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成为“网红书”告诉我们什么?
2017年上半年的图书销售榜单上有一个非常罕见而又奇怪的现象:清人沈复写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成了“网红书”。
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浮生六记》同时登上京东和当当今年上半年图书销售榜,在京东今年上半年图书销售总榜上,它还是第一名。
搜索京东和当当,发现有30多个版本的《浮生六记》在销售。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浮生六记》版权页显示,从2015年8月至今,已经印刷24次,平均不到一个月就加印一次,总印数达83.9万册。这是十分少见的。
在数字阅读对纸质出版业形成强烈冲击的新形势下,一部清朝的自传体散文突然间如此走红,实在非常令人诧异。于是我认真看了一遍,试图写下一点思索。
《浮生六记》是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士人沈复(字三白)所写的自传体散文,分作“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6部分(其中“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散佚),记录过往生活的点滴趣味及漫游经历,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画像
惭愧的是,作为中文系毕业生,我虽知《浮生六记》之书名,却从未看过,因为它毕竟不是中国文学最经典的著作。所以当它在今年突然流行之后,我是非常讶异的。何况,几十年来,从未听说将文言文著作翻译成白话文能成为畅销书的。
于是,我通过浙江图书馆的“U书快借”服务从京东买了这本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浮生六记》。看完之后,觉得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思索。
沈复与妻子陈芸相敬如宾的场景
其一,《浮生六记》之真诚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其罕见,令人感动。我们读过的中国古典文学著作多为结构紧密、语言生动、蕴意深刻的虚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少有纪实的散文作品,更没有见过《浮生六记》这样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方式。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而这一例外创作恰恰迎合了如今非虚构文学的自然写作之风。
沈复在留存下来的“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4个部分中生动记述了和妻子陈芸的闺房之乐,与文友的闲情之趣,人生的坎坷烦愁和游历的无忧快乐。虽然结构松散,详略不当,但其中流露出来的夫妻之间、文友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甚至文人嫖客与真情妓女之间的感情就颇为今天的读者所认可和感动。连鲁迅先生都称赞:“像《浮生六记》中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
《浮生六记》翻译者张佳玮
其二,恰如其分的古典文学翻译方式和市场化的运营手段造就了《浮生六记》的热销。我们见过精妙的翻译助推了外国文学经典著作在中国的流行,但从未听说中国古典文学著作经过翻译走红的例子,《浮生六记》是唯一的例外。
首先要肯定的是《浮生六记》翻译者张佳玮的功劳。张佳玮本是80后网络文学作家,写过《倾城》、《加州女郎》、《朝丝暮雪》、《再见帕里斯》等长篇小说,2004年被《南方都市报》评为“80后实力派五虎将”之一。请这样一位年轻人而不是惯常的精通古典文学的老古董来翻译200年前的古典文学作品,无疑就为《浮生六记》与如今的青年人之间拉近了距离。张佳玮尊重原文又通俗流畅的翻译使这本《浮生六记》不仅受到普通年轻人的欢迎,也受到熟悉了解古典文学的专家的肯定。
再加上出版方借用娱乐明星汪涵的推荐,运用市场化方式着力营销,《浮生六记》自然就成了红透半边天的“网红书”,连带推动了各种版本《浮生六记》的畅销。
由此,我们可以悟出,即便在数字化时代,纸质阅读也没有到穷途末路,古典文学远不是那么曲高和寡。只要有心,没有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