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烟花,是人类为自己掘好的坟墓

白 庐

烟花易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当烟花散尽,你需要长时间地低下头来,当你低下头来的时候,烟花已变成烟灰。

人们的聚散也跟烟花一样短暂,人与人之间的相见也一样如此的匆忙,当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你还要记住:人生,需要长时间地低下头来,品味烟灰。

曾几何时,我在乡下居住的时候,人们经常燃放炮竹,或婚丧嫁娶,或破工动土,或逢年过节,或上坟祭祖。我总是喜欢低下头来观看、品味烟花之后落在地上的烟屑、烟灰。尤其是每有一对新人结婚,尤其是每年的春节,当劈里啪啦的声音炸的滴流旋转落英缤纷之后,我常常盯住落在地上的花花绿绿密密匝匝的一层,沉思片刻,这让我想起深秋里落在地上的黄叶······

烟花,在四季轮回里喻为春天,唐代诗圣李白在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的朋友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要去扬州远游,李白伫立江边感慨万千······一千多年前那个特定的三月过去了,李白过去了,孟浩然过去了。长江依然是长江,扬州依然是扬州,长江依然在天际流······

烟花,在一个人的一生里,当理解为青壮年时期能闯能荡的时候。人生如白驹过隙,这里包含了你少不更事的童年,包含了你老态龙钟的暮年,你人生的中间部分只能算一个黑驹,你稍不留神根本没看见它就过去了。当你人生的幕布徐徐拉下,当观众做鸟兽状急急散去,只剩下了冷清的剧场。好比起了羊群的羊卧场,只剩下了满地的密密匝匝的羊粪,倘若是阴天,再有濛濛雨丝,怅然,伤感,意冷,你的心情便会跌入一个黑洞,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今夕是何年。当你人生的大门咣当一锁,留给你的成了永远冷冰冰的墓穴,那种永久的冷,你已经感受不到了······

在所谓的城(城市的“城”由“土”而成,我真佩服先人造字)市里生活久了,极少能回到乡下看看了,只要回到那一片久违了的山水,每当看见或裸露或掩映的一座座坟茔,无论是坐在汽车里透过车窗的一闪而过,还是漫步田野里的恣意观看,一种肃然而起的复杂心情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面对自己知根知底的乡亲们的某一家的祖坟的时候,想想他们的祖先,想想他们的后代,一种透彻心扉的冷便会弥漫全身。那一堆一堆土堆下面都埋着一个曾经的烟花,那连成一片的的土堆下面都有一个曾经的繁华。从他(她)们躺进去的那天起,以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每一个日落日出,每一次风霜雨雪,永远的与他(她)们无关了······

有人说,要想参透人生,需多到火葬场看看,尤其要仰起头来看看那一股冲天的黑烟,这是对一个人的一生最后仰望的一眼。其实,你去火葬场倒不如多到某一座坟地看看,看看那一爿土堆,或草木葱茏,或寒风瑟瑟。如果你得到了某种启示,或者说得到了某种教化,在你还活着的时间段里,你就会看清了人世间的一些纷争,看穿了人类的一些嘴脸,看淡了某些所谓的烟花。

当你彻底领会了烟花冷的精神,你会活得心之泰然。我比较崇尚老子的“自然之道”,道家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老子就是老子。当然,儒、道、佛三大教派或者说三大流派各具千秋,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虽然是“社会之道”的产物,虽然符合中国的国情,但从人类长远的利益来看,后两者更应该流传下去,更应该发扬光大。顺应宇宙,顺应自然,少一些追逐,少一些打斗,少一些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如此,天人才能合一,人类才能久安,大地才能清明。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更是人事自然和谐的一种状态,这就迎合了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道法自然。这么说来,儒、道、佛的关系并不对立,并不矛盾,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大的和谐体,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使命与修行的目的,是能够超越生死轮回的一棵荫及人类的菩提树。可悲的是,人类正在辜负这个使命,正在朝着与这个目的相反的方向滑去······

冷烟花,是人类为自己掘好的坟墓。

作家档案

白庐,原名白海军,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敲碎的珊瑚》一部,创作、发表小说、散文、随笔80余万字。祖籍河北,现居银川。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