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十一章

体无证道章

第一段:三十幅,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毂,gǔ)

埏埴以为器,(埏埴,shān zhí;为,wéi,下同)

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牖,yǒu)

第二段: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11章(体无证道章)

题解:凡夫并非真凡夫,凡夫都有见道的渴望。见道证道为第一难事,老子开启证道四妙法门,第一为离物入空证道,第二为体无证道,第三为即物证道,第四为子母双照证道。此章为体无证道第二。证道法门八万四千,对应世人八万四千根性,然四妙门为首要。大宗师证明无的存在性,在道思维中引入“无”的思维因子,正如数学引入0的算法因子。这是一个算法的时代,算法是存在的本质。思维因子即是算法因子,没有0的算法因子,数学大厦就无从建立。世人犹豫五千年,才在公元七世纪由印度数学家和修行者引入0的算法因子,数学大厦才建立起来,为科学发展奠定数学基础。如果没有0,算法还停留在原始算术阶段,科学也无从诞生。没有0就没有编程,计算机就无法运行。老子大开圆解,向世人宣告“无”是思维因子(算法因子),是抽象思维、概念分离的磐石。道思维就是无与有的二元混一思维,思维即算法。宇宙法界的真相就隐藏在无与有的二元混一算法中,所以“能知古始”。思维不能没有“无”这个思维因子。无是对有的否定,但获得了逻辑等级更高级的存在性,无是更精微的存在所以说“真空妙有”。世人因此而恐惧,智者因此而开悟。老子用世人生活最密切的行、食、住三者巧证无的存在性,并以无为基石建立万有。译文:

【世人的肉眼紧盯有形的物,

这是一双寻找食物的贪婪的眼睛,

以为有形的物才是真实存在。】

三十根辐条共一轮毂,

轮毂因为中空,所以能够安放车轴,

这样才能让车轴转动起来,

否则世人如何出行?

陶匠把陶土安放在飞速转动的轮盘上,

轻易把陶土塑造成形状各异的器皿。

器皿的功用在于中空,

否则怎能盛装食物?

建造者把房间凿出门窗,

门窗因为中空,

人、光、空气可以自由出入,

否则怎能够具有居住的功能?

中空是无,因为空无一物,

正因为空无一物,

才是虚空的本性。

“无”是虚空的本性,

潜藏无量的妙用。

世人只看见有的利益,

看不见“无”有隐藏的大用,

这就是真空妙有。

【智者由此开悟,

宇宙法界正是因为“无”才得一建立。】

注:经文很含蓄,括号中是隐含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