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考研失败,我终于彻底断了“考研”这个念想

有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名字是《当幸福来敲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中年男子和他的儿子,妻子因无法忍受他长期的失败而离开了他,于是他带着儿子满世界奔波,受尽苦难,但一直没有放弃追求和努力,最终凭着自己的那股韧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被里面的父亲感动,不仅敬佩他的责任心,更敬佩他面对无数次失败却从不放弃的决心。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他那样,有些人失败了几次就完全放弃了。
前不久,2021年考研复试国家线公布,第3次参加考研的小齐,总分差4分过线,再次“名落孙山”。小齐丧气地说,“连续3年考研失败,我彻底没了自信,以后不会再参加考研”。他无法容忍自己的连续失利。
小齐数年前毕业于某二本院校,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企业上班,第一份工作干了不到半年就辞职换岗。换了一份工作,原以为会比之前的工作好干一些,待遇也会好一些,但结果并非那样,生活还是非常艰辛。他觉得待遇一般是因为自己学历低了。“我文凭不行”,提到当年为何决定考研,小齐说,“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层次,才能有好的待遇,好的生活。”
这几年,他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研究生,第一年考研笔试成绩距离国家线十几分;第二年考研,笔试成绩好不容易过了国家线,然而单科成绩却没有过线;第三年考研,笔试成绩又跟国家线差了几分。接连不断的失败,让他备受打击,他说,“从今往后,我彻底断了'考研’这个念想”。
因为边工作边备考,小齐的工作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选择放弃考研,也与工作有一些关系。虽然他常常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勇敢,不气馁、不懈怠,但备考研究生之艰辛,以及考上研究生的机会之渺茫,让他时刻处在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当决定不再参加考研,他多年的压抑瞬间得到了释放,心里感觉特别轻松。未来他将专注于工作,不再争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考研国家线与2020年考研国家线大体相当,部分学科门类国家线涨了一点点,部分学科门类国家线降了一点点。以A类考生为例,经济学,2020年国家线是343分,2021年国家线涨了5分,为348分;理学,2020年国家线是288分,2021年国家线下降了8分,为280分;教育学(不含体育学),2020年国家线是331分,2021年国家线上涨了6分,为337分;历史学,2020年国家线是324分,2021年国家线下降了3分,为321分……
众所周知,2021年考研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377万人,比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多36万。如此多的考研生,却没有大幅推高复试国家线,说明研究生大规模扩招起到了很大作用。
研究生的大规模扩张,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学历通胀”,而“学历通胀”,必然会影响普通院校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为了抵消“学历通胀”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再披战袍,为考研奋战。不客气地说,现在考研已差不多成为本科生的“标配”。所以前面提到的小齐,为研究生学历奋斗多年,是很正常的行为。只是连续失败三次的他,做出了不再参加考研的决定,令人惋惜。毕竟他2021年考研笔试成绩距国家线很近,或许再坚持坚持,明年就过线了。
其实我们身边有不少考研生,参加了四五次考研,他们有的拿到了研究生“入场券”,有的仍在考研路上。这样一对比,三次考研失败不算什么,可以再努力努力。
当然,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放弃考研,亦或是继续为研究生梦想奋战,人们会根据自己所处的境地做出选择,别人无权过问。只是,普通人的一生,没有几个转折点,倘若不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有可能会一辈子生活在“底层”,过着平庸的日子。
不过站在小齐个人的角度分析,他确实不能再为不确定的未来“折腾”当下了,他们要考虑风险,如果因为继续参加考研导致工作质量持续下降,他可能会失去工作。也就是讲,若他执意为梦想拼搏,极可能会出现“研究生没考上和被辞退”的双输局面,这是一个普通人难以承受的。
话说回来,考研不是每个人的唯一“晋升”之路,人的成长有很多个方向,有些人适合这个方向,有些人适合那个方向。我们在对的方向上努力,会收获相应的“回报”;如果我们努力的方向不对,那就意味着走进了死胡同,会到处“碰壁”。
只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是哪个,大家都在不断尝试。而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捕捉机会、创造机会。当自己的努力、毅力,加上捕捉到的一点点运气,或许很快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事发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