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评析(2):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析
2021年连云港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连云港市罗阳中学 刘玲
整份试题彰显爱国情怀,凸显学科价值,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实践参与。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贴近学生生活,助力教育教学改革,较好地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和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
一、考点分布
二、试题命制特点
1.聚焦抗疫、脱贫等热点素材,厚植爱国情怀
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中国航天梦的大背景下,试题凸显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增强“四个自信”。例如第8题、第9题及第18题,第8题以中印冲突牺牲烈士的一句话,字里行间透出的责任与担当,让学生感受英雄对国家深深地热爱之情。第16题以脱贫攻坚取得“中国奇迹”的胜利为背景,引导学生爱国爱党,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增强“四个自信”,关注国家发展,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18题选取了“星辰”为背景基调,小切口创设情境,从屈原的《天问》即平凡的个体对宇宙星辰好奇与愿景,到中国航天人在实现航天梦的路上不断创造出一个个令人傲娇的科技成果,再以小诗为桥梁,构架起世界舞台的中国。试题给学生绘制了一幅中国星辰梦般的壮丽画卷,让学生在硕果累累中感受国家的昌盛与繁荣、国家利益的维护与梦想的实现,不仅需要每个平凡的个人在担当中实现,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与个人梦紧密相连,要把个人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2.凸显学科特色,着眼关键能力,落实学科素养
试题聚焦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对核心观点的理解与运用,运用主题化形式,突出学科综合性,引导学生从学科体系把握学科内容。
例如第5、13、17题,试题命制以法条或与之相关信息铺设情境,学生需要再对相关知识点熟悉的情况下,知识回忆、理性分析、判断,并结合材料在能正确作答。试题从核心考点范围要求的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诸多层面综合考查学生,既体现了中考命题考查“双基”的基本要求,又增加了梯度性的选拔功能。
再如,在17(1)中学生除了要读通、读清素材,更需要读懂、读透试题的深层内涵,对于“党提出立法建议”“公开征求意见”“表决通过法律”“发布主席令”的新问法,学生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迁移运用等综合能力,才能有效组织答案。
3.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育人,提升参与能力
今年的中考试题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既有现实的生活,也有虚拟的生活。试题坚持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导向,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增强公民意识,提升参与能力。
例如第1、2、4、7、11题,第1题以疫情期间的白衣天使义无反顾的救死扶伤、活出生命的精彩,启示青少年要珍惜生命,拒绝冷漠,关爱他人。试题紧紧贴近学生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将生命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寓于字里行间,一方面促进学生健康的、向上的、乐观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三、对下一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导向,夯实双基
中考试题命题的基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在新的学期有计划的设计课堂教学和复习方式及内容,夯实学生的双基,有针对性的选择试题(如各地区中考命题相关知识点),并系统训练学生的答题技能,增强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效抓取试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或关键词。通过不同的试题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命制思路及命题角度,通过同一份试题素材,尝试让学生多角度命制试题,学会站在命题者角度思考。
2.树立长远的教学目标,破除局限
今年中考试题传递给师生最猛的信息莫过于近三年考过的知识点,仍然会再现。教学工作关乎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长远。因此师生需要摒弃传统思想的局限,立足教学,长远规划教学目标。教师要研读学情,采用分层教学机制,针对学困生除了课堂上密切注意他们的课堂反应,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两人、三人或多人)互帮互相的模式,通过教师方法上的指导,背诵上的互查互助等方式,鼓励支持学生竞争中树立自信心。针对中等生,教师可以适当放权给组长,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的侧重点是解题方法的培养和指导上,教师可以特意选取难度系数高的各地历年中考试题,有针对性的补差补缺。
3.树立精准的教学定位,捕捉热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学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教师需要研究本市及其他省、地市本学科的中考试题乃至高考试题,做到走出去、扩大视野,退回来,精准定位。历年的试题,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不同的命题观点,教师如果能有效分析、归纳、总结,就会对中考命题有全新的理解。以今年的中考试题为例:试题从选取的素材不同的角度看,第1、8、17、18题,命题资源来自热点时政,以时政热点+与学生“三贴近”的命题模式是大部分命题者常用的命题方式,这就启示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国家发展、关心社会热点,关爱学生日常生活。对于热点时政,随时发生,抓住时效,联系教材考点,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在专题复习环节,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理清知识与热点间的关系。如第2、4题为名言警句题,针对此类试题,建议教师回归教材,在新授课环节可以适度解读信息,在复习环节可以集中学习、归纳此类试题。再如第3、5、6、10、12、13、15、17题,我们不难发现今年中考试题中关于解读法条的题量增加,对于法律法规、宪法知识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表明理解,而是加深了理解的程度,更偏重于学以致用,这启示教师不能局限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是要学会“知其然而懂其所以然”,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针对社会热点中涉及到的法律,有侧重的学习和研读,选取与教材相切合的角度延伸知识点触角,扩宽知识框架。
《荀子·儒效》云:“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教与学千人千法,万法归一。教师只要做到思想上不管中窥豹,行动上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策略,胜利终不会辜负有心人。(审核:王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