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统一四夷,西征昆仑
周穆王(前1026年?—前922年?),姬姓,名满,又称“穆天子”,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一说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穆王富于传奇色彩,在位期间,曾征犬戎(一作畎戎) 、伐徐戎、 作甫刑(亦称《吕刑》)。此外,史料中还有关于穆王西游见西王母的记载,其中以《穆天子传》为详细。
中年即位
周昭王十九年(一说为前977年),昭王姬瑕第三次亲征荆楚,薨于汉水。是年太子姬满践位,成为西周第5位帝王,是为周穆王。
臩命刑书
周穆王统治初期,没有像昭王那样靠武力征伐四方,平息国内各种矛盾,而是认为是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问题。他命令大臣伯臩向朝廷官员重申执政规范,并发布《臩命》;又用吕侯(亦作甫侯)为司寇,命作《吕刑》,告四方,以正天下。刑书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达3000条之多。
在周穆王的励精图治下,天下再度安宁,保持了昭王盛世的延续。
两伐犬戎
从周武王始,周王朝开拓经营的重点是东方,其次是东南。到周昭王时,强盛国力,又向南开拓发展,对北方戎族采取守势。周昭王虽死在第三次南征途中,但周仍达到向南扩张的目的。周穆王时继续保持向外扩展的态势,并开始对北方犬戎采取主动攻势。
《国语·周语》记载,王朝西方边远地带的犬戎属于周的“荒服”,常向周王室进贡方物特产。周穆王十二年,犬戎没有及时进贡,周穆王以此为由,亲自领兵对犬戎征伐。大臣祭公谋父曾提出不同意出征的意见,主张实行文王时“耀德不观兵”的政策,即以政治手段求得犬戎的“荒服”(只按时来朝拜周王,无其他义务),但穆王不接受建议,执意西征。
穆王十二年(前964年)春,周穆王西征,进兵阳纡,周军大胜。但是由于史料缺乏,战争经过不详。从战果来看,此次战争的军事胜利并不大,仅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而且由于穆王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高压的政策,导致的后果对周极为不利。《史记·周本纪》谓:“自始荒服者不至” ,边远国家不再朝见周穆王,说明周王朝在周边外族中失去了威信。
边夷不朝,更加剧了矛盾,穆王重整人马二次讨伐,“广获其五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 。此次征战以周大获全胜告终,但却加剧了与犬戎的对立。
西征昆仑
两征犬戎,平定西方后,穆王继续西伐,于穆王十三至十七年(前963年—前959年),进军至昆仑之丘,这段历史被记录在《穆天子传》中。近代人认为《穆天子传》为战国所作,内容多不真实,但反映了当时西周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是中原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传统学者们认为,按照故事中所说的里程,西王母之国应在西亚或欧洲。但在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指出,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77米长。因此,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
东攻徐国
周穆王西略,长年不在朝,位于周王朝东南的徐国趁机作乱,率领臣服于自己的诸侯攻打周。于是周穆王西征之后,转战东南。
徐国在商代就是淮夷大国,周初曾跟随武庚叛乱,周公二次东征后,徐国时叛时服。穆王时期,徐国再次兴盛起来。据《史记·秦本纪》、《史记·赵本纪》记载,徐戎趁着周穆王在外巡游时作乱,周穆王在造父的协助下日驰千里返回救乱,将事态平息下去。《后汉书·东夷列传》的记载有所不同:徐夷的君长统帅九夷诸部侵扰宗周,穆王见其势大,作出妥协,让徐偃王管理东方诸侯;此后,穆王又让造父驾车赴楚国要求其攻徐,楚文王举兵,徐偃王不忍兴兵抵抗,主动撤走。 [20] 诸说不同,后世亦众说纷纭。
平定徐乱后,穆王继续东进,抵达九江,开始南征。通过巡游征伐,周穆王使东南许多方国和部落归顺于周的统治,对周王朝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南征取得成就后,穆王仿照祖先,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
为政举措
周穆王元年,穆王任命君牙为大司徒,伯同为太仆,申诫周政。
周穆王十二年,穆王西征犬戎(居陕北神木,山西保德一带),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氏族),遂迁于太原(山西西南汾洮流域)。得炼赤刀,用之割玉如切泥。
周穆王十三年,造父因为善于驾马被周穆王宠幸,穆王得良骥,遂以造父御马西征,至于青乌之所解(乌居三危山,在甘川交界处)。
同年,淮夷大举西侵,前锋至芮国(今华阴境,为西入宗周的咽喉)。周穆王长驱归国,命录终(即《后汉书·东夷传》所称之楚文王)以成周八师伐淮夷,在古师(今湖北郧县东南八十里之“古塞”)安营扎寨。在此之前,白□父已率师省麸地至古师与录终会师,抄淮夷后路,淮夷崩退。
周穆王十四年,西极之国(中亚地区)有化人(魔术师)来见,能入水火,贯金石,变化多端,穆王为其所惑,遂西游。途中得能工巧匠偃师,制木偶人肖似真人,能合乐拍歌舞。穆王携其同归宗周。
周穆王十七年,西王母入周朝见,穆王以宾相待,赐居昭宫。
周穆王三十七年,穆王大起九师,伐荆楚。
周穆王三十九年,穆王大会诸侯于涂山(泰山下会稽山)。
同年,周穆王东游,乐而忘返。陵翟致贿良马百匹,归还毕国宝器,想通过许男与毕达成和平协定,未果,随即侵略毕。毕人告警,周穆王派孟悉到毕地讨戎。
同年,□戎侵□地,住防在堂地的白□率有司、师氏、虎臣追御戎于棫林(在凤翔境),执讯二夫,获兵、矛、盾、戈百余件,俘虏百余人。是役,□母健走聪敏,在军中参谋。九月既望,穆王妃王俎姜派内史友、员赐□玄衣,裸襟,以彰其功。
周穆王四十年孟春,穆王归于南郑,命吕侯为司寇。
周穆王五十一年,穆王命吕侯作《吕刑》。
历史评价编辑
《左传·昭公十三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列子·周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史墙盘铭文载:“只显穆王,刑帅宇诲......” 。在周代史官笔下的穆王满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能统御四方,威震宇内的君王。
春秋楚大夫伍子胥祖父伍举在劝说楚国国君时,把周穆王与商汤、周武王以及齐桓公、晋文公等一代雄主相提并论;管仲对齐桓公说周穆王效法文王、武王的治国理念,取得功绩而成就其美名。这些都肯定了周穆王的历史功绩。
周穆王在位期间东征西伐,王朝疆土不断扩大,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人物争议
关于周穆王的岁数,根据《史记》“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 ,“穆王立五十五年,崩” ,被定论为105岁。而《竹书纪年》则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百岁。因此,周穆王究竟年岁几何,各有见解。即使在认同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的情况下,关于此55年究竟处于哪一时段,亦存争议,其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制作的《夏商周年表》认为系前976年-前922年。
迄今为止,出土的周穆王时期青铜器有纪年的只到34年,尚未发现40年以上纪年。
史籍记载
《左传·昭公十三年》
《国语·周语上》
《列子·周穆王》
《楚辞·天问》
《逸周书》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竹书记年》
《穆天子传》
家庭成员编辑
父母
父亲:周昭王姬瑕
母亲:房后
妻子
淑人盛姬、王俎姜
子女
儿子:姬伊扈(周恭王)、姬辟方(周孝王)、嬴宝宗
女儿:叔㛗、
穆王,西周第五个国王,在为55年,是周朝在位最长的国君。
周朝大约活跃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相关史料考据十分困难,根据《史记》记载,“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这两端话,我们可先断定周穆王活了105年,这在那个医疗十分不发达的时代算的上是个奇迹。
根据相关记载,唐朝人平均寿命大约只有28岁,那换句话说,时间轴推到一千六百年前,在那个尚未达到文明高度的国家,平均寿命只会更小,周穆王能活到105岁,算是十分长寿的。
就其年岁,历年来争论不断,在那样一个文明国度,周天子能活到105年,究竟是不是和相传的他西征得不死药有关?
我们先从正统的史料《史记》分析,史记上记载了周穆天子的一生,从政治上重点阐述了周穆王的一生,在继位初期,他没有像周昭王一样,以武力平息国内外矛盾,而是加强了吏治,命令伯臩昭告百官执政标准,并令吕侯作《吕刑》,其中大抵规定了墨、劓、膑、宫、大辟5刑,细则多则三千多。
从《史记》这则史料上,我们大抵可以认识到周穆天子是个十分重视依法治国的人,在百家还没争鸣的时代,在秦朝依法治国还没有施行的情况下前推1200年,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周穆天子的先见之观念是十分强大的。
《史记》上关于周穆天子说的很少,但诡异的是,关于周穆王西行的事却未提只言片语,难倒周穆王真的没有西征?那关于西王母的事确定是不存在的?
不对,至少是不全对,我们先分析下为什么《史记》关于西王母的事只字未提。
关于西王母,其实《山海经》、《穆天子传》都有提及,其中较为详细的说了西王母是在《山海经》内,我们知道《山海经》是则神话故事,但不全是,其中关于山川地势的描写却是十分真实的,后世郦道元的《水经注》刚好与之切合,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将《山海经》当成神话故事来看。
《山海经西山经》里面记载过“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在没有更久的史料支撑下,我们暂且将《山海经西山经》算是最早关于西王母的记载。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西王母其状如人,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样的牙齿,如猿猴一样擅吼。
单就这外貌来看,这算不得人,这一段肯定是虚假,至少是夸大的描写,重要是为突出西王母是掌握“司天厉法”。
言归正传,为什么史记对周天子西行只字未提?在汉朝那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关于这种神话故事以及道家等其他,是不推崇的,或许司马强知晓这些事,不是不写,只是不敢写。
我们从《穆天子传》可以看到最早的周穆王西征和西王母的事,而这个时候时代以及辗转到几百年后的魏晋南北朝。
我们重点从西晋出土的《穆天子传》对西王母及周穆王加以分析。
周穆王十三年,西巡,当时他带着七萃之士,驾八乘,以柏天为先导,造父为御者,长驱万里,开始以终点为西北的西巡。在这里解释一下,这里的万里,经过后世研究,有两种争论,一说一里和现在500米相当,二说一里大抵在周朝是77米。因为度量衡不同,周天子最后抵达的目的地也不同,若是按照500米,周天子抵达的地方大抵是在西欧,若是77米来算,大抵是在甘肃等地。
不过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种,很多人都会对周天子西巡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第一,从交通来说,周天子需要带着庞大的军队穿过蒙古戈壁、青海荒原、天山冰川,这在当时的交通文明程度来看,绝不可能。可是后世郦道元《水经注》里面记载的地理山川,却又一次和周天子行驶路线诡异的相对。
第二,西北有犬狄,以当时周朝的国力,怎么可能冒险让周天子西巡?但有专家提出,周穆天子祖先便是西北,他会故土祭拜祖先,从逻辑上说的通。
基于上书两点,笔者暂时是相信有周天子西巡这回事。
当周天子抵达昆仑山的时候,听闻有西王母美人,于是他带着白色的圭、黑色的壁、一百匹锦缎、三百匹白绸会见了西王母。
这一次会见在《穆天子传》里说的很清楚,大致是描写西王母和周穆天子一见钟情卿卿我我的桥段,这里不多表。
但是真实性需要打一个问号,周天子历经万难千险,越过犬狄去昆仑山见了西王母,难倒就是因为想要美人?
还有这一次西巡(真实性我们姑且认为是真的)的诡异之处,周穆天子明明知道西巡路上危险重重,他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
其实谜团不难解开,他究竟有没有见到西王母,我们不讨论,我们单看这次西巡的目的,不死药!
当时民间有传闻,“西山有药,是为不死”,我相信周天子在决定西巡的时候,肯定已经让人打听过了,西山上肯定是有东西会让人延年益寿的。
而这次出游之后,再也没有周天子西巡的只言片语的史料了。
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这一次西巡,周天子肯定是得了药,当然肯定不是不死药,但是肯定有助于延年益寿,至于是不是西王母赐药,其实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