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害人手段
有人问我,什么成本最低也最有效,我以为是撒谎。
撒谎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文明发端之后更加完善罢了。动物世界中大猩猩为了与另一群大猩猩交战,于是他们声东击西,一群故意在面前发出威吓声,另一伙却去偷袭,这也是一种撒谎。中学课文文言文里的狼也是如此。人类之撒谎起源于什么时候,我想应该是在人类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有了。
随着文明的进展,谎言发展为成了一种计谋。比如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汉王刘邦被项羽射中胸部,受了重伤。但为稳定军心,刘邦他忍住疼,故意弓着腰摸摸脚,骂着说:“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回到军营后汉王勉强起来,到各军营巡视了一遍,军心才安定下来。因为这样的谎言还稳定了军心,打了胜仗,不能说谎言不是一种力量和生产力。
将谎言利用起来,并发挥其强大的诱敌退敌功能,实在是先人的发明创造。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蜀国将领依诸葛亮计策退兵,这时司马懿率部追来。 姜维叫人打出诸葛亮的旗号群体高叫:“司马懿你中丞相计了!”终于吓退司马懿和魏兵,这就是“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来历。
这种撒谎无非是让敌手退却,于其它无损,为了自保而已。一个谎言、一次撒谎就可以麻痹对手,稳定军心,就可以退敌于千里之外,其力量实在不可小觑。
后来人们将谎言进一步发扬光大,用于对敌方的离间,以除掉自己的对手,使对方丧失反抗能力。这种撒谎和谎言较之前者更进一步。主要是为了破坏对方的团结,让对方发生内讧,铲除对方阵营中的强手,谋取自己的利益。当然从战争来说,有正义非正义的,大家都可以使用。
清末袁崇焕智勇双全,皇太极见袁崇焕军队凶猛,便将被俘的太监杨某监于帐中,故意让他偷听到“袁经略有密约,不日即输诚矣”的密谈,第二天又有意将杨太监放跑。杨太监跑回后,赶紧把这个绝密情报向崇祯汇报,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将袁崇焕投入狱中,次年八月以“谋叛欺君”的罪名将袁崇焕处以磔刑,并被肢裂于西市。三国中的蒋干偷书,实际也是谎言的利用。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至于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事更是流传千古。岳飞在抗金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在秦桧的挑唆下,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在前线作战的岳飞招回临安。最后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绞死于风波亭上,造成了千古奇冤。这都是用撒谎的手段而产生的丰硕成果。
谎言的价值从古代的军事斗争发展到现代商业战,从哄骗到离间,从细小生活发展到恶意地破坏人家名声,也着实看出国人对于事物的创新和发展。
为了达到损毁他人名誉,以使自己谋利或阴暗心理得到一时快活,于是故意撒谎:某某有作风问题,某某有经济问题,尤其是在组织考察某人时使用,效果尤佳。
还有一些人在他人生活安宁的时候,心理不平衡,为达到自己阴暗心理,故意散布他人或者编造他人的所谓劣迹。实在找不到撒谎的依据,就挖出人家小时爬树偷枣的事来,甚至编造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事实,其实这些谎言从常识来判断不会有,明眼人一听也知道是谎言。然而人们向来喜欢听小道消息,宁肯把道听途说的当真,也不愿意相信事实,以求自娱。于是就当真地传播起来谎言来,姑且当作下饭的佐料。因为这样的畸形的心态,通过讹传讹的方式和途径,谎言终于就成了真言。
撒谎行为,无论是对孩子的善意谎言,还是对他人恶意编排;无论用于战争的计谋,还是用于商业竞争,还是用于对于一个清白人的损毁,其效果都是明显的,成本也是最低的,见效也是最快的。很少见过有撒谎的得到处罚,少,最多也是训诫和他人怒目而已。至于撒谎者得到报应下地狱,那是弱者的的一厢情意。
最怕的是几方见面,那样有趣的很,谎言立马灰飞烟灭,也很有效。一般不用,我们不喜欢说破,尽管心里很不爽,因为中庸了几千年的国人习惯于如此。
麻烦在右下角点一下在看,谢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