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五十二首《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中唐·张籍·七言绝句】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拼音版
wú shù líng shēng yáo guò qì,yīng tuó bái liàn dào ān xī。
[作品介绍]
《凉州词三首》是唐代诗人张籍的组诗作品。张籍这三首诗从边城的荒凉、边塞的侵扰、边将的腐败三个方面,再现了边城惨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壹/
《凉州词》是乐府诗的名称,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诗人目睹这一现实,感慨万千,写了《凉州词三首》。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唐朝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杀,历时九年的安史之乱终告结束。但唐朝元气已大伤,长达130余年的贞观、开元盛世一去不返。接着的是内部藩镇割据加剧,外部吐蕃连年攻占西北各地,一度攻入长安。三年时间内,西北数十州完全被其占据。吐蕃兵团长驱直入,在关中地区攻城略地,烧杀掳掠,游骑时不时还直达国都长安城下,骚扰示威。过去繁华富庶地带,现在是满目荒凉。地方官员和将领唯一能做的就是“城门紧闭”。朝中皇帝和大臣,除全力谋和之外,别无良策。至德宗建中四年(783),唐朝与吐蕃会盟,竟默然承认吐蕃所占之地,事后也不争取收回。唐王朝还与之签订了清水之盟,同意吐蕃、回纥以马匹不等价与唐交换丝绸。这种局面自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凉州失陷,直到敬宗宝历元年(825),已维持整整六十年,张籍写这首诗时已近花甲,满头白发了。
“边城暮雨雁飞低”,吐蕃攻陷凉州以后,东移的边城,在夜幕降临下暮气沉沉,天上下起了微雨,高飞的大雁在大气压力下只能在低空盘旋。诗人远看凉州,心中感到沉重的压抑,觉得这种暂时的安宁是不稳定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攻掠者打破。“芦笋初生渐欲齐”,一看近处河边初生的芦笋已在发芽,竞相抽枝吐叶,渐渐快要长齐了,勃勃生机呈现出一片春天生气。“无数铃声遥过碛”,侧耳一听,无数的驼马铃声从远处传来,告诉人们,驼(马)队长途跋涉,正在穿越浩瀚沙漠,向西而去。抑郁中的诗人忽然醒悟到,他正站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啊!大地回暖,春光明媚,按以往的景象,这里应该是驼铃不断,商贾往来,熙熙攘攘,马背驼载,将一匹匹雪白的丝绸运往安西,向西、再向西啊!
可是现在边城荒凉萧瑟,丝路多年断绝,路上人迹稀少,已不见当年的繁忙。那远去的驼队运去的又是什么呢?即使是白练,也是不等价、不公平的交换,相当于给吐蕃的贡品啊!
作者在这首诗中,情绪压抑,倍感屈辱,完全发挥不出边塞诗中应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只是对当权者苟安的愤懑与抨击。官小位卑,已到晚年,诗人对国家统一和人民安居仍然念念不忘,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