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混凝土工程裂缝越来越多

近十多年来,商品混凝土以其高均质性、自动化、高效率、对环境污染小、施工和运输便捷等特点,带动了混凝土技术领域内的重大革新和进步。但混凝土裂缝的缝频繁出现,使技术人员倍感头疼且。

1)配合比变化

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较干硬性混凝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形成裂缝的原因也发生的很大变化,控制难度增加。为了满足泵送、大流动性的要求胶凝材料用量增加,粗骨料粒径减小,砂率提高,坍落度增加等许多客观因素导致了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下降。裂缝问题的出现不再单单是施工单位的质量问题了,与混凝土生产企业和建筑设计人员也有很大的关系。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对配合比执行不严,发现坍落度偏小时,经常使用简单加水的办法调整,使试验室设计的配合比在生产中严重偏离设计值。此外,施工人员私自加水,搅拌不均,造成混凝土匀质性严重破坏,甚至离析分层,增加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2)混凝土结构的改变

目前,建筑设计人员追求建筑设计的创新独特,再加上满足,通风、采光的需求,工程结构越来越复杂,建筑平面很不规则,转角数量太多。在楼板转角处混凝土收缩受纵横两个方向约束,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在温度等因素变化时,裂缝的产生难以避免。此外,随着大型设施和高层建筑的出现,结构体积越来越大,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使用越来越多,使混凝土收缩变形增加。现在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增加,抗震烈度提高,结构物所受的约束较以前显著提高,约束应力加大。采用高强度钢筋代替中低强度等级的钢筋,导致钢筋的使用应力也显著增加,这样裂缝的宽度也会相应增加。

3)施工工艺的改变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普遍使用大流动性混凝土,其用水量、砂率和胶凝材料用量都有明显提高。再加上处于模板周转的考虑,拆模越来越早,普遍养护较差,过度追求工期,使混凝土结构过早荷载,促使混凝土开裂的机会也随之加大。

(4)水泥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水泥标准的改变和施工单位对早期强度的要求,促使水泥生产企业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水泥生产厂家提高了水泥粉磨细度,并且加大了C3S和C3A的比例,在增加水泥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水泥的收缩率和水化热,使得混凝土更容易产生裂缝。

5)对养护认识不足

施工人员对现在混凝土的性能不了解,依然采用以往的经验采用传统的、一般的方法进行养护,没有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能有效控制裂缝。浇筑后的塑性混凝土养护的开始时间往往比养护持续的时间更重要,但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容易导致早期裂缝的出现。

6)外加剂问题

外加剂的使用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低水胶比情况下,获得满意的工作性成为可能,但外加剂品种繁多,作用各异,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外加剂,同品种外加剂,不同厂家差异很大,给具体工程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带来不小的难度。在外加剂选用过程中,混凝土技术人员只注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考量,对其他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缺乏了解,甚至关注甚少,使用中往往根据以往经验和主观意识进行添加,无形之中增加了裂缝出现的概率。

(7)开裂敏感性因素增多

混凝土开裂主要由于变形引起的,造成混凝土变形的因素有塑性收缩、自收缩、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化学收缩和碳化收缩,裂缝的出现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两种或多种因素相互叠加造成的。对裂缝的控制,仅靠某一单个因素的评价和研究难以获得控制裂缝的有效手段,且影响裂缝的因素随着时间的动态变化而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混凝土的微观结构非常复杂,使得混凝土的开裂敏感性十分复杂。在混凝土工程中不能准确地对混凝土开裂敏感性进行量化评价是裂缝难以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