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非杀杨修不可?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耍小聪明?

人世间的聪明有两种,一种叫智慧,一种叫小聪明。有智慧的人,懂得实现自己的理想;耍小聪明的人,蒙事还可以,遇到大事,早晚要吃亏。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耍小聪明而死的人中有一个典型,那就是杨修。

杨修字德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天才。可惜年纪轻轻,就被曹操杀了。杨修之死,历来为人们所讨论,其死因无外乎两种:耍小聪明;参与曹操儿子的夺嫡之争。可是,话是这么说,这两个论点却似乎始终不能让人信服。

杨修之耍小聪明,在历史上有太多故事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偷吃曹操的东西。

话说有一天,杨修和几个朋友来参见曹操,讨论国家大事,结果曹操不在。其他人都在耐心地等着,只有杨修坐不下,到处溜达。走着走着,走到曹操办公桌旁边,被一个精美的盒子所吸引。他定睛一看,原来是进贡的美食——酥糖。这酥糖口味极佳,曹操吃过之后喜不自胜,顺手在盒子上提了字:“一合酥(古代没有”盒“字,而是”合“字,又是竖着写的)。”

杨修见状,将盒子打开,就拿起酥糖吃了起来。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脾气,杀气人来眼睛都不眨,于是纷纷劝杨修。杨修笑了,道:“你们没看见曹丞相写的字吗——'一人一口酥’,这不就是叫我们都尝尝吗?”

众人一听,好像有点道理,又好奇这酥糖到底有多好吃,于是你一口我一口,竟然就把酥糖吃光了。

等到曹操回来的时候再看,自己喜欢的食物竟然只剩下一个空盒子了。再询问众人,杨修将刚才的理由又说了一遍。曹操也不好意思因为一盒糖杀人,于是笑笑作罢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不一一赘列,这些都是一部分人心中曹操杀杨修的理由。

可是,曹操是个做大事的人,连背叛他的人都不杀,难道仅仅因为一个人聪明就杀吗?做大事的人最忌讳嫉贤妒能,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曹操有这个缺点,因此,仅仅因为小聪明就杀杨修,未免有点说不过去。

至于杨修因为参与曹操诸子夺嫡而死,也同样有很大的问题。通常上我们认为,杨修是站在曹植这一边的,最终曹丕成功,杨修不得不死。首先,曹丕成为世子,又不是当了皇帝,就算因为保错了人,杨修也应该是曹操死后才会被杀。其次,曹丕和杨修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杨修甚至还送给曹丕一把宝剑,所以我们很难说杨修就是站在曹植一方的。因此,这也不是杨修被杀的原因。

至于所谓的鸡肋事件,也是非常牵强。第一,鸡肋事件并不是杨修被杀的导火索,这是小说的误区。第二,杨修收拾行囊只是自己收拾,别人问他才说,他并没有到处宣扬,也算不上扰乱军心。

我认为,杨修之死,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他背后的势力。

杨修出自于弘农杨氏,这是一支非常非常巨大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是楚汉战争中获得项羽尸首而封侯的杨喜,到杨修这一代已经四百年了,延续之久远令人咋舌。尤其在东汉中后期,杨家四代人都有人做到三公的职位,位极人臣,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而曹操本人,最痛恨的一种人,就是名士和士族。他一生之中,始终致力于提拔寒门庶族的人才,而打压士族势力,比如孔融、边让、崔琰等。这些人还在其次,尤其是杨家,天下闻名,门生故吏极多,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威胁。同时,士族的过度发展,对于中央集权是极大的挑战。就在三国之后,士族建立起的晋朝,是古代最混乱的王朝。尤其到了东晋,皇帝根本只是个摆设,国家大权都被士族所掌握,结果导致天下大乱。

曹操是个聪明人,他早就预见到了士族过度发展会带来的恶果,因此他不想让这样的悲剧上演。而杨修,正是曹操防备的对象。

当然,杨修之死,和他的耍小聪明也不是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他能够谨小慎微,也不至于招致杀身之祸,偏偏他本来就处在风口浪尖,还要浪,还要作。

一个人比自己的君主聪明,也不是必死无疑,尤其杨修是幸运的,曹操不嫉贤妒能。但是,如果他通过自己的聪明而将自己的君主比下去,那就犯了大忌。杨修的一合酥事件、不只是秀智商那么简单,甚至是把曹操当猴耍,这就过分了。

因此,杨修之死,既有家族背景的原因,又有他自己作死的缘故。明知自己会遭受猜忌还要浪,他不死谁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