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推出“文明国家话语体系”研究报告受关注
作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实践报告之一,《文明》推出“文明国家话语体系”长篇研究报告,报告推出后受到多家重要媒体报道,并引发多家机构和高层关注。以下所刊,即为此前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光明日报》所刊发的关于研究报告的解读专稿。
看文明 知中国 走世界——
《文明》探索文明国家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
杨瑞明、张丹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前言
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从社会文明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视角阐释和解读世界,搭建起一个汇聚国际传播影响力、文明对话融合力与话语建构解释力的高端人文视觉媒体平台,是《文明》杂志自2001年创刊以来一直不懈努力的目标。2019年10月起,《文明》杂志以探索传播新时代文明思想和构建新文明话语体系为主题,连续三期特别策划推出以26年文明工程实践和18年《文明》传播案例为基础,由文明传播课题组撰写的长篇研究报告——《中国之中国:文明国家的话语体系(上篇)》《亚洲之中国:文明国家的话语体系(中篇)》与《世界之中国:文明国家的话语体系(下篇)》,解构了西方话语范式,构建了中国文明话语体系,解读了文明的内涵与外延,凸显文明思想。
上篇
《中国之中国》
上篇报告《中国之中国》的核心主题是“文化自立看文明:文明的原创性与文明价值的根本性”。课题组使用凸显文明价值的“三典”话语,即元典之中国的文明价值序列、经典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盛典之中国的中华节庆文化,回顾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继承,使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明禀赋“三性”话语,即文明的公共性与涅槃之中国、文明的正义性与复兴之中国、文明的规律性与发展之中国,以政治文明、中国梦和城市文明为话语主题来概括中华文明的跃迁与升华。
从文明话语体系的层面上正本清源地梳理人类文明的价值体系的起源、成型、传播、辐射、各文明之间话语权的互动与误解等复杂的历史进程,正本清源地还中华文明的传播秩序以本来面目,这不仅关系到中国改革大业的成败、中华民族的全球地位,更关系到我国学术思想体系的全面更新与创造。
当全世界在惊叹中国的伟大变革和成就时,国际思想界、学术界和政界的目光也聚焦于中国发展的意义与世界影响。对于当代中国正经历的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他们不仅询问中国奇迹是怎样发生的,更追问中国的文明复兴对于世界文明整体意味着什么,中国的现代性之路将走向何方。面对这些不能回避的追问,《文明》杂志和文明传播课题组刊出一系列研究报告,作出了义不容辞的回应和高屋建瓴的阐释。
毫无疑问,文明的平等对话,是建立在文化自立和文化自信基础上的。而在文化的迷失中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补短扬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只有认识自己的文明价值,并同时扩展视野,认知和理解不同的多元文明,才能达到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立。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走向历史的深处,重新寻找和挖掘中华文明的根基和源头,延续和守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重新找回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篇
《亚洲之中国》
中篇报告《亚洲之中国》的核心主题是“文化自觉知中国:文明交流互鉴语境中的价值构建”,主题包括丝路文明史的话语形态、“一带一路”国家的节庆文化话语、中华西部文明与陆路丝路文明圈话语、商业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话语形态,以及美丽之中国与世界的生态文明话语,深入阐发了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总体话语形态。
千百年来,经济、教育、科学、文化是人类不同文明之间彼此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桥梁,但是冷战结束20年来,一些问题还不容忽视。如何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如何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如何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答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在《文明》相继推出的阐释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篇章里,文明传播课题组的解读认为: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显著特征,互鉴是交流的维度和连续性过程。以人类发展的文明价值为尺度,以人类文明发展史为基础,通过多层次跨地区、积极有效的交流与互鉴,推动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优化和整体发展,必然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传播课题组的阐释揭示:历史证明,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效的文明交流大通道,是多民族、多形态经济文化融合的大走廊,奠定了现代全球化的基础。2000多年前,丝路文明共同体创世。2000多年后,伴随着当代数字文明的时代演化,亚洲的文明跃迁,正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载体,以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基础,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引的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
下篇
《世界之中国》
下篇报告《世界之中国》核心主题是“文化自信走世界:文明话语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形态、论证方法与影响力,用辩证观念认识西方文明史,重新解读“文明冲突论”,辨析世界文明共同体的话语形态、世界之中国的世界艺术话语形态、世界之中国的科技文明话语形态,展示文明互鉴的典型话语与中美人文交流的话语形态。
进入21世纪以来,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与奋斗追求,今天的中国已从贫穷落后的国家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在世界格局与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步扩大。
中国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中华文明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共同的福祉做出更卓越贡献。与此同时,日益卷入全球化进程的中国,不仅在科学、技术与经济等领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政治、外交和文化领域也不断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临世界全球化和新时代的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超越民族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的共同体、合作的共同体、可持续的共同体。其思想是一个超越国家、民族、宗教和国际政治的时代命题,是对人类文明走向的理性判断,也意味着将实现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范围和规模的文明协同机制,而这来自中华文明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