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某些电视节目:挖掘机开瓶盖能算是工匠精神吗?
作者:刘宏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正能量”、“正能”,成了流行语,还被捧到了大雅之堂。实在想跟最初发明以及大力推崇这话的谁谁谁商榷一小下下——“能量”这个东西,如果指的是物理概念上的那个“能量”的话,是“标量”,没有“正”、“负”之分!
当然,非要把一个物理学概念用于社会性语境甚至“宏大叙述”,也没法说不妥;不过窃以为,引用归引用,还是最好能稍许尊重一下常识。比如,形容“正向”的传达、感召,可以说“正推力”——力!也是物理量,分“正”、“负”的。非要扯“能量”,也大可以说“注能”、“增能”,不去分什么“正”与“负”。
不矫情了,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反正没常识的事儿多了去了,不差这一小点儿。
姑且就认同“正能量”的说法,但也得有分析,有鉴别;随便一件什么事就“正能量”、“正能量”地赞、加持、打call,不分析、不鉴别,未必都对劲。
(一)挖掘机开瓶盖表演及其激发的怪话
不久前,大约去年年末或稍早点儿吧,微信上每天都会跳出好几版每版好几条的某某新闻,在封面(抬头儿)位置赫然出现一条挖掘机开瓶盖的内容。
也是这个某某新闻近一二年的新面目——没有或极少文字说明,只是个视频链接,非逼着你花流量看视频,不知是跟卖流量的运营商有什么默契,还是笃定当下的人们已经失去了阅读文字的耐心和能力,反正你要想知道点儿标题以外的,就必须看视频。
视频是这样的——在一个户外挺开阔的地方,整整齐齐站了对称好几排统一服装的小伙子,加起来少说大几十个,站得笔管条直、齐刷刷炯炯聚目观摩一台巨大的挖掘机神话般完成开启普通压包式玻璃瓶盖(就是最常见的那种需要“起子”一类工具一次性开启的啤酒、汽水瓶盖),顺利完成,玻璃瓶未有异动,更丝毫没损坏,收到相当有纪律却不失烈烈的掌声。意思是:看,这活儿,够有多绝!引申的意思大概是:瞧瞧,这就是精益求精。
也许,这视频还想让看到的人们领悟到类似“工匠精神”这样的“高端主题”。但笔者“领略”到的——正如立时便转手将这个视频发到朋友圈所附的“怪话”——那么大功率的机器,是得多富余的能源拿来练这门功夫!旁边看着的那些身强力壮的,又是够有多闲,才会大白天特特儿地列队看这个表演。
这番怪话,好在朋友圈没太多人关注,倒是没什么反响,“挺”的和“呛”的都没有。如果放在“公众号”上,估计挨喷是免不了的,至少会被喷“歪批正能量”。
没错,正能量!笔者坚信自己的理解——这则被放在抬头儿上的某某新闻的视频,肯定是要“传播正能量”,而非批评。但笔者却怎么都觉不出“正能”,只觉得“吊诡”。
(二)戏剧表现的工匠高明更是娱乐
不知道挖掘机开瓶盖的视频以及视频里表演出这一特技的人,是否受过什么“榜样”的影响;反正笔者看视频的过程中就联想到了某些戏剧中关于工匠的高超技能的表现。
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大约世纪初时候一部名为《大工匠》的电视剧。剧中两位师兄弟的大工匠,相互不服,有过“比拼”。俩人都是操控“气锤”的高手,比的是操作时的控制力,用以“锤压成形”的大型机器的“操作面”上,放一枚薄薄的硬币,一锤下去,堪堪要压到硬币时戛然而止,谁能使气锤离硬币更近而又不真正接触到硬币或使薄弱的硬币不损坏,谁就算赢。这个如果没有车间经历,并不能真正看懂,比的是操控机器的“细微”控制力,同时比的也是对工作误差远远大于一枚硬币的厚度的大型机器的“保养精度”。
似这样的“神技”,老祖先早就有论——此无他,惟手熟耳——成语“熟能生巧”故事里的话。十几二十年前电视剧里的师兄弟气锤压硬币和十几二十年后现实中上了“头条”的挖掘机开瓶盖,都只是一个简单道理——熟能生巧。这个简单道理,在笔者认为,无所谓“正能”还是什么,到不了那个高度,也实在不够格用作“大工匠”的勋表,更别说工匠精神了。
抛开电视剧里大工匠“比武”的戏剧娱乐性质,就算真实中有气锤压硬币这样的竞赛,那也是对于长期进行实际操作所积累的控制经验的极端化检视;换句话说,那个“小动作”的基础,可以是完全从真正的生产实践中得来,用不着专门特定的训练。
而挖掘机开瓶盖,恐怕跟挖掘机应该去做的工作,关系不大。亦即:戏剧里娱乐的气锤压硬币,都可能是干正经工作顺便练出来的;现实的挖掘机开瓶盖,或许需要专门练习才能做成。
(三)什么是工匠精神?
荒谬!或者,借用当下比较新的词儿,吊诡!
正如笔者把挖掘机开瓶盖视频发朋友圈所附的“怪话”所意:专门用那么大的挖掘机练习开瓶盖,不仅对挖掘机本来应该执行的工作未见得有什么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还要耗费很多:练习的时间、练习时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相应的机器磨损。
还有,电视剧里大工匠“比武”是工余时间,周围围观的全部都是下班后的工友,没有“组织”,自由参加,相当于娱乐活动——本身就是娱乐性的影视剧里的娱乐性情节。可挖掘机开瓶盖的表演,却是光天化日大几十号人整齐列队正二八经观摩!观摩的人都没别的事可干了吗?北上广大都会都是996常态的繁忙,他们 ,那些观摩者,什么来头,什么级别,可以大白天什么都不干整整齐齐排队看那个?!真的不可思议!
别说是在传播和学习什么工匠精神。不是!不是传播和学习,也不是工匠精神。而是……而是什么?不敢多说。反正,想想那些耗掉的机器、能源和那么多人最可宝贵的时间,怎么都感觉不出“积极”。退一万步,也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太过肤浅。
上面说到,别说挖掘机开瓶盖及其观摩这样的“废术”、“无用功”,就是气锤压硬币,就是熟能生巧典故里卖油翁的绝技,都算不得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决不仅指“熟练”;甚至可以说,熟练,并不在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当中。
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至少两点:执着的专业性的坚持,和,坚持中持续不断地改进。
有一个日本的家族企业,传了百多年、四五代,只做一种产品——螺母,一种在国人的普遍概念里“论斤秤”的钢铁小零件,制作的设备和原材料都不便宜,但成品售价却很低,等于利润很“薄”。可人家这家小小的家族企业就执拗地几代人坚持这个薄利甚至微利的工作,越做越精,越做越好,做到其他看上去一样的东西都达不到的“好用”,做到全世界任何规格任何特殊需求都能满足,做到在全球数以千计的机械制造厂商的采购名录中赫然在列,做到拥有多达几十项自主知识产权……
虽是“他山之石”,或可“拿来”看看。在鼓励、呼唤工匠精神的今天,练习和观摩挖掘机开瓶盖的人们,是否可以多些时间精力在真正的工匠精神上;宣传这种吊诡游戏的新闻人,是否能挖深点儿,想透点儿,采集些真正的“正能”与大众分享。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