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三1

卷三(1/3)

  ○河水三

  △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

  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河水又北,迳富平县故城西,秦置北地郡,治县城。王莽名郡为威戎,县曰持武。建武中,曹凤,字仲理,为北地太守。政化尤异,黄龙应于九里谷高冈亭,角长三丈,大十围,梢至十余丈。天子嘉之,赐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河水又北,有薄骨律镇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目城为白马骝。韵转之谬,遂仍今称,所未详也。河水又迳典农城东,世谓之胡城。又北迳上河城东,世谓之汉城。薛瓒曰:上河在西河富平县,即此也。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治也。河水又北,迳典农城东,俗名之为吕城,皆参所屯,以事农氓。河水又东北,迳廉县故城东,王莽之西河亭。《地理志》曰:卑移山在西北。河水又北,与枝津合。水受大河,东北迳富平城,所在分裂,以溉田圃。北流入河,今无水。《尔雅》曰:灉,反入,言河决复入者也。河之有灉,若汉之有潜也。河水又东北迳浑怀障西。《地里志》浑怀都尉治塞外者也。太和初,三齐平,徙历下民居此,遂有历城之名矣。南去北地三百里。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马,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又北过朔方临戎县西。

  河水东北,迳三封县故城东,汉武帝元狩三年置。《十三州志》曰:在临戎县西一百四十里。河水又北,迳临戎县故城西,元朔五年立,旧朔方郡治,王莽之所谓推武也。河水又北,有枝渠东出,谓之铜口。东迳沃野县故城南,汉武帝元狩三年立,王莽之绥武也。枝渠东注以溉田,所谓智通在我矣。河水又北,屈而为南河出焉。河水又北迤西,溢于窳浑县故城东。汉武帝元朔二年开朔方郡县,即西部都尉治。有道自县西北,出鸡鹿塞,王莽更郡曰沟搜,县曰极武。其水积而为屠申泽,**西一百二十里。故《地理志》曰:屠申泽在县东,即是泽也。阚骃谓之窳浑泽矣。

  △屈从县北东流。

  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汉武帝元朔二年,大将军卫青,绝梓岭,梁北河,是也。东迳高阙南,《史记》:赵武灵王既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峨然云举,望若阙焉。即状表目,胡有高阙之名也。自阙北出荒中,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自古迄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汉元朔五年,卫青将十万人败右贤王于高阙,即此处也。河水又东,迳临河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代恭王子刘贤为侯国。王莽之监河也。

  △至河目县西。

  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史记音义》曰:(朱作《汉书》注曰,全、赵、戴同。守敬按:此徐广《史记音义》文,非《汉书》注也,详见下。)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东流迳石迹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马之迹,故纳斯称焉。南屈,迳河目县故城西,在北假中,地名也。自高阙以东,夹山带河,阳山以往,皆北假也。《史记》曰:秦使蒙恬将十万人,北击胡,度河取高阙,据阳山北假中。是也。北河又南,合南河,南河上承西河,东迳监戎县故城北,又东迳临问县南。又东迳广牧县故城北,中部都尉治,王莽之盐官也。迳流二百许里,东会于河。河水又东,迳马阴山西。《史记音义》曰:阳山在河北,阴山在河南,谓是山也,而即实不在河南。《史记音义》曰:五原安阳县北有马阴山,今县在河北,言阴山在河南,又传疑之非也。余按南河、北河及安阳县以南,悉沙阜耳,无佗异山。故《广志》曰:朔方郡北移沙七所,而无山以拟之,是《音义》之僻也。阴山在河东南则可矣。河水又东南,迳朔方县故城东北,《诗》所谓城彼朔方也。汉元朔二年大将军卫青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使校尉苏建筑朔方城,即此城也。王莽以为武符者也。按《地理志》云:金连盐泽、青盐泽并在县南矣。又按《魏土地记》曰:县有大盐池,其盐大而青白,名曰青盐,又名戎盐,入药分。汉置典盐官。池去平城宫千二百里,在新秦之中。服虔曰:新秦,地名,在北,方千里。如淳曰:长安以北,朔方以南也。薛瓒曰:秦逐匈奴,收河南地,徙民以实之,谓之新秦也。

  △屈南过五原西安阳县南,河水自朔方东转,迳渠搜县故城北。

  《地理志》朔方有渠搜县,东部都尉治,王莽之沟搜亭也,《礼·三朝记》曰:北发渠搜,南抚交趾。此举北封南,《禹贡》之所云析支、渠搜矣。河水又东,迳西安阳故县城南,王莽更之鄣安矣。河水又东,迳田辟城南,《地理志》曰:故西部都尉治也。屈东过九原县南,河水又东,迳成宜县故城南,王莽更曰艾虏也。河水又东,迳原亭城南。阚骃《十三州志》曰:中部都尉治。河水又东,迳宜梁县之故城南。阚骃曰:五原西南六十里,今世谓之石崖城。河水又东,迳副阳城南,东部都尉治。又东,迳河阴县故城北。又东,迳九原县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汉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五原也。王莽之获降郡成平县矣。西北接对一城,盖五原县之故城也,王莽之填河亭也。《竹书纪年》云:魏襄王十七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又命将军大夫适子、戍吏皆貉服矣。其城南面长河,北背连山,秦始皇逐匈奴,并河以东,属之阴山,筑亭障为河上塞。徐广《史记音义》曰:阴山在五原北,即此山也。始皇三十三年,起自临洮,东暨辽海,西并阴山,筑长城及南越也。昼警夜作,民劳怨苦,故杨泉《物理论》曰: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妇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其冤痛如此矣。蒙恬临死曰:夫起临洮,属辽东,城堑万余里,不能不绝地脉,此固当死也。

  △又东过临沃县南,王莽之振武也。河水又东,枝津出焉。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水出石门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门鄣,即此山也。西北趣光禄城。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还,诏遣长乐卫尉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等,将万六千骑,送单于居幕南保光禄。徐自为所筑城也,故城得其名矣。城东北即怀朔镇城也。其水自障东南流,迳临沃城东,东南注于河。河水又东,迳稒阳县故城南。王莽之固阴也。河水决其西南隅,又东南,枝津注焉。水上承大河于临沃县,东流七十里,北溉田,南北二十里。注于河。河水又东,迳塞泉城南而东注。

  △又东过云中桢陵县南,又东过沙南县北,从县东屈南,过沙陵县西。

  大河东迳咸阳县故城南,王莽之贲武也。河水屈而南流,白渠水注之。水出塞外,西迳定襄武进县故城北,西部都尉治,王莽更名伐蛮。世祖建武中,封随宪为侯国也。白渠水西北,迳成乐城北。《郡国志》曰:成乐故属定襄也。《魏土地记》曰:云中城东八十里有成乐城,今云中郡治,一名石卢城也。白渠水又西迳魏云中宫南。《魏土地记》曰:云中宫在云中故城东四十里。白渠水又西南,迳云中故城南,故赵地。《虞氏记》云:赵武侯自五原河曲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0)

相关推荐

  • 《水经注》卷三河水(呼和浩特段)新考

    河水屈而南流,白渠水注之.水出塞外,西迳定襄武进县故城北,西部都尉治,王莽更名伐蛮.世祖建武中,封随宪为侯国也. 白渠水,今大黑河支流,按后文"白渠水西北,迳成乐城北"推测上游约相 ...

  • 023卷21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后汉书>卷21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少忠厚,为乡里所爱.初为乡啬夫,郡县吏.续汉书志曰:"三老.游徼,郡所署也,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署啬夫 ...

  • 《水经.河水注》卷四蒲水、阴山县故城、丹水等考略

    河水又南合蒲水,西则两源并发,俱导一山,出西河阴山县,王莽之山宁也.阴山东麓南水,东北与长松水合,水出西丹阳山东,东北流左入蒲水.蒲水又东北与北溪会,同为一川,东北注河. 蒲水,有学者认为蒲水即今宜川 ...

  • 志·地理志下(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水经注》中的敖陶窑子古城

    梁坚 节选于(汉代包头 五原郡所辖古城 定名浅析) 12)河水又东径稠阳县故城南,王莽之固阴也.<地理志>曰:自县北出石门障,河水决其西南隅. "稠阳县故城南,王莽之固阴也&qu ...

  • 水经注·卷三十九

    洭水出桂阳县卢聚,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径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地理志>曰: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水又东南流,峤水注之,水出都峤之溪,溪水下流,历峡南出,是峡谓 ...

  • 水经注·卷三十八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东北径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代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 ...

  • 水经注·卷三十七

    淹水出越巂遂久县徼外,吕忱曰:淹水,一曰复水也. 东南至青蛉县. 县有禺同山,其山神有金马.碧鸡,光景倏忽,民多见之.汉宣帝遣谏大夫王褒祭之,欲至其鸡.马,褒道病而卒,是不果焉.王褒<碧鸡颂&g ...

  • 水经注·卷三十六

    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 县故青衣羌国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阳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来归.汉武帝天汉四年,罢沈黎郡,分两部都尉,一治青衣,主汉民.公孙述之有蜀也,青衣不 ...

  • 水经注·卷三十五

    又东至华容县西,夏水出焉. 江水左迤为中夏水,右则中郎浦出焉.江浦右迤,南派屈西,极水曲之势,世谓之江曲者也. 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入焉. 江水又东,涌水注之.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二水之间, ...

  • 水经注·卷三十四

    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 江水自关,东径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界.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东上皆其域也. 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 ...

  • 水经注·卷三十三

    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岷山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导也.<益州记>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水百数,殆未滥觞矣.东南下 ...

  • 水经注·卷三十二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 ...

  • 水经注·卷三十一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尧之未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部赋>曰: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山在太和川大和城东北,溃水 ...

  • 水经注·卷三十

    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替山,东北过桐柏山,<山海经>曰:淮出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尚书>:导淮自桐柏.<地理志>曰,南阳平氏县,王莽之平善也.<风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