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黄元太 /老屋,时光变慢的地方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杏树坪村被群山包围着,坐落于一个圈椅形坳地里,有两条山溪在村部前合拢后向西南方奔去。村子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仿佛伸手可抚。渐次低下去的农田,玉米已经葱郁一片,翠色深窈,鲜润的土色点缀其间,如一幅印象派的田园油画。

上午10点,我和媳妇回到了位于杏花村的老屋。房屋前的花木,在天光下深浓淡浅。狗在河对面的白玉兰树下热情吠叫,好听的鸟叫不绝于耳,空气中飘来带着植物汁液的潮湿青气。大哥正赶着一群羊迎面走来,我们主动打招呼,他微笑着示意,然后一起回家。

大哥年近七旬,身体硬朗,面呈麦色,一笑,眼角两条细密的纹涟漪似地浮起来。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后来没有再娶,一直心甘情愿地在家照料父母。母亲在世时,教会了他做家务的本领,如蒸馒头、轧面条等等,大哥任劳任怨,直到母亲去世,现在又承担起照料父亲的担子。

要回到老屋,需要先经过一条小河。小时候,河道里的大石板、大水潭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尽情地在河里洗澡、摸鱼,一个个穿着裤衩在玩水、打水仗,把医生打针用过的注射器从河里抽水,喷到人身上、石壁上。注射器喷出的水,幻化成氤氲雾气,带着渺渺茫茫的仙气,在午后,充满了梦幻感。

我们拎着买的补品跟在大哥后面回到老屋。门口,石磨盘上站着羊妈妈和它的小羊羔,母子二人相依相偎,羊妈妈还不时赶着小羊羔身上的蚊蝇。院子里那棵白玉兰树,是我家孩子一周岁时栽种的,如今已经亭亭华盖,长成碗口粗了。那花儿洁白无瑕,肥嘟嘟的,那叶子厚实,闪烁着亮光。

一到院子里就听到“咯咯”声,循声望去,在老屋的窗户上搁着一个竹篮,一只老母鸡正在牢窝,它要做鸡妈妈了。我知道,母亲在世时,每年的这个时节都要让母鸡抱鸡娃,显然大哥也学会了。

这时,父亲从外边回来了。他今年已经89岁,身体还算硬朗,父亲看到我们,微微一笑,然后进屋去了。媳妇把昨天晚上在家准备好的饺子馅拿出来,二嫂、三嫂也过来帮忙,一边包一边说笑,老屋热闹起来。

女人们包着饺子,我和大哥、父亲坐着,彼此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甚至就那么坐着,一句话不说,我也感到一种满足。

我开始打量老屋。在这个屋子里,留下太多、太多母亲的味道。一到夏天,母亲就会趁着阳光的热烈,把家里的被子逐一拆洗,然后拿两张席子铺在堂屋的地上,把带着浆洗过散发着诱人的阳光味道的被里、被面舒展开,匍匐着身子把棉花柔柔地放进去,再一条一条地绷线,再一阵一阵地缝制,缝制完了叠好,放进大立柜里,直到冬天拿出来盖的时候,还能够闻到浆洗过的带着阳光的味道,温暖极了。

堂屋的北界墙下侧有一个被火熏过的图案。小时候,由于家里姊妹多,房子不够住,冬天没地方烤火。一到冬天的晚上,父母就在堂屋笼一堆火,让我们小孩子围着烤火取暖,饿了就抽一根粉条,在火上一撩,那粉条就滋啦一下膨胀成一朵小花,放在嘴里香喷喷第咀嚼起来。

没成想,在堂屋烤火反而成了一桩好事。由于老屋的斜扒是竹子做的,因为烟熏火燎,在竹子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如今老屋已经70年,从没有漏过雨,更没有翻修过。

堂屋的南界墙上有几个相框,里面有我们所有家庭成员的照片,有的是襁褓中的,有的是老态龙钟的,有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有的是近几年的。它们记录了家庭的变迁,如今虽都为生活而奔走,但在这面墙上都能够找到曾经的过往,曾经的旧时光。

开饭了。父亲吃了一碗饺子后就准备去午休。我问他味道咋样,好吃不好吃?他说,好吃啊。然后,碗一推就背床去了。

父亲不善言辞,一直是。而母亲在世时,喜欢跟我们说说话,问这问那的。我从父亲的不善言辞里,看到了他的坚强,他好像还没有从母亲去世的阴影里走出来。

我又何尝不是?一看到母亲的遗像,就想着母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每次回家都想在老屋的角角落落寻找母亲的影子,有时曾幻想母亲能够走进我的梦境,但一直没有。有人说,如果去世的亲人没有给你托梦,说明她在那边过的好。唉,但愿是吧!

饭后,媳妇和三嫂、大哥又一起蒸馒头,媳妇说,用柴锅蒸出来的馒头吃着有味道,我高度赞同,然后就在老屋的周围转悠,爬山,听风、看花、闻香,低调而繁华,简朴而奢侈,一切刚刚好。

阳光开始露脸了。银杏树清绿养眼,叶子间隙,白云蓝天在窥探。檐下的日影,好像没动,又好像动了。鸟鸣清脆,老母鸡又叫了几声,好像在表功。我有点犯困,回屋听媳妇他们说话,不时也插上几句,证明我醒着,也享用着,这初夏的美好。

老屋,是一个俗生活的加油站、慢生活的梦工厂,也是诗意人生的栖居地,甚或是一个回归自然人之心灵归宿。时光在这里,像蜗牛变得轻松缓慢,像花开那样优雅和从容,多么奢侈、美好的慢。我曾是老屋的人,如今却成了它的过客。

东坡先生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有闲暇心,不妨多回家看看。毕竟,老屋是一个可以让时光慢下来的地方。

(0)

相关推荐

  • 渔家老屋

    (朗读者:赵朋) 搬离渔家老屋已有十多年的光景.思念之情恰如一坛陈年老酒,随时间的增长日益醇香,愈发绵长. 童年居住的老屋,虽不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豪宅,对我却有特殊的感情.老屋 ...

  • 【滋水 · 散文】吴清会:二怪上坟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11期︱ 审稿|王军红  编审|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 ...

  • 【洞庭作家】卢付民/老屋·时光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老屋·时光 作者:卢付民 最后一次见老屋,在2016年春节,老屋只剩八间,残破已无人居,屋顶已拆,只剩断壁残垣.门窗凋落.落日余晖,风轻如丝,柔柔拨弄屋 ...

  • 散文||老屋记忆

    老屋记忆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七岁的父亲殁了父亲,父亲九岁那年跟着他的母亲.我的奶奶,改嫁来到了现在的村庄,后来父亲又有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父亲因是外来寄人篱下的,没有土地,也没有自己的房屋.新中国成 ...

  • 评论||看得见的乡愁

    看得见的乡愁 --读黄玉东<在老去的时光里陪故乡长大> 张达富||江苏 乡愁.乡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这类作品很多,虽然我没有读过多少名篇,但在我有限的视域内,还是黄玉东的<在 ...

  • 李义斌:老屋(下)|散文

    李义斌:老屋(上)|散文 文/李义斌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5 父母住的房间旁边,就是后来新建的转角.准备将一间厨房,饭厅和一间住房给大哥结婚用.说是大哥结了婚就要分家,他们一家人就单独吃住了.然而 ...

  • 乌蒙老屋

    李碧华说,啥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日的团扇,还有我意冷心灰之后你滚烫的殷勤.嗯,说得好--这不合时宜的相思哦,往哪儿一杵,满身的逆毛.就像乌蒙的老屋被全新的理想扑倒,鸟一样飞走,云一样散尽,就跟从来就 ...

  • 【散文】黄元太/青山如是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青山如是 黄元太 入秋,一场秋雨一场凉,在老家又到了收玉米和红薯的季节. 弹丸大的村子,包在无边的山峦和丛林中.村民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 散文界 | 黄元太: 陪 伴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陪  伴 文|黄元太 由于近两个月在公司忙于迎接集团公司的检查,没有回老家,终于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天快要擦黑的时候才回到家里,以便早上能够早早起床,陪父母一起赶集. 父母 ...

  • 雪花那个飘 | 黄元太

    作者 雪花那个飘 黄元太 雪花刚参加完好友二凤和北风的婚礼,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眼睛里飘着幽怨. 她.二凤.北风都是杏花村的.她和二凤一样长相甜美,五官精致,说是美人坯子一点都不为过.但也有不同,雪花肩 ...

  • 罗瞎子 | 黄元太

    作者 罗瞎子 黄元太 罗道良懂阴阳,会风水,到哪儿都带一个罗盘,是我们村方圆几十里有名的"阴阳仙".可惜从小左眼失明,只剩一个眼,人们都叫他"罗瞎子". 可别小 ...

  • 彩票男孩 | 黄元太

    作者简 彩票男孩 黄元太 马克夫妇结婚多年,生活平凡而快乐.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要上孩子 ,他们一致对外的说法是,要当丁克族. 他们曾幻想着云游世界.要孩子干嘛,拖累.马克和太太都说. 可自从小区的旁边开 ...

  • 【小小说】黄元太/喊山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黄元太 因为收购山货,我常常奔波于大山之间. 眼看天色将晚,我继续前行,期望能够找到一个住的地方.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地分布着,清一色的土墙泥瓦. ...

  • 【小小说】黄元太/如果之后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知乎号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黄元太 大奎和月梅吃过晚饭,在生活区的操场里遛达, ...

  • 【小小说】黄元太/拾荒者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黄元太 巷子口鸟笼里的鸟,警觉地伸长了脖颈,发出 ...

  • 守望(小小说)| 黄元太

    作者简 守望 黄元太   他三百年前站在那儿,三百年后还站在那儿. 他曾和风雨雷电对峙.他清楚地记得,夏天的傍晚,乌云整块整块地压将下来,大雨像泼,像倒,他看着自己身上的衣服一片片被撕落,被风吹走又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