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阅读的几点建议(历建云)| 教师随笔
经常有朋友问我,孩子应该阅读哪些书或什么样的书。关于这样的问题,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同,能阅读的书目自然不同;还要考虑孩子的阅读基础,即便是相同年龄相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基础也会有很大差异;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这也会影响他们的阅读选择和方向。
当然,对于有了一定阅读基础的中学生而言,要想提高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这里暂不说写作能力),我还是有几点建议的。
首先,要多读一些纸质版的书。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很多人热衷于手机阅读,但是,纸质版的书籍阅读依然不能用电脑或手机取代。纸质版的书籍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整体思维、抽象思维、想象思维等;而网络下的碎片化阅读、娱乐性阅读会使这些破坏,甚至倒退。美国著名科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在铅字的文化里,我们如果说某个人不够聪明,往往需要给他画张图才能帮助他理解;而在电视文化里,聪明则意味着我们不借助图画就可以从容应对一个充满概念和归纳的领域。”可见,“聪明”的含义有一点是因为我们具备了抽象思维或想象思维的能力。现实中经常有老师说,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应该更聪明才对,然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意识到,怎么孩子一级不如一级了呢?这些伴随手机、电脑阅读的孩子,虽然很早就开始了阅读,然而,在电视、电脑和手机文化下的阅读,只会破坏他们的抽象思维,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割裂他们的整体思想。那些只知道看手机或电脑电视的孩子,虽然他们很早就认字了,但他们却没有变得更聪明,反而更笨了。所以,阅读必须是纸质版的书籍,最好还是整本书的阅读。
那些一看就懂的书,是不值得一读的。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活。在阅读上,借用一下这句话就是——那些一看就懂的书不值得一读。一看就懂的书,指那些浅显的娱乐化的仅仅停留在“有意思”层面的书,这样的书在开发我们的智力、提高我们的视野、开拓我们的思维等方面,都是极其有限的;而那些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书,它们超越时代超越国界,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才正是我们需要阅读的书。然而这样的书,绝不会一看就懂。这样的书,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甚至要耗费数年、数十年的精力和智慧,书中蕴藏着厚重的文化,深刻的的思想,具有普世化的价值和情怀,读者怎么可能一读就懂呢?因为内容的深刻和宽广,才是我们要读的理由。阅读这样的书,自然是要花费脑筋的,它需要我们读的慢,读的沉潜,阅读时需要思考,需要品味。阅读这样有点难度的书,就如同我们正在走上坡路,需要弓腰,用力,甚至流汗,但恰恰是这样的书才会帮助我们爬上一定的高度,看到更开阔的更美好的风景。那些一看就懂的书其实就像走下坡路,只会越走越低,没有多大价值的。
作为中学生,还要多读一些能够开发想象力的书。这种书思维宏阔,情节曲折,想象力丰富,会带给读者崭新而奇特的享受。吴承恩的《西游记》,就因为它能够带领读者上天入地,纵横三界,驰骋妖魔,才具有经典的魅力。法国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也深受读者喜欢。作家余华说他在20多岁的时候遇到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和《三剑客》,当时几乎是不吃不喝不睡,疯狂地读完了这两部巨著,然后大病初愈似的有气无力了一个月。我想每个读过这部书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这样的书实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它吸引着你,就像吸引着我们登山观景一样,美景、奇景不断地翻新。《明湖居听书》里记叙白妞的演唱,“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读那些想象力极强的书,就如同这样层层看险,不断历险,处于险象环生之中而欲罢不能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不仅在于能挽救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更在于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家长和老师们,让孩子读书吧,多阅读纸质版的好书,孩子们会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作者:
历建云,潍坊四中语文教师,聊城大学教育硕士,区教学能手。热爱教书,喜欢阅读,偶尔写作。关注语文教育,从生活中汲取教育智慧,从教育中感悟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