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百科】毒品的起源及其“魔鬼”进化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357 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罂粟在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悠久璀璨的文明史上,没有第二种商品曾经像鸦片那样,震撼过这个古老国度的根基,并给她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与耻辱。时至21世纪的今天,毒品仍是困扰中国发展、危及社会秩序、损害民众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

中国并不是罂粟的原产地,鸦片罂粟(Papaver Somniferum)及其制品传入中国,开始于唐代。《旧唐书》载:“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拂霖遣使献底也伽”。唐代时候,由于阿拉伯人的大举扩张,拂霖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这个“底也伽”的主要成分就是鸦片。

阿拉伯人带来“底也伽”的同时,也把罂粟送到了中国。到了宋代,中国医学家已经开始尝试用罂粟来治病消灾。明代的王玺在一本叫作《医林集要》的书中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制作鸦片的方法,综上所述,中国人知道罂粟至少已有1300年的历史,懂得罂粟的药用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而会制作鸦片也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

太平盛世,八方来朝进贡的“神品”

国力鼎盛的大明帝国此时正享受着八方来朝的无上尊荣,而宫廷里却弥漫着奢侈、纵欲的风气,鸦片这一“神品”中特有的醉生梦死、飘飘欲仙的舒畅感,连皇帝都不能抵挡其诱惑。如万历皇帝明神宗就是一个开此先例的“鸦片皇帝”。他在朝四十八年,竟长年不视朝政,究其原因,就是“中乌香之毒”(乌香即为鸦片)。

清代中期以后,各地民众已知罂粟果制鸦片之法,因此,并开始为生产鸦片而种植的罂粟,但鸦片之祸,主要是英国确立对华实施鸦片大规模走私政策而兴起的。

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

清中叶后,为了平衡英国的对华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的政策,期间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并没有禁止鸦片走私,外国鸦片更名为“洋烟”而“合法”进口,此时鸦片如潮水般涌入中国。

同时罂粟种植与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暴增。民国时期政治势力为争夺罂粟种植地、鸦片运输通道和丰厚的烟税而连年混战,各地军阀为扩大地盘,竞相纵容并鼓励种植罂粟,形成军阀武装—地盘—鸦片的恶性循环,以致百业凋敝,田土荒芜,烟馆遍地,民不聊生。毒品侵犯国家主权、危害人民健康、破坏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社会犯罪等等,简直是“魔鬼”!

常见的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毒品也开始了一系列的“进化”。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是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时相对传统而言,主要是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在我国主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

传统毒品种中不得不提最为“流行”的海洛因。

1806年,德国药剂师泽尔蒂纳(F.W.A.Serturner)首次从阿片中提取出含氮植物碱,即吗啡。1874年,英国伦敦圣玛莉医院的化学家莱特(R.Wright),在吗啡中加入醋酸酐等物质,首次提炼出镇痛效果更佳的半合成化衍生物,二乙酸吗啡,这就是最早合成的海洛因。

海洛因医学上曾广泛用于麻醉镇痛,但成瘾快,极难戒断。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并导致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注射吸食还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

而新型毒品中,堪称“明星”的冰毒也是值得注意的。

1919年,日本一位化学家首次合成了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冰毒),二战期间,甲基苯丙胺作为抗疲劳剂在士兵中广为使用。二战后,日本将其军队中库存的苯丙胺类药物投放市场,造成50年代的首次滥用大流行。

冰毒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冰毒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吸食毒品首先损害的就是人体的大脑,毒品属于广泛性或特定性的神经毒素,会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死亡,长期吸食会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因此患者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记忆力下降、抑郁、意志消沉、幻觉、妄想、猜忌、情绪暴躁、性格改变、甚至有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