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高温,从古代医案中感悟如何在夏季养生
每年到夏季的时候,都会出现有人高温中暑的新闻,轻则有惊无险,重则危及性命,所以夏季该留意哪些养生之道,人不可不知。
更有的朋友每年到夏季都会出现某种同样的症状,或是腹泻、大便不成形,或是皮肤问题,或是脾胃问题,找不到原因,也不知该如何避免和医治。
如果有出现类似情况,也不要着急,之后会慢慢和大家讲清楚。夏季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但很多人不知道,夏季还是祛除体内沉疴顽疾的黄金时机,懂养生的人从不会浪费每一个夏天。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一则古代的医案,了解感悟如何在夏季养生,顺应自然。
这事儿,还得从古代一个熊孩子的教育问题讲起。
明朝时盛行科举制,一个普通人要想出头,必须通过学习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才行。
所以,那个时候的熊孩子们,压力估计和现在也差不太多,都得背负着光宗耀祖的艰巨任务努力背书学习。
到了夏天,碰上炎热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了,古代没有电风扇,更不用提空调了,在私塾里拿个蒲扇,扇一扇,就算是避暑了。
这样一来,要是孩子比较多,私塾里空气流通又差,就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那年夏天,明朝的名医汪石山汪大夫就接诊了一个这样的患者。
患者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已经连续发烧了好几天,头痛,上吐下泻,一连好几天都吃不进去饭,他父亲略懂医术,平时没事喜欢看点《伤寒论》,根据儿子情况,给孩子开了一副理中汤的方子。
知识点:【理中汤】又名人参汤,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组成,出自《金匮要略》,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儿子喝了以后,果然,吐泻的症状稍微缓解了。但紧接着,孩子的眼睛闭合,说不出来话,昏昧了过去,不省人事,自己的手不自觉的捂住阴囊。
父亲一看这情况,吓了一跳,慌神之余,赶紧找来了家里的艾柱,给儿子灸百会穴。(可见古时候艾条为家家户户必备)灸了一会,还是没有醒过来,于是赶紧去请汪大夫看病。
汪大夫到了家中一看,孩子面色苍白,神情怯弱,躺在床上不省人事。问父亲,说孩子一直都是这种面色和神情。又看着书桌上厚厚一摞备考书籍,汪大夫对于孩子病因心中已经有个大概了。于是开始询问父亲进行验证。
果不其然,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孩子已经发烧的时候,没有及时留意,认为他只是怕热,想贪玩不想学习,所以拿出了严父的架势,逼迫孩子继续热窗苦读。孩子本身性格属于胆小型,被父亲一吓,又加上酷暑中连续数小时的学习,一下子病倒了。
汪大夫于是和这位父亲开始慢慢解析孩子的病情:
你的孩子本来就气弱神怯,又加上这是大夏天,《黄帝内经》上讲,劳则气耗,劳倦伤脾。这么大热的天,还让孩子如此用功努力学习,岂不是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阳气本来是和的,过度烦劳则导致阳气张弛,变为邪热。
又诸阳会于头,现在阳气亢极,邪热熏蒸头部而导致头痛。加上脾胃的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所以上吐下泻。为何眼睛闭合呢?因为人身体所有气脉都从属于目,眼眶又是脾所主,脾伤则不能荣养诸脉,所以眼睛闭合不能睁开。
脾的络,络于舌头,散布在舌头底下,脾伤,那么络就失去所养,所以不能说话。脾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伤了,五脏六腑都失去养料,所以心神昏昧不能识人。
加之阴阳二气升降与正常相反了,阴不升而反降,降到了阴囊厥阴之中,阴囊阳气少了,所以出于本能反应用手捂住,以增护其阳气。
这是典型的脾胃之病。但是物极必反(亢则害,承乃制),脾胃五行属土,土过极,那么根据五行转化学说,就会反而转化出木的属性,来克脾土,实现五行之间的平衡。虽是脾胃之病,反而症状却极像肝木之病。
你儿子真是三生有幸,遇见了个懂一些中医的父亲,不然随便让庸医治疗,可能他水平不够,按照肝木之病来治,而不去理会脾土之虚,用一些伤脾的草药,那你的儿子想要醒过来就难了!
父亲听完甚为感慨,听完了汪大夫分析,便知儿子有救,赶紧请他医治。
于是,诊脉开了人参、附子的方子,服用三日,神智稍微清醒,眼睛有想开合的意思,但是仍然吃不进去饭。又诊脉,脉皆浮缓,不及四至,于是去掉了附子继续服用,孩子开始慢慢恢复了过来。
这则医案故事差不多讲完了,从中可以看出,夏天最忌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耗气损形,情志上也不能忧虑和恐惧过重。
夏天阳气浮于表,脾胃常处于虚寒的状态,如同夏天时地表热而井水反凉的物理现象一样,所以夏天一定还要少食冷饮,不宜加重脾胃负担,少饮酒,减少房事,清心寡欲,不要发怒生气。可略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莲子,苦瓜等,祛除心之浊火。这才是夏天养生之道。
另外,有条件的朋友三伏天可以做三伏灸,多灸中脘关元,冬病夏治,强脾健胃,祛除沉疴顽疾,增强体质。
感恩阅读,一起学习养生之道,领略国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