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草药,既可治腹痛,又可治腰痛,还可治膝痛腿痛,行步无力
明朝太医薛立斋说:有人失明,想吃胡芦巴,每日里不间断吃。不到一年,觉眼中微痛,如虫行入,痒一阵子之后,眼睛竟渐得复明。
薛太医点评说:这是因胡芦巴的益命门之功,就像一大片火势燎原,温暖了整个身躯,由此消翳障。
关于胡芦巴的益命门补火之功,各家多有记述。
《本草汇言》载:胡芦巴,壮元阳补肾命门之药。益右肾,暖丹田。能敛水火两肾之元阳,治冷气疝气肌瘤,寒湿脚气。
《国药的药理学》载:为滋养强精药,用于阳痿,遗精及早泄。
《纲目》:右肾命门药,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适宜用。
与此对应,古埃及将胡芦巴称为动力源泉,懒散无力的人,吃胡芦巴可以补充能量。
你见过胡芦巴吗?
为豆科一至两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主茎高一、二尺,分枝六到十个。叶为三出掌状复叶,很厚,肉质,长椭圆形,鲜绿色。黄白色蝶形花冠。
荚果每荚含种子一二十粒,种子灰黄色,闻起来香香的。有香豆子之称。
这个香,让它成为制作咖喱香料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印度烹饪中。(葫芦巴原产于南欧,地中海地区和西亚)
而中药采用的葫芦巴入药部位,便是这个香豆子。所以,咖喱之部分来源,竟是能敛水火两肾之元阳的妙药。
不仅如太医薛立斋所述能亮眼,还因香窜温通,既能补肾壮阳,又能祛寒除湿。阳气足百病消,湿气除百病除,故葫芦巴有多种惊人疗效。
选方:
1、肾脏虚冷,腹胁胀满∶葫芦巴(炒)约60g,熟附子、硫黄各约23g。制作为细末,酒煮曲糊丸如绿豆大,每次用盐汤下三、四十丸。(《圣济总录》胡芦巴丸)
白附子性热主升,入胃肝经,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清热散结。
硫黄补火助阳通便。
二味与补肾壮阳,祛寒湿的葫芦巴共治病症。
关于酒煮曲糊丸,是将面粉加水煮熟如面汤,再加入白酒做为粘合剂,加入药粉做成丸剂。
2、治肾精虚冷自遗:胡芦巴120g,枸杞子90g,配六味地黄丸,每天早晨服15g,淡盐汤送下。(《本草汇言》)
胡芦巴补肾阳,枸杞子偏补肾阴,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遗精等,二药与滋阴补肾的六黄地黄丸一道,共治病症。
3、治腰痛:胡芦巴焙干研末,9g,加木瓜酒调服。
腰为肾之腑,肾阳虚会导致腰痛。葫芦巴温肾壮阳,自然有治腰痛之功。而木瓜酒,祛风活血。助力葫芦巴活络止痛。
4、治乳岩乳痈:葫芦巴9g,捣碎,酒煎服。渣用来敷,不严重的能散,已溃的能愈。(《惠怡堂经验方》)
胡芦巴的此种功效,让人想到它在国外“发奶草”外号,能促进女性乳腺发育生长。而从中医理论看来,寒凝气滞是导致患乳岩(乳腺癌)的重要原因,葫芦巴之温肾壮阳,可除寒凝气滞,温经通络而治病。
5、冷气疝瘕∶葫芦巴(酒浸晒干)、荞麦(炒, 研面)各120g,小茴香30g。捣为细末,加酒制作为绿豆大的丸剂。每服五十丸,空腹盐汤或盐酒下。服至两月,大便出白脓,则除根。(方广《心法附余》)
疝瘕,是由于寒凝气积而致腹中包块,气积而痛或伴有小便出白的病证。
荞麦开胃宽肠,下气消积。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与祛寒除湿壮阳的胡芦巴共治病症。
6、治大人、小儿小肠气、盘肠气,偏坠阴肿,小肠有形如卵,上下痛不可忍,或绞结绕脐,呕吐闷乱:
葫芦巴一斤,大巴戟六两。
上同炒为细末,加酒制作为如绿豆大的丸剂。每次服十五丸,空腹用酒或盐汤送下。(《普济方》胡芦巴丸)
巴戟与葫芦巴同为补肾壮阳之物,活跃于肝肾经。可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治小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
7、寒湿香港脚,腿膝疼痛,行步无力∶胡芦巴(酒浸一宿,焙)、破故纸(炒 香)各四两。制作为细末。以木瓜切顶去瓤,安药在内,装满,用顶合住签定,烂蒸好后,捣成如绿豆大的丸剂。每次服七十丸,空腹用温酒下。(《杨氏家藏方》)
破故纸即补骨脂,属火,主收敛神气。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火相通,使元气坚固,骨髓充实。与祛寒除湿补肾阳的胡芦巴相遇,加上木瓜舒筋,共治病症。
以上就是胡芦巴药用选方。其上治目疾,中治腰痛,下治行步无力等,正是其温肾壮阳,祛寒除湿带来的福利。你见过葫芦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