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 古迹过往 将军山 2018年第58期(总297期)
将军山 戴洪 摄
将军山
——丁武光
将军山,位于安顺城西35里白旗屯一侧。从幺铺镇转北,过青苔铺,远望去一山耸立,林木葱茏,这便是将军山了。
山顶建有寺庙,名将军山庙。相传古时,有赤面将军著灵此山,祈祷辄应,乡人于山顶建此庙祭祀,故得此名。
《续修安顺府志辑稿》第十三卷“祠祀志”记载了清末该庙的状貌:山势陡直,有石阶蜿蜒而上。至山顶,但见山门一道,上刻“无量法门”四字,联云:“仰观云飞天不动;静听风过树多声。”庙内,头层正殿五间,供武圣。后层殿五间,供观音大士。后殿有匾,上书“普陀非遥”四字。联曰:
南海驾慈航,看经诵鹦哥,法参龙女;
西山崇梵宇,欣荫垂紫竹,香送白莲。
院中有桂花、梅花各一株,藤萝满布。山上土质最宜楸树、杉树生长,以故万木参天,青葱可爱,俨然仙境。庙有常住僧人,法名“三单”,为临济正宗。有租谷七十二石。
将军山山门 吴忠贤 摄
对于将军山庙始建年代,清咸丰《安顺府志·营建志》有载:“将军山庙,在白旗屯将军山上,明永乐间建。”也就是说该庙建于明代初期,迄今已有600年历史,应为安顺最早的寺庙之一。
或许由于将军山山形如椎,难以攀缘,数百年来,游人罕此驻足,留下的记载也少,即便相距不远的安顺,也很少有人知道这山峰顶上还深藏着这样一座古庙。到了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5),将军山下暴发了大规模的“六合团”起义,使这里一下子成了省内外关注的焦点。其中,“林自清兵败将军山”不仅见诸史籍,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
历史上,林自清是一个传奇人物。任可澄曾有《林自清传略》记其一生。他于道光乙未年(1835)生于镇宁县木岗把事寨(1965年划入六枝),适逢乱世,朝廷用其彪悍神武,从一团练干起,不几年委以云南提督、贵州总兵重任。他平兴义回民之乱,两解贵阳之围,纵横捭阖,无坚不摧。民间传说他是黑虎星转世。
就是这样一位从未打过败仗的无敌将军,于同治八年(1869)领兵攻打将军山时,被“六合团”围击败溃,追至破木,官兵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回镇宁老家固守。
古银杏树 戴洪 摄
对于这段历史,《续修安顺府志辑稿》有过专述。时安顺乌速龙有沐玉龙(一说沐逢春),声称是明朝征南将军沐英之后,组织离将军山不远处的茅口庄、乌速龙、蜜蜂寨、养马寨等处农民聚众起义。以乌速龙寨为据点,凭借寨险人多,抵御官兵。贵州巡抚奉命带兵进剿,占据将军山,大营就扎在白旗屯。与沐玉龙军相持累月,军粮日趋窘迫,急向附近各乡派粮,一时民生怨恨,激起各寨乡民起义。黄坡哨的黄泰,苗坝大寨的吴庆奎,河上堡的张子清,大屯关的丁安邦、丁兴邦兄弟俩,所集义军称“六合团”,公推沐玉龙为首,邵衡堂为军师,许廷洪为国师,黄泰、吴庆奎、张子清、丁安邦、丁兴邦俱称大元帅。“六合团”很快驱退官军,占据了将军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戴洪 摄
也就在这一时期,林自清受贵州巡抚曾壁光、提督陈希祥派遣攻打将军山受挫。此战之后,投奔义军的人愈来愈多。安顺知府毕大锡多次派人招安“六合团”各首领,团众诈降,毕大锡前往,险些送命,团兵乘势追至安顺城下。经过这件事后,官府虽然多次派兵攻打,均未打下将军山。直到同治十五年(1876),朝廷调四川周达五带达字营入黔进剿,一举荡平起事诸寨,余祥二、张子清战死,沐玉龙、邵衡堂被俘处斩,“六合团”终告平息。
这里还需要交待的是,也就在林自清兵败将军山的当年(同治八年),巡抚曾壁光密授贵州提督陈希祥将林自清诱杀于安顺城。当然,致祸原因并非将军山小败,而是之前林自清“二次解省围后,以赏不酬功怀怨,征调多不赴”。以至“怙功而恃”“回军经普安州,州牧陈世镇闭城不纳,所部积愤杀陈”(引自任可澄《林自清传略》)。
如今,150年过去,昔日的战场已消失,将军山依旧挺拔在那里,山上山下林木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将军山上变形宝塔诗 戴洪 摄
捐建将军山庙善士白布武墓,吴忠贤 摄
· 作者简介
丁武光: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顺市黔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屯堡文化学会副会长、安顺市作家协会顾问、市收藏家协会顾问、市蜡染协会顾问、安顺市政府督学等。
本日历由《屯堡公社》公众号设计制作
授权《文化安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