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主张教师要坚持写作
我一直极力主张老师们应该注意记录自己日常的教育点滴,慢慢地,就成了自己的故事 。我觉得,教师不必一定要成为作家,但应该是一个有写作习惯的人。
想一想,一个从教十多年三十多年的人民教师,人家要你讲讲自己的教育故事,你却哑口无言,或者说出来的故事平淡无奇,那该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啊。难怪有这样一个羞辱我们教师行当的歇后语:教了三十年书拿的同一本教案——屡教不改。
可是,我真的碰到过这样的事情,而且还很普遍。总是说自己很辛苦,自己干了许多平常但实际上又极不平凡的事情,可是,给人讲出来太平常,不典型,没深意,打动不了人心。我经常想:人家能把假的说成真的,把小的说成大的,咱们是距离书籍最近的职业,怎么就不能把真正做过的事情说成打动人心的真的呢?
我刚工作的那个学校,有个老师特别认真,教初三语文的。他退休的时候,办公桌底下堆着厚厚四摞子七八十公分高的教案本。那时候的教案本,都是老式作业本样子的,稍厚一点的牛皮纸封皮,里面是横格子。语文科目的备课量本来就最大,他还是那种老老实实每年重写的,蓝色墨水蘸笔写的,字迹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虽然教材一直没变,他的写教案的习惯也没变。
三十几年的教案本,他一本一本的收集着,就堆了那么高几摞。
他住在我对面房子。搬东西的那天,我给他帮忙。他把那些教案本从桌子底下搬出来,像母亲抚摸新生儿一样摸着那些教案本,眼睛里装满了依依不舍和爱惜。
他的那个神情着实打动了我,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他把自己的这些教案稍微用心加工一下,不就是很好的教学参考书么?
书和教案之间的距离,就差了他做个个整理那么一点儿功夫,结果却成了天壤之别的遗憾。我们现在的教学参考书籍,不就是老师们的课堂实录么?别人能出书,我们怎么就不能呢?
著名当代作家张炜,其实是个地质学家。他把自己的工作日志整理,就成了长篇小说《古船》,这是一部大学中文系学生要研读篇目。徐霞客是个旅行家,他把自己的游历日志整理成了我们熟知的《徐霞客游记》。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就像每一种花草,都有自己的花期和颜色。我们教师,也很应该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所得记录下来,整理出来,即便不出书,也会是丰富的教育故事。
2019年,区首届“十大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我担任颁奖词撰稿工作。写颁奖词就是用语言为人画像,这是个比简笔画更有难度的事情。尤其难的是,我对他们绝大多数人不了解,甚至不认识。他们来自哪个学校,代什么科目,工作情况以及工作背后的故事,我统统一概不知。——这是我自09年接触颁奖词以来,遇到的信息最少的一次。
我唯一能跟他们沟通的机会就是碰面会上每个人的个人宣讲材料。宣讲材料就是让他们给大家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可惜的是他们的教育故事不怎么丰富。看得出来,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可惜的是自己一时半会记不起来理不顺,因此不够真切深刻。
高中老师有高中的特点,初中有初中的特点,小学幼儿园又有他们的特点;年长老师有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年轻老师肯定有自己的挫折和进步。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显然他们平时疏于记录:把那些也许更小但更有特色更有价值的更能代表自己的东西没有挖掘出来。
那一年马俊华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堂课,太不顺了不行,太顺了也不行;一堂好课往往是“不太顺”。这话说的真好,那么“不太顺”就是我们课后应该反思作记录的地方。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段话,甚至可以是几个字。天长日久,就成了你的成长经历,也成了你的教育故事。这样的教育故事,才最有真实性,最有含金量,也最有说服力。
我们总是要求写东西要真切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肯定是最真实最真切的嘛。
我们刚工作的时候,还碰到过一件事情。局上组织片区赛教,有一个年轻人被推荐参加。赛教这事情,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家很看重的,那是一种肯定和荣誉,学校也尽量为年轻人提供机会,好让他们尽快成长。
为此,教研组老师帮忙给研究教材,出主意设计导课以及各个环节的把控,有的还帮忙制作道具(那时候课件很少,大家都是根据教材内容自己做)。可是,他仗着自己正规院校毕业,整天跟没事儿人一样跟人家聊天玩扑克。把同科组的人给急的,但人家本人不在乎,好像胸有成竹,大家干着急没辙。
后来,校长说,“自己不把事当事的人,也许跌一跤能叫他记住一辈子。”
果然,那次赛教课他居然出现了一个严重的低级错误,给学生讲例题老师自己都解不出来了。用教学用语来说,老师把自己“挂黑板上了。”
其实,那是他一时迷糊,加之他没细心备课,很简单的一个环节他给套在里面咋也走不出来。把底下听课的人急得,抓耳挠腮掐大腿,但又不能点拨。
那节课,砸的一塌糊涂,成了人家逢会必讲的“案例”。不过,自那次以后,这个同事被教育透彻了,现在已经跑西安到处给人讲课了。
我想,那次失败的经历一定能刺激他一辈子。
跟荣誉比较起来,那些挫折和失败,更值得我们记述下来。不为别的,就为自己老了退休了,坐在沙发上的时候还有故事可用来回忆。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