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达到“专气致柔”之态,便因内心平和而得“善果”

《道德经》:达到“专气致柔”之态,便因内心平和,而得“善果”。

01

世俗之人看世间的时候,看的是表象的果;而得道之人看世间,看到的是背后的因。

当你的人生呈现某一些状态,出现某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看表象的结果,要看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一些事情,对于人生出现的某一些祸患,其实都是有源由的,当人生变得更糟糕的时候,去除心念的祸患根源,让心性与言行找到一种平衡,才有一个更好的人生。

老人常说这样一句话: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

言行产生于内心,而最终影响的是自己的人生,很多人在为人处事的时候,经常因为言语不慎,没有将心性的念头调节平衡,内心偏激之后做出来一些偏激的行为,因妄念而产生过分的言行,则伤天地和气,成为人生的罪魁祸首,甚至累及子孙。

所以在诸多智慧中都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修心”

去除内心过高的欲望,去除那些偏激的妄念,这样心性平和,言语平和,自己的人生自然无祸患。

对于人生来说,上天降临在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天灾”,我们无法避免,但是,由心生的“人祸”,可以通过平衡心性而去除。

就好像一个人永远无法主导30岁之前的命运,自己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遇见什么样的人,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外,但是30多岁之后的人生,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你用什么样的心性去面对这个世界,你的内心是否有偏激和戾气,都会影响着你的下半生。

就如同这样一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而你心内的一个念头和言行的不合理,都会让人生走向深渊。

02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念而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如果有一个念头触犯了鬼神的禁忌,说一句话伤害了人间的祥和之气,做一件事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根,那么这便是我们要切记并且引以为戒的。

人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存在,它能够结合善良与邪恶同存,能够结合感恩与仇恨同在。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生心念的问题就是因七情六欲而生。

当情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有失落和沮丧,甚至于痛苦,当内心有纷扰的时候,就会有偏激和邪念,所以古人常说“庸人自扰”,就是因为当自己的人生经历了纷扰之后,因为内心七情六欲的掺杂,产生了戾气和邪念,所以人生的祸患与问题也就产生了。

所以《道德经》中提出这样一个智慧: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意思就是说:聚集精气达到柔和,能像婴儿一样纯真吗?清除私心杂念,能心明如镜没有一点瑕疵吗?

能不被世俗困扰,不被情绪左右的人,一个是圣人,另外一个是婴孩,一个人能达到婴儿的纯真状态,清除私心杂念,内心自然如明镜没有瑕疵,这就是一种“专气致柔”的状态,把精神与元气凝聚,顺应天地万物之自然。

明末有一个大夫,很多人都说他医术高。

有一天,一个人眼睛红肿,不停流泪来找他求救,这个人说:“我的眼睛要瞎了,快救救我。”

这个大夫看了一番就说:“你这眼睛,用几天药就好了,但是眼痊愈之后脚心溃烂,这才是关乎性命的。”

此人一听脸如土色,差点就要下跪了,大夫立马就说:“你不用着急,还是有方法的,你按照我说的去做,自然会平安无事,每天睡前和醒后,各搓脚心360次,坚持7天,定能渡过难关。”

此人牢记大夫的话,回去试了7天之后,果然眼睛消肿,血丝消退,神清气爽,他就来感谢这个大夫。

大夫就说:“我治的其实是你的“心”,你刚来的时候忧虑不已,以为要成瞎子,可见你这个人疑心重,好担心,心事如此重,眼疾也是因为心火太旺,只要不去想这些事情自然也就好了,所以我故意编出脚生溃烂之事,就是让你转移注意力,而且搓脚心可以降火定神,所以你的眼疾自然也就好了。”

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只要能解决心的问题,人生自然平和,平衡心念,使心性适度,最终会收获一个完美的结局。

文|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