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思想的物流规划与改善
为了从降低成本中获取利润,物流部门使用精益分析工具(如VSM)来找出系统或流程中浪费的根源。运用精益和持续改进,减少浪费,不断建立高效、高灵敏度、高流通能力的物流体系。
该方案的总体思路是:
1.以物料为核心:通过物料包装和物料配送方式的转变,充分考虑包装、库存、运输方式、第三方物流配送、供应商配送等方面的场外物流,构建一个灵活、稳健、快速、高效的物流体系现场物料配送系统,使其能够满足公司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增加的产品系列和不断增加的产量。
2. 双层互动,确保流通配送的灵活性:运营层通过VSM、ie、VE将运营环节最小化,并配合包装、运输、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分销渠道的物料流通。信息层结合PVS信息平台、CMMS系统和运营层,形成VMI、kitting、JIT等多种分销模式。充分利用这些配送方式,实现装配车间的一条流或单件流,从而使库存最小化,生产线的柔性最大化。
实施方案:
为了实现精益化和柔性化,首先对零部件进行划分和分类,并以标准和统一的方式进行。
根据零件的特性、形状、特征、价值和分布频率,分为标准件和小零件、特殊大零件、一般大零件、易窃零件和配件。
1. 一般散装零件:零件种类多、配送周转频率高、库存量大、零件特性复杂等。
2.特殊大零件:零件大、价值高、技术含量高、配送频率高、品种复杂等,这些供应商与XX一般是长期合作伙伴,供应商基本上都有工厂,分布在XX周边20公里范围内。
3. 标准件和小零件:零件小,消耗大,价值低,零件形状和特性相似,库存困难;
4. 易盗配件:易盗,安全风险高,这些配件约占材料总种类的4%。
XX车间内零件按此划分,其分布情况(主要针对焊装和总装):
从上表来看,主要集中在特殊大件和一般性大宗零件的配送。
零件分类要有效的操作,使零件配送至工位;并实现线边“0”库存、多频次需求和自动补货系统;则整体物料配送原则以生产线作业为出发点,以一个流为主体方向。对此我们对特殊大件和一般性大宗零件这部分零件进行二次分类。
其主要分类主要依照:零件特性与车间情况、零件在不同车型间的装配通用性、工艺分布和工艺顺序、装配情况。主要的两类零件按以上情况其上线的配送方式主要划分为Kitting、顺序供货、看板拉动三种。其对应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