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兴华谈书法——论运腕
作者:沃兴华
我的书法创作一直强调章法,强调形式构成,注重作品的整体关系。
近两年来,为了充实细节变化,越来越觉得点画也不可忽视,“远看章法,近看点画”,作品内涵的丰富性与耐看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点画。
因此在“致广大”的章法基础上,重新回到初学书法时的状态,讲究起“尽精微”的点画表现。
讲究点画,不能不从运笔入手。
徐渭说:“手之运笔是形,书之点画是影,故手有惊蛇入草之形,而后书有惊入草之影;手有飞鸟出林之形,而后书有飞鸟入林之影”。
运笔是因,点画是果,历代书论都是把点画形式与运笔方法统一起来讲的。
运笔是一种全身运动。
沃兴华书法作品
程瑶田《九势碎事》说: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肩肘腕指都属于右体,而右体则运用于左体的凝然据几,左右体属于上身,上身又运于下身,下身要两足著地,拇踵下钩,如屐之有齿以刻于地者。
运笔过程全身联动,上身下身,左体右体,肩肘腕指,然而仔细分析,最主要的当属运指运腕和运肘。而指、腕、肘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哪一个为主?哪一个为辅?受三种情况支配。
第一因大字小字而不同,刘有定《衍极》注云:“小字及寸,必须实按其腕,而用在掌指,自寸以往,则势局矣,遂有覆腕、悬腕、运肘、运臂之作”。他的意思是根据所写字形的大小,书写的运动范围逐渐扩大,运指、运腕、运肘和运臂也逐渐展开。
沃兴华书法作品
第二因书写字体而不同,孙过庭《书谱》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而使转靠腕,因此相比正体,草体为了连绵飞动,特别注重运腕。
第三因书写风格而不同,碑学质实,帖学流美,流美比质实更需要运腕,因此帖学比碑学更加强调运腕。
传统书法以帖学为主,以行草为主,宋元以后以条幅为主,字大逾寸,因此运腕就成了运笔理论的重点,王澍《论书剩语》说:“指欲死,腕欲活”。姚孟起《字学忆参》说:“死指活腕,书家不等之咒也”。
书法史上,最重视运腕的是徐渭,他在《论执管法》中说:执笔在手,但是“手不主运,运之在腕”。
沃兴华书法作品
至于怎么运腕,他有一套理论。
第一,执笔要在手指关节的第一节上,这样掌心虚了,腕就能“转侧圆顺”,否则,如果在手指的中节以下,掌心充实,腕就不能转动,“凡回旋必多成棱角,笔死矣”;
第二执笔要用双钩法,即五指执笔法,它能使笔杆垂直于纸面,保持中锋,便于运腕时上下左右,八面出锋,带出细挺圆劲的牵丝和各种微妙的变化;
第三执笔不可以一味求紧,“盖执之愈紧则愈滞于用故耳”,滞于用也就是腕不灵活,他说:“善书不在执笔太牢,若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善矣,大要执之虽紧,运之须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
第四强调悬腕,悬腕就是把肘抬起,让腕的运动从桌面的牵掣中解放出来,纵横挥洒,上下提按,无拘无束,运动自如。而且他认为“古人贵悬腕者,以尽力耳”,不提腕的话,不仅势“拘局而不放浪”,而且“力不足而无神气”。
宋以后的书法家大多重视运腕,但是怎么运也有程度差别,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运腕幅度大而且流畅的称之为运腕的,把运腕幅度小而且不够流畅的称之为不运腕的。通过比较,来显示它们的区别,反映它们的特点,分析得失,获取创作上的借鉴。
比较而言,碑学是不运腕的,帖学是运腕的。
帖学中,同样是秀丽的风格,赵孟頫是
沃兴华书法作品
不运腕的,董其昌是运腕的。同样是豪放的风格,王铎是不运腕的,傅山是运腕的。
两相比较,不运腕的点画重拙质实,运腕的点画灵巧遒媚,质实有质实的好处,遒媚有遒媚的好处,但是如果就细节变化的微妙性来说,毫无疑问,运腕的远胜于不运腕的。
因为运腕使得提按顿挫和轻重快慢的变化都是逐渐展开的,平和舒缓,流畅自然。尤其写连绵的草书,要想写出精微的牵丝映带,要想加强轻重快慢和离合断续的变化,要想让这些变化走出一种流畅悠扬的节奏,必须强调运腕。
历代书家的作品中,运腕表现最好的是徐渭和董其昌。
徐渭书法强调“侧以取媚”,依靠的就是运腕,我们面对他的《秋兴八首》和《白燕诗》,想见挥运之时,得到的感觉是运腕以肘为中心,翻来翻去,转来转去,如舞滚龙,左右盘旋。
在翻转盘旋中“毫发之挫衄,分秒之起伏”,带出各种各样的变化,如“庖丁解牛,足之所踦,肩之所倚,奏刀騞然,莫不中节,合于《桑林》之舞”。
而且在这种如环无端的翻转盘旋中,点画连绵相属,钩连不断,特别有一种潜气内转,回肠荡气的感觉。
沃兴华书法作品
董其昌书法强调“劲利取势,虚和取韵”,依靠的也是运腕,我们看他的《临怀素自叙帖》和《试书帖》,如果目光随着运笔过程展开,手腕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使转,或左旋,或右还,左旋紧接着右环,一环紧扣着一环,流转飞动,“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感觉变化丰富而且细腻,节奏特别流畅。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运腕有运腕的好处,如上所述,运腕也有运腕的不足,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弊病,这种弊病大致有三。
第一,使转过分流畅,会出现浮滑,流向俗气。因此运腕时不能不加以沉涩之力。徐渭说:“执虽期于重稳,用必在于轻便。然而轻则须沉,便则须涩”。沉是向下用力,要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涩是增加笔与纸的摩擦力,有两种方法,一是尽量逆锋顶着写,二是运笔时前面如有物拒,竭力与争,手不期颤而颤。
第二,圆转的书写之势比较弱,缺乏精神,徐渭说:“徒讬散缓之气者,书近死矣”,因此他特别强调在运腕时要运气,“所运者全在气,而气之精而熟者为神……以精神运死物,则死物始活”。他这句话与韩愈论文的观点相同,“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写书法与写文章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三,运腕强调使转,在不断地作90度、180度和360度的环转时,点画最容易出现偏锋,显得扁薄轻滑,因此运腕过程中要不断调整笔锋,如包世臣说的:“盖行笔之笔多环转,若信笔为之,则转卸皆成偏锋,故须暗中取势转换笔心也”。不断转换笔心就是徐渭说的“毫发之挫衄,分杪之起伏”。它既可以保证中锋,同时又可以让点画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细节变化。
沃兴华书法作品
#书法##沃兴华##心得#