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国,中医是同一个中吗?

一:《中庸》的中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养性的论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识又是孔子学生曾子教授的,曾子又是孔子的第一高徒,甚得孔子真传。所以,《中庸》在儒家经典中十分重要。

《中庸》中有几处记载“中”的句子。

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3: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当然,还有更多。为什么只挑这三个,理由如下:

1:提到了中和的概念,而且把中和提到了很高的一个层次,如果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位了,万物就生生不息了。而且,这里从修身的最基本说起,就是控制好自己的喜怒哀乐。人本来有七情六欲,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可这个不是人所独有的,动物禽兽也如此,人是高于动物的,所以,人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不要受到雾霾的影响,在雾霾天也能保持向上积极的心态,这是君子才能做到的。论语中第一句话就说到了人不知而不愠,是为君子乎。也是说不要生气。儒家经典都是修身养性的,《中庸》也不例外,所以,都要结合自身的提升来体会中庸的智慧。

2:提到了。尧舜禹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有德行的三个王。他们那个时候,都是公天下,没有私心,都是为人,连自己的王位都禅让给天下最有德行的人。所以,这三个人屡次出现在儒家经典当中。孔子这里就提到了舜。说舜之所以有大智慧,是因为兼听则明,隐恶扬善。管理得法,用中于民,这是舜最高明的地方啊。在《尚书》中也提到了“中”的概念,不过引用的是禹的故事。《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大禹记载的,不一定是大禹本人说的,可能是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过程中的嘱托。人心危险难安,道心幽微难明,只有精心一意,诚恳地秉执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3:提到了圣人。诚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是人道的法则。内心有诚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不必思索言语。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做到真诚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定不渝地实行它才行。要广愽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清晰地辨别,要忠实地贯彻。 请注意,这里说的诚,不是诚实的诚,这里说到的诚层次更高级。比如说:人爱惜自然,保护生态了,自然条件就会丰富,就会稳定。这就是诚。如果乱开滥发,破坏生态,就会遭遇自然地报复,这就是诚。如果能够按天道,人道做事的人,如果做到诚(真诚其实也不能完全表达这里的诚),那么就和圣人同级了。

综上,《中庸》里的中的意思完全跟修身相关,首先要约束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生气,然后就是要真诚,要遵循天道。

二:中国的中

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是在一个叫何尊青铜器上。
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
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就是原来的宝鸡省青铜器博物馆,它坐落在宝鸡。因为宝鸡这个地方正好对应着西周时期的周原,就是夏商周周朝周文王发家的地方周原。现在的宝鸡所在那个地方出土了很多的青铜器,于是就在那里见了中国最大的,馆藏最丰富的青铜器博物馆,并且在近两年把它升级为国家博物馆。
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这个青铜器叫何尊现在就收藏在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大家如果有兴趣或者是有时间去。附近去陕西旅游的话,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这个建筑规模非常宏大的青铜器博物馆。
我再重申一下,关于冠有中国字头的博物馆大部分都分布在北京。而在北京之外,有两家中国国字头的博物馆,而这两个博物馆都是关于文字的。一个叫中国文字博物馆,另外一个叫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所以大家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对于文字的重视程度啊!对于传统文化复兴,看来国家是有一套思路在里面的。我们研究文字的或者是研究国学的都把这个当作是非常利好的情况。
甲骨文字典,中的解释
在《甲骨文字典》中,引用了唐兰先生的 解释:那个时候如果一个氏族部落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事情,需要到部落或者氏族首领那里去,大家都会聚集到空旷的地方。而这个空旷的地方,一般都位于氏族部落的首领他们家。而他们家就是整个部落的中间。而且位置偏高,有一个比较宽阔的中间地带。
金文中出现的中继承了甲骨文的含义,即表示地理位置中间的地带,当然这个地带一般也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国家领导人住的地方叫做中央。就算不是居于地理位置中间,也是政治意义上的中间。我们的“中国”作为一个词怎么理解呢?一个人口最多的怀着梦想的一个国家,希望中国能够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心。文化的,政治的等等。
三,中医的中

中国最古老的三本书叫做三坟,中国最古老的三个人就是伏羲,神农和黄帝。伏羲创了八卦,后成书《易经》,神农尝百草,汇集中药365副,成书《神农本草经》,黄帝问岐伯,成书《黄帝内经》。其中《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说中医必须说《本草经》。可以说《本草经》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本草经》首次提出君臣佐使。并将要分成三等以应天地人。上药应天,在方剂中的地位只能居于最贵,故为君,同样的道理,中药应人为贱,下药应地更贱,故只能居于臣属佐使的地位。《本经》还规定了方剂中的君臣比例,强调方中君药的唯一性,臣多于君,佐多于臣,使多于佐,“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所以,中医中的中指的是上中下的中。位置的中。

甲骨文的中。

今天的中只是省去了甲骨文中的装饰物,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讹变,所以,中这个字是一个很古老的传承很清晰的字。

他的意思有三个:

1.和人的修身相关,一种道德的标准。现在这个意思在生活中几乎消失了。组词:中庸,中道,中和等。

2.和政治相关,表示地位的重要。跟国家层面相关用处较多。组词:中央,中国,中外,中华民族,中华,中共,中南海,中轴线等。

3.和空间时间相关,表示两点中间位置。这个意思是最普通的,如今用法也是最多的。组词:中产,中间,中年,中级,中欧,中美,中段,中午等。

故。文字字形相同,含义不同,用法不同,读音不同。这里只是管中窥豹,比较片面,只希望对大家了解认识“中”有所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