洲了。”
喜欢到处旅游的Cissy,连大学选的专业也是国际旅游管理。从奥塔哥理工大学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从事旅游业相关的工作。曾经基督城i-site游客中心工作的她,于2011年开始在旅游局工作的。
现在,Cissy主要负责的是中国旅业市场,培训地接社关于坎特伯雷旅业信息知识,筹办旅业推广活动以及旅业考察项目,建立与国内旅行社的沟通以及联系,以及辅助新西兰旅游局推广基督城-坎特伯雷地区旅游。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话,你会选择什么词?”
“工作狂。”Cissy毫不掩饰自己对工作的热爱与疯狂。
在Cissy看来,“基督城是一座很有文化底蕴以及历史故事的城市,又被冠以'花园城市’的美称,喜欢看见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访基督城和坎特伯雷。”
在旅游行业工作这么多年,让Cissy难忘的事非常多。她说,最郁闷的是有一次,她正在蒂卡普(Tekapo)度假,看见一位中国阿姨手里捧了一大把鲁冰花。Cissy忍不住上前劝告,却被对方振振有词地回答道,“鲁冰花掉在地上,我捡的!”
虽然,偶尔会遇到这样或那样让人感到无奈的小插曲,但在繁忙充实的工作中,Cissy依然还是保持着活力十足,让人感觉只有工作才能为她充满电量。
3个月前,Cissy带领一群中国旅行社的产品经理们去了库克山,考察塔斯曼冰川践行的活动。大家在塔斯曼冰川上,库克雪山前一起照相,又或者躺在冰川上,一起仰视耀眼的太阳。“穿着冰川钉鞋在600多年的塔斯曼冰川上跳跃,很有意思。”
Cissy说,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将更好更美的基督城和坎特伯雷地区展现在中国游客面前,也希望中国游客抵达新西兰的那一刻,即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郭豆(Izzie):从留学生到照顾留学生
在去年旅游局举办的一次活动上,厉杰、Cissy已经和国际教育部的郭豆(Izzie)见过面。但是直至今年7月,几个部门正式合并之后,他们才正式认识并成为了密切合作的同事。
厉杰说,“Izzie,初见非常温暖的笑脸。现在机构合并,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挖掘更多旅游与留学教育的合作空间。”
Cissy说,“Izzie,第一眼印象很温柔,熟悉后,依旧觉得很温柔,一个爱笑又热爱生活的好女孩。”
Izzie非常年轻,而且性格随和、十分细心,非常适合与国际留学生相处。从2015年开始,Izzie便进入到坎特伯雷发展局国际教育部工作,担任国际留学生体验项目专员。
虽然这是Izzie的第一份工作,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在2009年的时候,Izzie也是因为留学而来到新西兰,在坎特伯雷大学念完心理学本科之后,又到林肯大学继续念旅游管理硕士。
六年的留学生涯,使Izzie特别能感同身受,并把其他国际留学生的事都当成是自己的事。许多留学生来到新西兰,除了喜欢这里优美的环境之外,更多的是希望能获得更好的阅历,以及锻炼能力的机会。而Izzie的工作,正是为国际留学生找到各种机会提高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Izzie所负责的项目开展了一个“国际留学生大使”的项目,主要由各个高中和大学的国际部推荐合适的留学生成为“大使”,以帮助新的留学生适应新环境,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与学习,确保他们有精彩的留学体验。
回忆起这两年与接触的留学生,让Izzie最深刻的是一名在基督城当过“国际留学生大使”的日本学生Mikuru。
“Mikuru回到日本后,就读了有名的早稻田大学,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关于自己在基督城的留学体验,她说正式因为有了在留学生学生会的工作经历,让她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接触,一起举办活动,体验到了真正的多元化,让她回国后更加明确了自己要学习深造国际政治贸易的决心。看到这些后还蛮感动的,觉得有时候一份工作也能为学生带来收获和make a difference”Izzie说。
如果要聊起其他国际留学生的故事,Izzie说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每位留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他们身上都有不一样的闪光点。
在不断发掘国际留学生潜能的同时,Izzie说自己其实也是其中的收获者,“因为有很好的团队一起合作,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朋友遍及世界各地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重生 发展 新的希望
在拍摄封面照片的时候,Cissy和Izzie笑着说,要不我们都摆出一个C吧。
原来,一个大写的C代表着ChristchurchNZ的机构新标识。
“如果说整个圆圈代表平衡、圆满和完成,那么3/4的半圈可视为动态的发展过程,集中表现了基督城和坎特伯雷地区的成长机会。 ”他们说。
这正如眼下重生的基督城,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商业店铺纷纷搬回市区,一座座新型建筑正在拔地而起,各个公共活动中心重现生机与活力。当然,还有一群像厉杰、Cissy和Izzie一样,不遗余力在推广这个地方的人。
这个地区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注:[1] 新机构ChristchurchNZ由原先的基督城-坎特伯雷旅游局(Christchurch & Canterbury Tourism)、会议局(Convention Bureau)、坎特伯雷发展局(Canterbur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基督城国际教育推广局(International Education)以及基督城市政府的大型活动推广中心等机构组建而成。新机构ChristchurchNZ由基督城市政府所有,致力于创造优质的商业环境,支持企业稳健发展,鼓励改革创新,力争把基督城打造成机会成长、联接沟通、平衡和谐之都。
(本文原载新西兰《精彩》杂志2017年7月号)
商务合作、供稿,请联系:
nzmessenger@xtra.co.nz
0064 3 3380168
有范儿的新媒体 · 用文字表达生活
新西兰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