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大仙贡献,5个秘验方
[方药组成] 桑白皮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黄芩12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炙枇杷叶1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45克(先煎)。
[功用] 清解表热。
[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头胀痛口渴思饮,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 此证系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邪在卫分之证,其特征是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头胀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适应证] 感冒、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呼吸道感染性疾患。
[加减法] 咽痛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咳嗽甚者加杏仁10克;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10克,薄荷3克;身痛明显者加羌活10克,苏叶10克。
2.小柴胡汤加减方
(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减)
[方药组成] 柴胡10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鱼腥草30克,山豆根10克,生姜10克。
[功用] 两解寒热。
[主要症状] 寒后热作,热后汗出,频频嬗递,周而复始,甚者咽喉干痛,口苦胁痛,呕吐苦液,苔白或微黄,脉弦。
[辨证要点] 本证为少阳病,已有化热之势,故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而痛、呕吐,苔白或馓黄,脉弦但不必悉具。
[适应证] 上呼吸道感染、胆囊炎、早期肝脓肿等。
[加减法] 便实者加生大黄3~10克。
3.麻杏石甘汤加味
(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外寒内热型(一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
热痰阻肺型(二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桑白皮15克,葶苈子10克。
[功用] 宣(清)降肺热。
[主要症状]
一型:高热微寒,咳喘少痰,胸闷口渴,甚者喘促有声,舌苔薄白或黄腻,脒浮数。
二型:呼吸迫促,咳呛陈作,痰黄稠粘,排痰不爽,痰少,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黄嗽,脉滑数。
[辨证要点]
一型:病邪主要居于气分,但卫分症状未罢,故高热微寒为其特点,并伴气促咳喘,痰不甚多,本方旨在清解表热与宣降肺热同时进行。
二型:热郁于肺,蒸湿成瘀,故见咳喘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黄稠粘,量少难排。
[适应证] 急、慢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早期等。
[加减法]
一型:喘促甚者,可加入葶苈于10克,苏子10克,桑白皮15克,以降肺气平喘。
二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肺炎者,加入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大青叶1 5克,以清热解毒消炎。
4.《千金》苇茎汤加味
(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桃仁10克,生苡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芦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
[功用] 祛瘀清肺。
[主要症状] 发热咳嗽,胸痛,吐痰初为铁锈色,或为血痰,继则痰味变腥变臭,咯出脓痰。
[辨证要点] 本证系温热在肺,热伤肺络,肺络停瘀,血瘀成脓,故见发热,咳嗽,胸痛,咳吐脓瘘,其味腥臭,中带脓血。
[适应证] 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肿、肺结核(空洞)等。
[加减法] 大量吐脓痰加桔梗10克,生甘草6克,以助排脓解毒。肺热甚加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以清怖热。胸痛甚者加广郁金10克,桔络3克,以活瘀通络。
5.清燥救肺汤加减
(源于《医门法律》,印氏加减)
[方药组成] 冬桑叶10克,桑白皮15克,杏仁10克,麦冬12克,阿胶珠10克,枇杷叶10克,沙参15克,黑芝麻10克(打),生石膏30克(先下),石斛10克。
[功用] 清热润肺。
[主要症状] 咳喘无痰,或咳吐白色泡沫,质轻而粘,甚难咳出,咽干口燥,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因燥热伤肺,故咳喘无痰,肺热伤阴,致“肺热叶焦因而成痿” ,故咯吐白沫。
其白沫的特点:第一是中间不带痰块;第二是胶粘难出,第三是必须同时伴有口燥咽干;第四是白沫之泡,小于粟粒,轻如飞絮,结如棉球,难以咯出。
必须与痰饮严格区分,水泡之痰,咳之易出,落地成水,乃水饮所成,因寒而生;白色泡沫,系蕴热耗伤肺阴所致。质轻而粘,甚难咳出,比之干咳无痰,燥热更甚。故痰饮与白沫,一水一沫,一为寒湿,一为燥热,临床必须详细辨识,不可混淆。
[适应证] 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行放射治疗后等。
[加减法] 鼻塞流涕、咽痛,可加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以清热解毒。如咳喘阵作,可加僵蚕10克,全蝎6克,蜈蚣2条,地龙15克(以上可任选一、二味),以定风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