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觉得它已是你的极限:王阳明龙场悟道

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天赋异禀、身怀绝技的小伙因为年轻气盛为同事发声结果因此得罪了领导,领导一怒之下把他分到公司爪哇国的原产地去了,那边不仅文明尚未开化,加之毒蛇野兽横行,问题是不去还不行,毕竟老爸老妈的命运也攥在大领导手里了,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听到这,你可能会摆摆手,觉得这根本不现实好吧,但是就是这样一件事儿,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明代的大儒王阳明身上。

从一个在京城前程似锦的热血青年到被下放到十八线的流犯,中间的距离就是一条太监看门狗一句话的事儿,可能开始时王阳明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吧,可当那“一丈红”如雨点儿般真正落到自己身上,紧接着又收到一纸罪诏时,他终于醒过神儿来了。原来相信光也要付出代价,往往在光明来临之前,要先度过九百九十九个暗无天日的黑夜。

好在他也是条血气铮铮的硬汉子,圣贤之志也激励他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变故,痛定思痛过后,他终于决定踏上从家乡奔赴贵州龙场驿的道路,为此还赋诗一首以明心志: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明月飞锡下天风。

大致意思就是这点困难怎么能吓得住我,再怎么艰险的遭遇于我不过也就是一阵风罢了,终有一日会再展宏图。

可就是如此乐观的他,和仆人穿越千山万水,从浙江来到贵州龙场驿时,面对着四处弥漫的瘴气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也傻眼了,他们不禁感慨:不是吧,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地方啊?好在,他们还算幸运,毕竟原有的龙场主还愿意热心地向他们介绍来到此地的注意事项:

1.此地土著性格大多阴鸷,不能随意与陌生人谈话;

2.空气中有毒,森林中有兽,要时刻注意瘴气和野兽

3.做事要自力更生,自己种作物,切莫偷懒。

想到终于有人能顶替自己,让自己离开这鬼地方了,龙场驿的驿主就撒丫子地走了,留在王阳明他们在原地凌乱。但既来之则安之吧,王阳明还是咬咬牙扛下来了,他们一一照做,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好不容易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一天忘记关上石洞的门,结果进来了一只狗熊,竟然把仆人的脸啃去半边,后怕之余,王阳明再次陷入极度的恐惧中。

一、痛苦促人思考,

大雨冲走的不仅是富贵,更是妄念。

一般人遇到这一连串的打击早就废了,如果说曾经他的人生还有着神童和状元父亲这些光环的加持,那么现在他是连活下来都成问题了。可王阳明毕竟生性乐观,极度的绝望之下,人反而能够冷静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他便开始从过往的圣贤中寻找标杆。他开始自问:

圣人在此境之下是如何行动的呢?

这个问题问得太妙,学习圣人,不仅是诵读文章,更要问在同样的处境下,如果自己是他,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王阳明于是在脑子里疯狂搜索读过的圣贤故事,可他失望地发现他们的人生似乎都没有自己戏剧化的境遇悲惨。孔子滞留陈蔡,不过几日粮米断绝,文王被囚禁于监狱只是一段时间,而孟子游历各国,虽也遭受许多挫折,但大半时候鲜衣怒马,至少衣食无忧,于是他彷徨了,难道自己真是受上天诅咒的人吗?

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崇尚“格物致知”的宋明理学。万事万物之中究竟有没有一个固定存在的义理呢?难道世间的道理真如被封锁在一个个小格子中一样等待人们去挖掘吗?

鉴于年少时对着竹子“格”了几天结果弄得头昏脑胀的经历,他对宋明理学一直有所怀疑,但是不是因为自己当时经历尚浅,因此领悟得不够透彻呢!于是,他一边忍受着万般孤寂,干脆直接弄来了口石棺放在了岩洞里,反正都已沦落如此地步了,大不了就是一死呗!

想到这,他反而觉得十分坦然,最差不过如此了,倒不如接受眼前的一切。这口石棺并不意味着他对命运的屈服,相反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臣服,因为当一个人能完全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时,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尝试改变能改变的了。他每夜静坐于石棺中,任由自己思接千里,反而看开了许多事情,往日的一幕幕如电影般放映在脑海,他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自出生以来便因为祖母梦见神仙托付孩儿便被看做神童,在十岁后又在一个古刹里看到一位圆寂的老和尚与自己很像,状元身份的父亲,优渥的家世,不凡的天资,平顺的仕途……当这些光环一个个消逝,他发现自己好像一无所有了。对啊,经历了好像一个虫豸被流放的命运,他所剩的便只有这一条命了,而且就连这个自己都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

那个个性张扬野怪的少年虽然致力于探索身心之学,但一直在百般寻求圣上的认同,仍未脱开外界认可的挂碍,而在宦官乱政的朝堂之下,黑白早已混淆,他的前半生仿佛是一尾尽力游向大海的鱼,却因水流迟迟不入海而搁浅。这一切是多么荒唐而心酸啊!

思绪万千之下,他的痛苦在发酵,灵性也正在觉醒,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发出一声长啸,这声长啸震天动地,因为它昭示着一位天才的开悟,他猛然发现:

一切的道理都在自己心中,人生下来便具有圣贤的美德,如同孩子一样光明纯粹,人一生的使命应当是扩充和修明这种美德,既然人人都有这种本能,那么便无所谓高低贵贱,更无从要求别人,面对外物,应该负责的时候只有自己,也只能是自己。事实上,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不再需要去追求所谓天堂的时候,人他就已经在天堂了

二、自在方能自由

人们在面对不同的对象时,往往心态容易流入两个极端,不是卑微,便是高傲,心情仿佛如坐过山车。从被诬陷到被当众凌辱再到躲避刺杀,最后来到如原始森林一般的龙场,王阳明被迫经历了一场落魄的放逐,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看到自己曾经以为很重要的那些东西原来是如此虚妄。

经历过那一次顿悟之后,当他坐在无边的旷野里对着虫草低语,在某次登临贵州的重峦叠嶂,看着脚下的一切,“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时候,那个信念在他的心中日益明朗起来,甚至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卷——

万境皆由心造,

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命运中所遇到的一切,

但我们却永远拥有如何为处境赋予意义的自由。

便能用天生的“良知良能”去发现和创造美好,有了美好的心,所见不都是美好吗?

因为珍重内心,

也便拥有了爱他人,爱天地万物的慈悲和自由。

心灵的力量无穷无尽,一个人心中有了“我”,眼里也有了光。王阳明的人生,也因为这个洞见,迎来了完全颠覆式的绝地重生。他认为自己既创建了“心学”,便有责任把这门学问发扬光大。于是他开始从最小的地方开始优化自己的生活。他和仆人一切煮草药除去森林里的瘴气,开始为自己种的植物赋诗,而且还给自己住的地方取了很多有诗意的名字。

想象下,贵州重峦叠嶂,岩洞处处即是,若他们顺着小路来到森林深处,看到一丛绝美的兰花时,便为赋名“曲径通幽处,到了一个简易的窝棚,周围有许多心地纯朴的土著的地方时,便给它取名“何陋轩”,毕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他和仆人在龙场玩游戏,利用易经中的数理发明神奇的小游戏,并叫这个游戏专用地为“玩易窝”,竹子比较多的一处的一个小窝棚名字则是君子亭,只因因为竹子中通外直,不改其色有着君子的情操,于是王阳明引竹子为知己。这么一来,是不是感觉这里的一切瞬间有了大观园的感觉?远离尘世,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就这样,阴森恶劣的龙场被王阳明变成了心灵的花园。

自己开心了,王阳明还打算把这份快乐和对生活的理解分享给其他人,于是他直接向当地土著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们能来听他讲学。带着对中原人的好奇和一种对文字魔力的向往,结果还真的有人过来了。

刚开始时,有人还带上防备的兵器,可慢慢的,这些人完全被这个看似文弱的先生征服了,他的课时而讲到他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时而穿越古今介绍起圣贤们真实的求学故事,总之令人深为着迷。这群人也逐渐成为了王阳明的忠实信徒。

然而树大招风,王阳明巨大的影响力也惹恼了当地的贵州巡抚王质,他派一些流氓把讲堂团团围住,而那些忠诚的土著也不甘示弱,纷纷拿起刀枪抵抗,与其发生了很大的冲突。王质气得要调动军队来对付这个刺儿头,于是通知了另一个地方官毛应奎去转告王阳明,谁知王阳明看到递来的威胁后毫无惧色,直接让毛应奎这样回复:

王质骚扰已是不妥,况且土著并不是主动打人,自己宁死也不愿道歉,自己几经波折,早就不把死当回事了。但这份尊重,是他要用一切去捍卫的。看到这个毫不留情面的回复,王质最终也不了了之,面对着这样光明磊落的回复,他估计也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就这样,王阳明凭着心中的大是大非为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同样面对威胁,贾雨村之流选择委身于一张护官符,从而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然而王阳明能如此坦然,因为他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投身于天命的人又怎会为了尘世的功利弯下自己的脊梁呢?

有过痛苦,方知众生痛苦;

有过执着,放下执着;

有过牵挂,了无牵挂,这是一种境界。

面对生活中的风雨,是抬头诅咒老天无情,还是拍拍斗笠笑着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完全由一个人的格局来决定。斯人已逝,但王阳明铿锵的足音千百年来仍回荡在耳边,告诉我们:

哪有那么多的苟且,

人,原来也可以这么高贵地活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