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罗山名字的来源,曾是罗山北边最高的山,如今……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联系微信:37096414

▲ 小龙山一带俯瞰

漫谈小龙山

文/军哥

罗山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境内山水相连,南高北低。绝大部分山地分布在南部乡镇,中部是低矮的丘陵,北部平坦开阔,子路、莽张以北的县境内,可以看见的山已是寥寥无几。

在罗山县城附近,有一座小山,曾孤峰卓立,傲视北方,不仅是北部的最高点,还是罗山重要的人文之山,曾是县城及其周边居民经常攀登朝拜的县内名山。

它就是——小龙山!

1

小龙山位于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处,原本海拔有108米,虽然是县北部最高点,但由于几十年前开山采石,山头几近削平,加上近十多年来,县城不断扩张,高楼兴建,一般人已经很难感觉到县城附近有山头的存在。

以前县城还没有扩大的时候,从大十字街过南大桥,一路向南,通过南街大转盘,再向南走,就是一个非常长的大坡,地势逐步抬升,这个坡的顶端是罗山二高,这个地方被称作天顶山。而小龙山就位于天顶山的西边不远处。

在古代,小龙山、天顶山东西相望,一为龙头,一位龙尾,遥相呼应,为县城旁边的两座山头,山上古木参天、层峦叠嶂,古时罗山八景之一的“龙岗拥翠”就是出自这里。

小龙山,古称“小罗山”,旧志这样记载:

“小罗山,在县南五里,其形如印石、类玛瑙,四望回顾,峰峦环抱”。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分钟山县地置罗山县,为罗山命名建县之始,属义阳郡。县名来源就是因县治西南的小罗山,即今天的小龙山。

由于距离县治很近,因此,小龙山虽不高,但却一直为县城附近的一座自然地标,并随着朝代的更替,有许多人文历史的痕迹。

在史书中,经常会提到一个典故——“孟嘉落帽”,有人认为和此山有关。孟嘉为东晋名士,史载为江夏郡鄳县人,鄳县为汉代到东晋时期,今天罗山一带的县名。孟嘉的曾祖是孟宗,乃是孝子“孟宗哭竹”的当事人,而孟嘉又是大诗人陶渊明的外公。

典故“孟嘉落帽”讲述的是:晋孟嘉风流儒雅,素有声望,名冠州里。曾任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桓温与众僚佐在龙山饮宴,风吹孟嘉帽落,自己不知,温命人作文嘲弄他,孟嘉从容作文应答,文辞优美,众人叹服。后以此典指人风度倜傥文雅,或形容饮宴高会; 亦用以咏重阳秋景、秋思等。

但说这个典故发生在罗山,存疑的地方在于,在明清时期的方志书记载中,此山叫小罗山,那么在东晋时期,也不大可能叫龙山。

因此,说这个典故发生在今天的小龙山,只能姑且听之。但说孟嘉是今天的罗山籍人士,还是有一定根据的,罗山明清时代的县志均将其收录为罗山名人列传。

2

小龙山山体不高,景色平凡,亦无名胜古迹,也难以和名人扯上关系,和名山相去甚远。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罗山地方的名山。

在民国及其以前,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因邻近县城,小龙山一直是县城居民最为熟知,且时常攀登的一座山峰。

▲ 小龙山水库的候鸟

因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曾经有非常盛大热闹的庙会。查阅史书记载,小龙山上曾有南岳庙,庙会大约因之而盛。但庙会何时兴起,已无从考证。

在台湾的罗山籍人士冯绍焜在其编修的《罗山县志》中,详细记载了在民国时期他经历的小龙山庙会的盛况,摘录如下:

“在城关的庙会中,除了上述十月一日,城隍庙的盛大活动之外,特别值得介绍的是每年三月三小龙山庙的赶会盛况。是日也诚所谓万人空巷的景象!

不仅城关家户合家出动,附近三、五十里行程内的之各乡镇家户亦来共襄盛举。登至龙山最高处眺望,山之四周有道路处均人龙络绎塞途,目标均在一登龙山。

但民国20年(1931)前后,所见龙山,仅童山濯濯一突山而已,登山者多有携山土(黄中带红色)返,做腌咸鸭蛋之用      ,此外则在藉此作踏青之游,盖是时麦苗已约三寸,柳树嫩绿满枝,正杂花生树春光好、好春光之时……”

冯先生清晰的记载了民国时期其亲历的小龙山庙会的盛况,当年,旧时小龙山曾建有的南岳庙已不复存在。

然而不知何时起,小龙山庙会也不再出现。笔者1990年代初到县城上学,只知道农历十月一日物资交流会,却不曾听说农历三月三小龙山庙会。小龙山庙会何时因何而消失,就不得而知了。

3

小龙山耸立在县城不远的西南方,城内抬头可见。按照中国古代讲究风水的传统,在城池的设计上往往是必须重点考虑的对象,这一点在县城历史也确有记载。

刻于乾隆十三年《重修挹秀门碑记》提到了相关内容,该碑为当时重修挹秀门即南门时所刻。

“邑城南门旧制在大通桥西,以龙山为向,取其旺气,故罗邑在前明一代人文称盛,明末兵燹城圮,人因桥取径直行,国初就桥通门……”

大通桥,就是现在的南大桥。明代,罗山县城始筑城墙,碑记中说,在清初以前,罗山的南门在南大桥偏西的位置,正对西南方的龙山,在风水上为旺气,因此罗山在有明一代,人文较为盛。

这一点,从科举一项可以得到印证。据不完全统计,明代罗山士子无论是中举人还是进士人数,都较为清代为多。

上文碑刻中提到,明末城墙坍塌,百姓为方便,直接取直路,由南大桥进出城,清代就在南大桥正对位置修了新的南门,因此也就不再正对小龙山。

是否因此破坏了风水,进而影响了罗山的人文昌盛,从现代科学角度讲,不足为信。但也从侧面说明,小龙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县城多个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4

时光流转到近代,民国时期,小龙山依然是县城百姓每年赶庙会、踏青的首选的山,屹立城郊。

然而,日本侵略者铁蹄踏破了这份宁静。1938年,日寇侵占豫南,这里爆发了武汉外围保卫战中最为可歌可泣一场战役——罗山龙山战役。

徐州沦陷后,日军继续南下,直指武汉。1938年6月,安庆失守,武汉会战拉开序幕。日本纠集几十万大军沿大别山一路向西进犯,沿六安、霍山、商城、光山一线进攻信阳南部,图谋沿平汉铁路南下,向武汉近逼。

蒋介石为了争取武汉的军、政机关及战略物资转移到重庆的时间,紧急调胡宗南、孙连仲部星夜开赴罗山前线。

双方在罗山县城一带展开拉锯战,战争激烈,伤亡惨重,小龙山战役是其中最重要的战斗。

1938年9月,罗山县城沦陷,为夺回县城,胡宗南控制了县城东南的小龙山及其附近岗岭高地,阻击日军向西进犯,给日寇造成了严重威胁。

日军为拔掉胡宗南在小龙山设置的这个钉子,多次组织冲锋小龙山,均被国民党军队击溃。最后,丧心病狂的日军,对小龙山国民党阵地释放毒气,致使国民党军队伤亡惨重。

之后,双方争夺更为激烈,国民党军队一度攻入县城,复遭日军疯狂反扑,9月底,国民党军队开始向西南撤退,小龙山失守。

但日军集中军力向信阳进攻中,在楠杆铺遭到国民党十七兵团胡宗南部所属的第一军迎头痛击,死伤惨重,一度被迫撤回罗山县城。

罗山小龙山战役是国民党军队武汉外围保卫战的一部分,历时20多天,虽然国民党以失败告终,却为国民党的武汉转移赢得了部署时间。

小龙山阻击战,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官兵牺牲壮烈,县城及城西一带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战斗结束后,群众在收尸时发现有的尸体仍保持着瞄准射击的姿势,有的与日军同归于尽,当时武汉许多媒体均有报道。

1939年春,罗山县城收复时,胡宗南从西北来电,拨款指令当时的罗山县长梅治朝为“龙山战役”阵亡将士建立忠烈祠或纪念塔,并附寄蒋介石为“龙山战役”阵亡将士的亲笔题词“保卫祖国”。

由于当时仍处于战争时期,梅治朝就简单选定当时的老吉普庵旧址建忠烈祠,立碑以志纪念。

小龙山战役这段可歌可泣的悲壮战斗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5

新中国成立后,小龙山的周边地貌也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

罗山县境内淮河的第一长支流是竹竿河,而竹竿河的最长支流是小黄河。

小黄河发源于灵山,从西南向东北如同对角线斜穿罗山全境,并从县城绕过。在经过县城之前,小黄河在小龙山的西边绕了一个湾。

罗山有两座重要水库修筑在这条河上,一是罗山最大水库石山口水库,另外一座就是在小龙山旁。

为解决罗山北部农田灌溉用水,1958年,罗山人民在小龙山附近的小黄河上拦河筑坝,建成了小龙山拦河水利枢纽。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小龙山水库”。

小龙山水库建成后,不仅解决了周边农田灌溉问题,至今仍是县城居民饮水的重要来源;而孤峰卓立千年的小龙山一带,则出现了湖山相映的新景观。

▲ 今日小龙山

遗憾的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不断有人前往小龙山开山采石,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曾经县境北部的最高点,已近被削平,成为小土丘,昔日的孤峰从此消失。

以至于今天,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里是一座山,以为只是一个地名,小龙山水库给人们的感知更为真切……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曾经古书上记载距离县城8里的小龙山,因为县城的不断“长大”,从8里到4里再到今天的2里。环城路修通后,从城区前往小龙山,近在咫尺。

在梳理小龙山历史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想,在今天,随着人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的提升,城市发展从简单的高楼大厦到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与弘扬,有历史,有自然禀赋的,县城旁边的小龙山或许应该焕发新的容颜。

6

纵观今天的罗山县城,城区建设尤其是新区已是有模有样,广场、体育馆等设施早已健全。

谈到不足,就是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也没有一个可以探寻罗山历史人文的场所展馆,而距离县城不远的小龙山一带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失。

小龙山一带有山有水,有湿地,有历史、有人文,完全可以打造成县城西南的“龙山公园”。

依托小龙山水库和小龙山,做好园林与休闲规划设计,将罗山的历史、名人与文化符号以雕塑或其他恰当的形式装点其间。

在合适的位置重建南岳庙,以恢复每年3月3的小龙山庙会,摈弃过去单纯的那种农村物质交流会的形式,将罗山皮影、玩旱船、打糍粑等民俗、文化展演融于其中,打造成具有地方的特色的新庙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后,很多地方都在挖掘具有纪念意义的抗战历史,罗山目前著名的红色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有远离县城的何家冲。

深入挖掘以小龙山战役为代表的罗山抗战历史,在小龙山重建相关纪念设施,不仅是对在罗山抗战中壮烈牺牲的同胞的敬意和纪念,也可以大大丰富“龙山公园”的内容,提升历史底蕴。

如今,如果能建成这种融城市休闲与地方人文为一体的城郊公园,不仅能弥补城市建设休闲设施的不足,更能弥补县城历史文化底蕴彰显的空白,提升城市的品味。

也让很多到罗山的客人不用动辄需要远赴南部的灵山与何家冲一带才能领略罗山的风景与历史!

■ 本文图片鸣谢:马哥、罗青松、大别山羊、小米粥等

■ 未经许可,本文严禁任何平台转载;欢迎网友分享转发群、朋友圈。

往期精选

她发明了罗山第一名吃——大肠汤,如今走了已一年了!

离开罗山几十年后,你还会说一口家乡话吗?

 他们曾红遍罗山,享誉豫南,如今几将被历史遗忘!

 回忆信阳这些正在消失的秋收用语,才知道粒粒皆辛苦!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论坛
(0)

相关推荐

  • 小黄河——罗山人的母亲河

    ▲(方伟诗书) 小黄河是发源于灵山终结于河口寨的贯穿罗山南北全境的一条河,是竹竿河的一级支流,干流全长98公里. 小黄河,因为和大黄河区别,常常写成"小潢河",在<水经注&g ...

  • 曾是不知名的野果,如今靠名字走红,常被用来泡酒,一斤300元?

    前言 导读:曾藏在深山无人识,今靠名字走红,1斤30元,目前没有人工栽培 现在很多人都是非常注重饮食健康的,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都想要拥有健康又强壮的身体,这样也是为了不给子女们添麻烦. 于是他们在 ...

  • 曾是罗山四大名镇之一的河口寨,现在要出书了!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联系微信:37096414 罗山县竹竿镇河口寨,地处小黄河(古称瑟水).竹竿河(古称谷水)与淮河交汇处 ...

  • 他们曾是罗山名医,如今,却回老家当了农民!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微信:37096414   QQ:652371646 1 从罗山经杨店前往龙池或何家冲,会路 ...

  • 陕甘皖三省的四个县相距千里,为何它们名字的来源却都是同一条河

    在我国古代,关中平原上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意思是在都城长安周围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环绕,而在<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 ...

  • 越南各省名字的来源

    红河三角洲 2市8省 河内:因被珥河和苏沥江.牛江包围而得名河内,1831年用作省名. 海防:1887年阮朝在此设海阳省海防衙,因而得名. 南定.北宁:这是一组对称地名,北宁原名京北,南定原是山南的一 ...

  • 浅说翡翠名字的来源

    翡翠的英文名称jadeite,源于西班牙语plcdode jade的简称,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在十六世纪时,人们认为翡翠是一种能治腰痛和肾痛的宝石.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集合体,它真正的 ...

  • 江西为什么叫江西?有何典故?南昌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江西省的名字来源很有意思,从字面上看,江西似乎跟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这些省份的名字属于一类,都是由江河湖海等地理名胜确定方位的,但江西绝大部分都在长江以南,东南西界限都是群山环绕,跟江没有半毛 ...

  • 沈阳这个地区能叫得上名字的胡同曾有500多条,起名也是门学问

    秋日的午后,艳阳把盛京皇城里的红墙.灰瓦和青砖晒得热热的,影子也因此变得短短的.阳光洒落在窄窄的胡同里,形成斑驳的树影.偶有漫步的路人,伴着叩击石砖的脆音,仿佛在和这座拥有古老历史的城市交谈. 探寻一 ...

  • 最有诗意的女主名字,你曾被哪一个所打动了

    本文由明星粉丝团作者柴扉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 说到影视剧之中总有一些角色的名字,让人觉得特别动听.比如说<少年四大名捕>之中的女主角楚离陌.这个角色是一个古灵精怪,善良纯真的女孩.本是出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