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第27期活动发言摘要(二)
读者郑炜炜:在读这本书之前,对枪炮、病菌、钢铁这三个名词,我的理解是分别对应为:技术的升级,天灾的不确定性与人本能的防御。
没想到本书讲的是全人类的演化,迁徙繁殖,驯化动物,贮藏粮食,从而导致等级森严的社会文明的诞生。稳定的社会形成,带来了技术升级,创造了枪炮,远洋的船只。当世界上发生大规模疾病时,总有幸存的人,这些人继续繁殖,并把基因留给下一代,使得下一代拥有更强大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人类就是这样繁衍的。
但是有一点,我却无法理解,书中也并未说明。为什么远洋船队会造成殖民地的兴起,把原住民赶出去,或把原住民当成商品(黑奴)进行贩卖?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早70-80年,但是郑和的使命是宣扬大明威武,让这些部落成为番邦,而不会把他们沦为殖民地,像八国联军进入圆明园这样烧杀抢夺。欧洲殖民者丝毫没有他们所说的“绅士风度”,把原住民贩卖到其他国家当奴隶,这不是强盗才会干的事情吗?肆意掠夺原住民的地下矿产资源,当成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样的作风,何谈平等自由民主,连自主权都没有吧?书中耶利提问,为啥白人可以源源不断地把物品运到他的家乡,但是他们却无法把商品卖给白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两个种族,其实还未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吧?
平等这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来源于儒释道三派的结合。佛教道教儒家等著作里面,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如孔子的《礼运大同篇》讲普天之下的世界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人们不单要爱自己的子女,也要爱别人的子女。佛教是讲究众生平等,包容一切,连树木,动物,有生命的生灵都是平等的。道教崇尚无为而治,人类尽可能不要去改变自然规律,顺势而为。所以看到异族原住民,要去爱护他们,只可以宣扬国威,却不能做伤害他们的事情。
但在《圣经》里,却有大段描述战争的场面,而且为了宗教而战,那是圣战,是一种荣誉。其中异教徒与本教徒是不平等的,爱只能发生在本教徒之间,与异教徒是不能有爱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极其排外的信仰。当这类信徒发现对方是异教徒时,首先做的是传教,共同信仰同一个上帝。如果对方已经有信仰了,那么就是异教徒,就要通过战争予以消灭,这是光荣的事情。欧洲人的殖民,其实就是传播宗教。
所以,在回答耶利这个问题上,我与作者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环境是其中一个影响着种族生存的因素。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这个种族是否有侵略性。有侵略性的种族,会对其他种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会造成对其他种族的毁灭。
读者赵建:说两点思考。第一,就广度而言,作者的思考范围放眼全球,思考内容涉及地理、生物、文化、语言等,视野非常宽广。就深度而言,作者思考了人类的起源、发展,文明的差异,地理环境的不同,直到找到耶利问题的答案。作者论述的整个过程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非常深刻。
这本书虽然只写成20年,但它的影响力和阅读范围一直在增加。可惜它在中国的影响和扩散范围还是很有限。
由于历史传统、地理位置和教育水平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今天的思维广度还是不出中国历史和亚洲范围,思维深度也很少上升到人类的角度去看待和解释问题,更别说触及人性,触及灵魂的思维方式。
建议中国的年轻人能都读一下这本书,感受和学习一下作者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建议中国的教育部门官方推广一下这部书给青少年读。这本书虽然有点难,但它值得我们付出这个时间和汗水,因为它会使你从一个思维的岛屿看到整个星空,和无限过去与未来。
第二,在书中耶利的问题只是得到了解释,却未得到解决。问题是如何解决他提的问题,即如何缩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与以北美西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一差距不只是经济和物质生产力的差距,还有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的差距,最要命的是如同《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所指出的地理环境上的差距。
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直接原因就不用多说了,是西方从地理大发现之后对亚非拉美几百年的掠夺和奴役的结果。
如何缩小这种差距,说白了就是如何对全球的资源进行分配的问题。就目前人类的觉悟水平和文明水平而言,除了大规模的战争之外,很难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是,用邪恶的战争手段来达成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本身就是一种罪恶。只有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才是为人类后代子孙负责的新思维。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视角,一个能够转变全球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斗争博弈的思维方式。恐怖主义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绝对强权和霸权面前的连命都不要的绝望和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