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务求贤于弟子
新学期,收学生周记上来,读到了下面这篇文章。
一位老师接了一个新班,第一次点名时,看到点名簿上有一个少见的姓,不知道读音。这位老师凭着多年经验,很快应付了这道难题。他跳过这个名字,继续往下点名。念完后.他不动声色地问道:“刚才是否有没点到名的同学?如果有,请告诉老师添上。”
他以为这个办法很灵验,可是连问两遍,却没人回答。老师觉得很奇怪,难道这个学生今天没来?他数了一下人数,发现那个没点到名的学生就在教室里。他很尴尬,只好给自己打圆场:“没点到名的同学课后请到办公室来一下。”下课后,一个学生来到办公室,见了老师,交上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今天这种场合,我已经经历好几次了。我的姓的确很少见,您为什么不直接问我姓什么呢?”
避免和化解尴尬最好的办法是:无论身份尊卑、地位高低,你都不必过分在意,更不必刻意自我包装。
学生在周记最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如果是您,您会怎样做呢?
我在下面批注:如果真遇上这种情况,我就直接问这位学生。这样做虽然有些没面子,但既尊重了自己,也尊重了那位学生,更是对诚实的一种尊重。你对这个答案满意吗?
学生在下面写道:比较满意,但是为什么有不认识的字,承认了,您会觉得没面子呢?难道老师向学生请教问题是很丢人的吗?您忘了“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古训吗?
学生的反问令我深思。长久以来,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似乎应该是一个完人、一个榜样,至少在学生面前不能出现错误,不能有不懂的东西。这种认识导致的结果是,不少教师非常看重自己的面子,时时处处维护自己的面子,在学生面前,不会装会,不懂装懂,遇到尴尬,不仅不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且想方设法掩饰。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很正常的。在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或者对老师的一些行为表示异议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以虚心的态度听取。如果确实错了,应当勇于认错。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应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时候学生与老师相互平视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信息技术的普及,在许多领域,教师也是学生,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教师要用一种新的观念和心态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和他们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迷信权威;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以虚心求教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会学到很多、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