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2018年第19期(总258期) 乡风民俗 旧州元宵节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旧州元宵节

——胡维忠

在旧州及旧州周边的村寨中,流传着两句民谣:“年小十五大”,“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民谣中的“年”和“三十夜”即指每年的除夕夜,“十五”即指正月十五元宵节。从这两句民谣中,可以看出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

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耍龙”,“耍龙”乃是祈求五谷丰登,清洁平安一种仪式。这一活动,不是每年都搞,但农历的龙年一定得搞,而且要接着三年。龙年的耍龙较往年更加热闹,更加浓重。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解放前,旧州耍龙是四条街联合举行,由地方上的乡绅、贤达牵头组织。新年一过,被推举出来组织的耆老们便择定吉日,齐聚一堂商议,谋划相关事宜。有人负责向街道上的商铺、居民集资,也有人负责备办物资,扎制龙身、鱼兵虾将等等。

各项准备工作均在位于古城中心的清元宫进行,清元宫内有数百平方米宽的大院坝,便于物品店摆放,也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当一切准备妥当后,正月十五吃过晚饭就正式耍龙了。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活动开始之前,要在正月十三这天晚上举行亮灯仪式,耍龙队员举着龙到水井旁拜龙王,拜完水井还要拜庙宇。为何要到这两处祭拜呢?大概因为水为生命之源,世间万物离不开水的滋养,龙王居水府龙宫,主管着降雨的多寡。故而,祭拜水井,目的乃祈求龙王多降甘霖,让世间时和岁稔。庙宇为神灵之所居,神灵掌管着世间的祸福,祭拜庙宇者,在于祈求神灵降福免灾之意也,希望神灵保佑各家各户,一年四季清洁平安,无病无灾。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拜庙,拜水井各年不同,水井一般拜西门井、南门井、东门井,庙宇一般拜五显庙、城隍庙、开元寺等。

亮灯仪式结束,休息一天,十五晚上才能正式耍龙,耍龙队伍从清元宫出发,然后分别沿东南西北街表演,所到之处,真可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的人家,家家户户,悬挂着大红灯笼,堆放好炮仗,龙身一到自家门前,即放起鞭炮迎接,沿街的人家都要摆上香案果品,虔心供奉。每一座香案前,都要耍上几分钟,这家的鞭炮放完,才能走向下一家。过去,旧州以家庭作坊形式生产爆竹的人家很多,舞龙队一到这些人家门前,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要响好长时间,筛子大小的鞭炮,每家不放上十几二十饼,是不肯罢休的。队伍前进的速度很慢,常常一晚上走不完一条街,得接连几个晚上,耍龙活动才能结束。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旧州不缺富甲一方的大户,耍龙的时候,这些人家便可以把龙“请”到自己家的院子里耍,主人家的鞭炮什么时候停,“龙”才能离开。离开之前,主人家会用大红纸封些细碎银子或者零钱,钱的数量不多,但一般要带六带八,分别赏给持龙宝、龙头、龙尾的人,讨个好口采,采图个吉利,得到封赏的人,要礼节性地说些吉利的话,祝福主人家。活动结束后,要将龙身及鱼兵虾将等送到龙潭旁烧化,决不能留待下次使用。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现在,已不再四门联合耍龙,各条街道自行组织,大概是为了避免“龙多不治水”的现象出现吧,每次耍龙只是一条街。耍龙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些新时代的元素,活动一律在大街上举行,不再进入私人庭院,以示平等。北街的耍龙还配有女子秧歌队,军鼓队,腰鼓表演队。龙身在前面腾挪跳跃,身后则是女子秧歌队在整齐的鼓点中扭着秧歌,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李晓 摄

· 作者简介

胡维忠:男,汉族,西秀区旧州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西秀区作协会员,有散文等作品发表在《黔中早报》《贵州都市报》等。

本日历由《屯堡公社》公众号设计制作

授权《文化安顺》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