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李珍:单调的考证人:C校英语专业的学习倦怠体验
一、学习倦怠的外在表现:不堪重负的记忆与练习
倦怠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阶段性的感受,和性别、年龄无关,人人都会有倦怠的时候,无非是每个人引起倦怠的因素不同而已。我在理论学习中存在倦怠,比如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学习过程中一些方法和理论术语会有些吃力。实践学习中同样有倦怠,因为日复一日的记单词听听力等训练会容易倦怠,翻译训练(口译和笔译)也会容易倦怠。相比较而言,理论倦怠侧重于难以学习知识点,而实践倦怠则是大量的练习训练容易让人疲惫。
倦怠的时候就会出现松懈,不想继续练习,想短暂让自己休息。语言类的考证比较多,总会为了考证而不断地练习与记忆。面临考证难度大以及各种学习任务累积在一起时会容易倦怠。这种倦怠非常普遍,除非“超人”,比如那些对专业非常热爱,并且很优秀,自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人,可能不容易倦怠,或者说对倦怠的忍耐力会好一些。相反,家庭期待过高、个人成功欲望过强、学习压力过大、不擅长时间管理、对手机有很大依赖、生活中有拖延习惯,就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而且,学习倦怠是个体行为但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中充斥着各种观点,继而这些“价值观”传递到学生个体便会影响其学习倦怠。比如内卷、985废物等。
二、学习倦怠的主观原因
(一)专业选择盲目
在选择英语专业时难免会受到他人看法的影响,比如,有的同学因其英语老师的影响而选择未来也从事英语教育;而有的同学则会根据高中时期英语成绩还算不错,但未来具体的规划并没想好而选择“将就”;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选择英语专业就可以逃避数学的折磨,大学期间可以不用学习高等数学等,以上种种理由都只表明了部分学生选择该专业的原因,而学生自己本身对未来的目标和计划都缺乏自己的想法,却在纠结与对比中选择了英语,但当他们在大学中为了各种考证和毕业的要求而不得不重复每日的单词、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的练习时便会崩溃,所有当初选择的理由便会变得不堪一击,继而转入对专业学习的悔意与倦意。
(二)学习方法不适
英语专业的学习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会有不同方法技巧,但终归在于“练”。量变引起质变,这在记单词这块是挺适用的,但在听力和阅读方面则会有些许差别,听力和阅读都分为精听、泛听、精读和泛读,每个方面的要求不一样,因而其学习方法也会有区别。倘若只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或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也是学习方法的不适,长久使用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还会出现学习焦躁的情绪,继而转换成对学习的厌倦。
(三)学习能力欠缺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评价的一种肯定,然而当学生出现学习倦怠后,他便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成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点挫折和难题就觉得不行,甚至都不屑于思考相关问题,对自我缺乏信心。比如,我考catti翻译资格证书考了两次都以一两分的差距而与合格失之交臂,备考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对翻译本身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因为专业要求才会去选择报考。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而不是为了其他因素而盲目追求。再比如,为了考四六级和专四证,为了完成自己专四的目标分数,我每天都在练习备考中,但前半部分时间没什么效果,后来我就不追求答案的对错,而是把每次错的听力反复听写,错的语法和阅读反复揣摩,慢慢就会状态好些。希望自己能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
(四)情绪状态不佳
考研的时候压力是最大的,面对太多不确定性经常容易情绪崩溃,导致有时候无法专注学习任务,效率低下。后来每次这个时候都会选择跑步或者与好友散步聚餐等形式缓解一时的情绪压力。希望自己在面临困境的时候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被情绪拉着走。一般而言,处于学习倦怠状态下的学生对其专业学科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即便是之前喜欢的专业或某门课,但也会因为一时的倦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更不想继续探索该门学科。若长此下去则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终日闷闷不乐,严重或许会危害学生的身心情况。
(五)学习行为不当
我自己有时候会出现放纵的情况,比如有时候累积的任务完成后便会选择多休闲一会儿,暂时不去想与学习有关的事儿。造成的困境就是有时候放纵后便会有后悔的感觉,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一直在矛盾中纠结,不知如何应对这种心态。从原理上讲,学习倦怠对学生的影响也会反映到他们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处于倦怠情况下有时会做出某些异常举动,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有的学生则会选择逃课、在课上睡觉、不上早读以及挂科等行为,这些行为或许与他们原有的“好学生”形象不符,但却也是一时情绪状态下的冲动。
三、学习倦怠的客观原因
(一)课程进度安排失当
就英语专业而言,学校将课程分为基础英语和综合英语,这两类课程安排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具体的课程包含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视听说、英语笔译和口译、旅游英语、外贸英语、英语语言学以及英美文学概况等多种课程,然而这些所谓本专业的“专业课”其实一点都不“专”,英语中听说读写译这5种技巧和能力非一日之功练成,而学校开设的这些课程也都只是一个学期开几门,缺乏课程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导致部分学生在本学期刚接触了新颖和感兴趣的课程后,然而下学期就换成其他课程,而课程考核方式也是划重点式,学生自认为这样的期末毫无压力,便逐渐对课程失去了原有的期待,如此下去可想而知,学生对课程便难以提起兴趣,反而日增厌倦感。所以,大一大二期间开设的各种课程让人特别容易累,课程开设过多,学生也没时间精力针对某门学科进行深入的了解,渐渐便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英语教学理念落后
在中国,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式英语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对知识点和单词进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然而到了大学,大学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比较综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的教学要求。而反观现实,老师在课堂上依然是将英语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为了应付期末和学分的压力便只得不断地重复背诵知识点和答案的要点,在学生心中,英语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那么其学习模式也应与国际接轨,但现实与想象中的冲突对比磨灭了学生对英语的热爱,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固化了。此外,老师上课的风格会让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欲望。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读ppt便会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也会容易厌倦;而有的老师上课会特别有趣,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反馈也会特别积极。而且,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偏重传统教学,有些老师上课不负责的行为传递给学生也会造成影响,学生对上课不再重视,学校也不注重学生的反馈,都会加剧学习倦怠。
(三)校园学习氛围淡薄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前两年是规定要参加每天的晨读,而早读这种强制性要求则会在某种程度上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冬季起床困难者而言,缺席早读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再加上学校举办的一些英语角以及邀请外教来指导学生的写作训练等活动,许多学生缺乏参加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导致有些活动都流于形式,只有原班人员和少有的学生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